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0|回复: 0

[散文] 漫步在飞来寺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的山道上(下)

[复制链接]

6273

主题

153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65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4-4-30 14: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步在飞来寺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的山道上(下)




                                                                                                                      (四)


从飞来寺的观景台出发,通往神秘的卡瓦格博峰观景台,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次通往未知的景观之旅的召唤。
214国道上除了偶尔的汽车行驶,整个道路上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可以判定,天气预报说德钦县未来几天是连续下雨雪的天气,这阻止了绝大部分游客到这里旅游的欲望和行动。
第一段向西北500米路段,看到的仍是大V字型山沟的边框。左边边缘黄绿色浓密树林,而右边是褐色裸土山坡上稀稀拉拉类似沙漠分布的植物。
走在这空旷的山谷之上的大山公路上,山谷对面的山墙的蓝色,特别特别单纯,特别特别的美。
通常我们多是仰望大山或者蓝色的山峰,今天这走在梅里大峡谷东侧的214国道上,却是平视下方千米深的大峡谷对面巨大的蓝色山墙,横贯南北的世界上最大的蓝色屏风的峡谷对岸,这真的是视觉盛宴和巨大的沉醉式的震撼和愉悦!
顺着公路下行,丝毫没有高原上上行时的疲惫感觉。马路一边大V型山沟左边的山坡上,约三十度斜坡上黄绿黑色的森林植被,与前方深凹峡谷对面的蓝色山墙形成强烈色块对比。
越过公路边树丛,我仔细观看梅里雪山大峡谷对岸山峦上部雪线上的山体。它上方云雾弥漫,完全掩盖了它背后的一长系列梅里雪山十三雪峰雪岭,仿佛只是让我关注她的积雪的芝麻灰蓝黑色山坡的美艳,它的左侧山脊水平方向轮廊线条清晰,右侧是被雾气所模糊,如华美的大理石狮子身体雕塑一样的饱满,雾气使它的威严柔和了下来。

走到无树的公路边,山沟V字型边框衬出对岸山峦的全景,左边坡面密集杉树下露出少许白雪,右边露出部分荒漠化的山坡。对岸横卧山峦水平分三色三层色带,只是分层处渐变色过渡:雪线以上芝麻灰黑蓝,中层细腻的灰黑蓝,下方的褐紫色荒漠带,那里有一个村落。
这是大自然设计的宏大剧场。在这里,山丘安详地躺卧,被密集杉树和雪地的斑驳覆盖的补丁毯子所覆盖。对岸的斜坡是三色的织锦:上面覆盖着霜的花岗岩灰,下面是午夜蓝的精致花边,而最下方是荒凉的棕紫色大地,一个村庄在那里紧紧地依附着生活。
公路边V型山沟,强化了巨大立体空间效果,强化了对面峡谷山脉伟岸的身姿。这样平视对岸,下方锥形宏大空气空间,构成了大自然超大的超大剧场画面,对岸下方缓坡平台上村庄就是人类的舞台,它的一左一右多次折叠白色蛇形道路就是装饰线条,这是让人觉得精神放松的大自然温和而色彩绚丽素雅的人类世界剧院无法相比的剧场。对岸山峦既是屏风,又是舞台上的主角。
这是一个不是由人类手段划分的世界,而是由自然的艺术创造的。色彩的层次不仅仅是无缝的,更是逐渐过渡的高超技巧。V字形的峡谷强调了空间的巨大规模,以一种令人敬畏的存在感框出了对面的山脉,它讲述了古老和永恒的故事。切割山坡的蜿蜒蛇形道路成为背景宏伟中的装饰性花纹。与人类之手造就的任何剧院不同,这个自然的剧院,以其广阔的空气和高耸的屏风,上演着山川戏剧的主角,而人类以其渺小的村庄和丝带状的道路提供了最微妙的装饰。
峡谷的色彩不仅仅是色调;它们是自然调色板中的情感。令人震撼的剧场效果不仅仅是光影的游戏,它是时间本身叙述的故事,以山峰和山谷的语言书写。这个大自然杰作,此刻的我见证这沉默诗意的壮丽景象。

随着马路变道下降,近处的山坡形成的巨大V字型的对岸视觉上边框一直变化,V字型截出的峡谷对岸截图宽度在变化,截取的画面也在变化……
214国道对岸的巨大的蓝色山体,真的是让人爱的不得了,这一首伟大的无声的大自然史诗和交响曲……

我再给读者形象介绍这近六公里的公路路线。我们走完了西北方向的直线道路,向右转弯朝北方向行走近一公里,山路是在一个山岗侧面开出公路上。简单地说,我们将沿峡谷东岸接近山脊的坡面上走一个三角锯齿波和一个正弦半波到达卡瓦博格峰观景点。想象一下,一条波形雕刻在地形中:一个三角锯齿波后面跟着一个半圆正弦波,引导我们向卡瓦格博峰的观景台前进。
在朝北行走的起始位置,朝西北方向观望。从这里可以看到这段山坡上一个垂直大峡谷V型山沟和山沟右侧權木丛由上到下变稀少的荒坡,坡面上有一条通向下方折叠小公路,和我们行走坡面公路在前方转弯的山口。可见看到对岸西北方的明永冰川及并列垂直大峡谷坡面四五个山沟,那里有旋涡状云气在灰白云幕上。那一组山沟山坡如一组巨大头朝西北方向浮升身体并列密排的蓝鲸身躯,只是它们的眼睛和嘴巴在云雾之中。虽然气象宏大,但是却有一种错觉,似乎我们人类只要伸出手臂,就可以触碰到对岸它们的身体。
此地的大山和峡谷是充满人间气息,她有艳丽和洪荒双重属性。我们只需平视和俯视她,无需仰望;我们人类亦可以在她的脚下生存,对岸峡谷下方村庄就是证明。
这梅里雪山大峡谷西岸公路上的壮丽而迷人的风景!

公路边出现一组半人高的大石头,其中一个石头上有几块小石头叠起来立在上面,这是藏族民间一个传统;可以看到这在地图平面上看成锯齿形状公路在山沟另一侧公路上方平和的十几层楼高權木覆盖的几乎垂直坡面;随着进一步前行,还可看到刚才路过飞来寺方向公路和山丘,而从V字型山沟边框中看到对岸山峦变少了,而公路所在山坡山沟V字型更深了,连下方村庄都可见一些。V字型山沟左右两侧两个世界,像展开成为一个宏伟的挂毯——一侧是郁郁葱葱、深绿色的森林覆盖,而另一侧则展现了较为稀疏的林地覆盖在棕色和贫瘠的坡面上。但峡谷对岸的对面的山坡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的金刚石戒指;基座包裹着土色的棕色,而顶部则以灰蓝色的弧线曲折连接。上层圆弧芝麻灰蓝色,中层幽黑蓝,恢宏而又亲切友好。
在这个自然的圆形剧场上方,天空上演了它自己的戏剧——它如一块浅灰色巨大板岩画板,上面一朵灰云比周围的伙伴们稍微深一些,和平地漂移着,展示着在这片辽阔的空间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孤独。在右边,明永冰川的冰川帽冠绘制了场景,像是山的宏伟上镶嵌了一颗闪亮的宝石。这是大自然一种最优雅温婉的艺术境界和画面。散发出一种既古老又永恒的景色的质朴、宁静之美。
这一段旅程不仅仅在于视觉的奇观,还在于旅行者与地形之间未言的对话。每一个转弯都揭示了山的不同心情,每一次注视都提供了大自然世界的无声故事。这就是云南的心脏,一个自然的伟大构成了旅行者的内心平和和沉思的桥梁,每一个景观都是一幅画,每一个瞬间都是一首诗。这平静而伟大的山水画卷……

从云南德钦飞来寺观景台沿214国道公路步行走向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公路三角锯齿形左转向西偏南方向的弯曲带位置上,公路靠坡面一侧出现了一丛荆棘,很奇怪,它的茎杆像是刷了一层白漆一样,它们纤细的形态在山的怀抱中格外醒目……
有一颗几米高落叶树,它上面还有一丛丛细腻没有落去的枯叶和树枝,这十分另类,这是这一段公路旁看到第一棵高大的十分孤单的树,它的孤独在公路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路边一只白色的耗牛在路边几乎七八十度角的坡面上吃草,让我大吃一惊——这一足踏空就是滚下至少几百米的山坡啊……这样的恶劣环境,这种动物竟然毫无畏惧之心……
现在透过云层洒下的阳光清淡清凉,对面蓝山清凉,这劲劲的山风清凉……
马路上空荡荡的,空无一人,连路过的汽车也极少……

12: 15,回看刚刚走过的南边公路,带树的坡上和坡下都可以看到残留少许白色雪块,这些白色的斑点在大地的暗色调中显得坚定不移。山岗上方太阳在灰云天幕中,把云照的亮度不均。
V型山谷的左坡从远处飞来寺附近的柔和黄绿色渐变到靠近道路的地方的深沉阴翳绿色,而它的对面则呈现出一致的深绿色。己经看到熟悉了的倒三角形峡谷对岸仍然是这变幻景观中的一个舒心的恒常。
弯道处的景观是宁静与野性的奇异混合;荆棘在人造屏障一米高水泥护栏的边缘茂盛生长,而路上方的山丘近在咫尺,不过百米高,它们的斜坡像护卫行人的墙一样温柔。
这个云南的奇异角落中,它的每一个刺、叶片和雪块都是自然世界永恒诗歌中的一句。正是在这里,在这棵孤树及其荆棘伙伴提供的孤立与陪伴的对立统一中,人感受到了纯粹的平和之感——这种只有山脉能够赐予的宁静。

山中马路有些寂寞……我想起了这些年中国人中也有一群热爱徒步荒野的山友……大山荒野对于这些爱好者来说,这里有他们所希望的寂寞,他们需要的寂寞,他们需要的个人的存在感!这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对比,攀比。大自然这里成了他们个人的巨大的灵魂的镜面,这个镜面里他们只看到自己的灵魂,感到自身极度的渺小和孤独的同时,也感到了自己的伟大,自己成了自己的主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存在和他人的可有可无。孤独的人们可以在大自然之中刷出自己在世界上存在感……
这顺着下坡的有护栏的公路边走边看西岸的梅里大峡谷和蓝色的雪山山景,真的是一种天上漫步的轻松惬意。我不由想起20世纪美国作曲家格罗菲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大峡谷组曲》。作品中五个乐章最为出众的是第三乐章《羊肠小道》,描绘了一个天真牧童骑着毛驴在大峡谷中梦幻遨游的奇妙场景。我现在就是那个天真的顽童,不过没有听到毛驴得意的蹄声和叫声在山谷里回荡,只听到强劲的山风吹过我的羽绒服风帽呼呼的作响……

眼前的道路蜿蜒伸展,山峦层叠铺开,构成了令人屏息的自然建筑群。右侧的山坡,仿佛经历了亿万年的雕刻形成了一面巨大的土墙,它的斜坡逐渐向公路低垂。鲜明对比的是,峡谷的对面,一条覆盖着雪的麻灰与蔚蓝色的山脉在道路尽头突兀地显现。这条山脉,披上了雪的衣裳,成为了一幅超凡脱俗的背景,其色彩是低调的雅致。
紧靠着公路旁,一棵高约三至四米、类似于枣树的落叶树坚强地矗立。它上方的树枝弯曲成弧形的水平线,仿佛大自然自己的巴洛克式的装饰。路边的防护桩被漆成了醒目的黄色,与周围的自然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是道路蜿蜒歌曲的视觉和声。
这些元素的和谐统一——鲜艳的黄色,山脉的沉稳灰蓝色,树木的有机轮廓,以及蜿蜒的道路——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场景。这些古老而坚定的山脉,像沉默的哨兵守护着这一宁静的画面,现在被雪的精巧脉络装饰着,闪烁着天堂般的光辉。这是一个每一个元素,从雄伟的山脉到谦卑的路边树木,都贡献出自己的诗句于野性的沉默诗篇的地方。在这里,我找到了罕见的平静,一种在灵魂深处回响的静谧。

走在向西北方向下行214国道第一个三角形路段北侧中部,回首刚刚走过马路边的绿色植被的山坡,它呈现雄浑的景象,虽然山岗顶部离公路路面高度不过上百米。公路几乎是接近水平在山坡上切出一条土白色线条。人类的现代工程公路技术真是神奇。现在它的上方山岗重叠的低谷剪影的东南方尽头,出现了一小块远处白马雪山的青白色的雪山山顶截图,很美……大峡谷公路所在的东侧山峰山墙山沟,在这个位置和对岸带雪的雅致雄浑的峡谷山墙一道组成雄浑壮阔的大风景……
天空灰云间变亮了许多,这人间山水画面,真的任何人类画家也无法超越的啊……在这里,人类显得渺小,但也让人感到自己最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这里的孤独是一种选择——这是广阔无垠吞噬人形象的同时放大灵魂的必要对立面。
梅里雪山的宏伟和云南德钦蜿蜒道路的深邃寂静展现出一种绝妙的矛盾。这幅画面向那些多年来寻求中国荒野以寻求安慰和自我发现的灵魂们诉说着故事。正是在这些巨大的峡谷和雄伟的山峰之中,远足者在大自然的宏大镜子中找到了他们的真实。
在护栏保护下的公路上,俯瞰大峡谷的全景和上方的蓝色雪山剪影,仿佛是在天上轻松惬意地漫步。在这个叙事中,我们都是生命大道上的孤独者,被荒野的未触之美同时谦卑和提升。这是人类与荒野的互动——我们迈出的每一步既是山谷中的回声,也是朝向内心自我的一步。
当我们走在这条路上时,我们成为更大叙事的一部分——一个将孤立、人类对意义的追求和未驯服世界的原始美丽交织在一起的故事。在这片辽阔之中,灵魂找到了宁静和高扬,梅里的宏伟展示了一个真理:在孤独中,我们找到了最深刻的伴侣:自己。

走在向西北方向下行214国道第一个三角形路段北侧中部,朝公路正前方望去,旅者会被大自然的宁静所环绕。这条蜿蜒向西北方向的道路展现了自然的赤裸之美。对面的大峡谷墙,在雾气的掩映下隐藏了山峰,展现出仿佛肋骨般的图案,由雪沟构成,这一景观,黑暗的蓝色与白色斑点在森林植被和覆雪的斜坡上交织成图案,唤起一种深刻的审美愉悦——宁静而精致,是这人间罕见的景色。天上雾气把山墙后面梅里雪山十三峰所有的雪峰全部掩埋起来,仿佛仅仅是让我看到梅里雪山大峡谷纯美最大的蓝色山墙。
东岸的山墙及其沟壑也占据了我的大部分视野,而我们人类的道路在黑色的森林斜坡上划出一道白线,就像一把巨刀在大地上水平地刻出了一道缝隙。
这座山中的独特静谧,让人想起了在天空之上的云端漫步,但是十分放松。我想起来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诗人不朽的诗篇,真的是抓住大山深处之美的精髓啊。这些诗句恰如其分地捕捉到了我们眼前此刻的梅里雪山大峡谷风景啊之美的精髓啊。

走在向西北方向下行214国道第一个三角形路段北侧,前行到接近公路山角的转折点附近。从这里望去东方的飞来寺方向与浓黑近山斜坡角度相平行的后面的两组带雪约三十角斜坡森林覆盖山峰显露出来。它们上方灰云变亮,使最后的雪峰显浅灰白色。
大峡谷南端显出浅V字型,两岸的山峰在灰色天幕中呈现出来接近等高天际轮廓,在深凹下去大峡谷衬托下显得气势磅礴宏大,让人感觉自己真的人间的天台上的漫步,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此刻的时间真的变慢了,你仿佛乘宇宙飞船穿越茫茫时空。

走到公路山角的转折点。这是峡谷东面山坡一个山脊。这是公路一个水平距离最接近下方澜沧江的一个节点。山脊被切出一个小平台,留有几个巨石,并种植上了小树,方便游人集结观景。这里大峡谷北侧的风景展现出来了。
天空阴沉;在它之下,峡谷对面的蓝色山脉看起来像是巨大的抛光玉石板,它们的表面光滑,柔和地起伏着,展现出柔和的优雅。就在这些高耸的山褶中,我开始理解山脉被描述成“苍山如黛”的真正含义——一个古老的表达,捕捉了它们精致的弧度和姿态。……
对面的明永冰川,躺在在蓝黑的V型槽中,中间被一块蓝黑的山坡一分为二;它的北侧的一组巨型垂直峡谷的蓝黑色山岗并列。它们上方灰白天幕上有灰黑色不多云片贴在上面,衬出宏大的气势和意韵。这是一部无言静谧大自然的立体诗画在天地间舒展……

朝峡谷的南方望去。东岸近处山沟黑色森林坡面十分显眼,对岸也是带雪黑森林,而峡谷底部不见,只有一层一层两岸构成浅V字型在苍茫天幕中的交错排列;
朝北方望去峡谷,它同样是东岸的近处更稀疏權木山沟侧面突出,这里峡谷显示少林木的荒凉的一面,它们也是不见底多重山坡叠成V字型分布。
而路边圆弧水泥防护墙外侧则有几十个石块没有水泥垒成的小石堆,这藏民的生活标示,只是我十分好奇为什么这里强风为什么没有吹塌这没有水泥粘结小石块堆。
对岸就是一列蓝黑色山岗并列排列,尤其雪线以下色彩蓝得发黑,它们上方的灰色云幕真的是超级装饰画效果,不仅仅是把后面梅里雪山连排所有的雪峰都挡住了,同时反衬出梅里雪山大峡谷才是今天天地之间最雄伟壮观的建筑。
这大地上的长长的巨大凹陷,以如此简洁的色块和线条勾勒出来大自然的如此立体画面,这是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极简设计和展示其宏大的美学作品啊。这种简约不是缺乏,而是充盈,是自然界浩瀚的反映,向人类展示了其卓越的崇高艺术。这是一个土地在沉默中倾诉,天空用薄雾为高峰戴上冠冕的地方,每一个元素都贡献了一个如此强大的画面,让我们感到卑微和敬畏。
这些年龄悠久、智慧深邃的山峦是坚韧的沉默导师,它们以一种毫不费力的优雅设计向我们展示,它几乎接近神圣的艺术造诣。当我们站在它们面前时,我们意识到我们只是路过的旅人,有幸见证了地球无情创造力的威严。这是大自然自己的极简主义展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沉思和启发的画面,提醒我们自己在这广阔、美丽的宇宙中的位置。

这是现在可以走到马路护栏边向峡谷下方眺望,看到了一段峡谷最深处的祖母绿色的小蛮腰式的澜沧江江水水带!如此雄壮的巨大地面上V字截面下方的澜沧江,竟然是这样细细的粉蓝白色的纤纤细腰水带——这比马蜂的腰还细啊……
这就是澜沧江,一条狭窄的蓝白色水流,在塑造大地时似乎违背了它的力量。这样强大的水流竟被限制在比黄蜂腰还要狭窄的水道中,这正是从高空看到的奇迹,一条不可能的水带雕刻着它的道路!
这一小段东西走向的澜沧江左侧有一个缓坡,上面有一个村庄。地图上显示名叫“习芒通”。它的右上方有明永冰川。有公路离江面不远的地方线性绕江面而行。这里让我们看到江面右边一组土质堆积大角度的坡面,它的左岸这有鲫鱼背一般土岗山脊,这让我理解了水流深切地面的含义。

落差令人震撼:从海拔约2000米的河面到海拔3400米的道路,大约有1400米的垂直距离。沿着这个险峻的斜坡的每一步都是在敬畏和对陡峭落差的清醒认知之间的平衡,在这里,山风的阵阵突袭时刻提醒着我大峡谷深刻的垂直度。
不可思议的水流深切大地的效应——难道只是因为这是土质没有岩石的土壤形成的峡谷才必然如此?只有一定坡度才阻止重力下滑的作用?这样落差全部都是一个土坡斜面维护,我走在在这样大落差的斜坡顶上,在如此不定时山风的阵风突袭时,怎么不时常高度地紧张畏惧呢?
山风一阵阵强大袭过来,走在马路外侧,即使马路边有半人高的金属防护拦,仍然让我觉得深临深渊边缘的畏惧,因为路边就是坡度七八十度左右长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接近裸色土坡,上面的树木并不是那么茂盛……万一被山风吹翻滚下去,你怎么不畏惧呢……
对面蓝山上的不多的向下的白色雪沟,看久了,似乎是在向下移动……那一横贯南北的巨大蓝色山墙,真的是太壮丽雄伟了,我第一次在这样雄浑厚重的气势磅礴的山上徒步……
只是阵风吹得有点吓人……我站在路边护栏边,伸开手臂用手机扫描全景照片时,突然而来的山风,把我的拿手机的手臂猛吹转了六七十度……
一个中国靠近山顶盘山公路边最伟大的天然大峡谷景观,是否因为我这样热爱大自然的文学写作者,从而为这个世界带来文字上的澜沧江大峡谷的形象……
一个伟大的景色,只有伟大的作家加入这个行列,才能产生文学上的形象……鹂道元的《三峡》曾经完成了创造文字上三峡形象的历史使命……
这是我一生最壮丽的徒步。
                                                      (五)

现在开始沿着214国道一段开口朝西的半波弧线弯曲的公路行走。从地图上看,这是一段不可思议的公路,它与下方的弯曲的澜沧江几乎平行的弧线弯曲,只是曲率半径稍大一些。细想一下,这是土坡以相同角度塌陷的结果!大自然不可思议的力量!
这一段公路在景观中刻画出一个半圆的弧线,像是对着西方天空张开的半张颚,追随着下方澜沧江的弯曲。从高处看,道路仿佛有意模仿河流的蜿蜒形态,以更宽阔的曲线回应自然水道的扭转,暗示着千万年形成的更宏大的平行。
路边堆放了一排公路挖开山脊土层时取出的大石块,黄色的表面呈现它们都是孤立埋在土里,而不是人工破碎的石头,这说明了接近水平公路为什么和下方澜沧江曲线近似平行,这一千多米深松土层!
这些从大地中挖出来的巨石,就像是道路在山腰挖掘时的见证。它们的泛黄表面并没有被工具破坏,而是显示出它们曾孤立地存在于土壤之下的自然状态,揭示了它们曾居住的松散大地的深度?
山腰的地形呈现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植被对比。在弧线法线指向西北西的斜坡上,松树像哨兵一样矗立。相反,在弧线转向西南西的斜坡上,树木的高度减少成了灌木。这种在单个山坡上的弧线上出现的植物界限分明的情况是一种奇特的景象。

向下眺望澜沧江,人们会看到一个贫瘠的斜坡,与上方一千米处茂盛的森林形成对比。相比之下,靠近人类定居点的土地泛着绿光,这些土地得到了来自融化冰川的溪流的滋养。自然的水文—雨水和冰川融水的结合—决定了生命的分布,描绘了生态依赖和恢复力的生动图景。
在这片景观中,公路不仅仅是旅行者的通道;它是将地质奇观、人类努力和自然壮观系在一起的丝带。不同颜色的地形,从贫瘠斜坡到郁郁葱葱的绿地,以及从高海拔荒野到耕种土地的过渡—每一个画面都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叙事,讲述着大地原始之美与其居民顽强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继续沿着214国道一段开口朝西的半波弯月的公路靠北路段行走。这条道路向西敞开,紧贴北侧,展现了一幅永恒的壮丽风景,然而在生命短暂的大画卷中,这幅场景却是转瞬即逝的。
现在路边出现荆棘丛,视野中添加了一些荒野的色彩。峡谷对岸的高山地带再次被公路两侧的坡面构成V字形剪辑成了钻石形状,但澜沧江那一个祖母绿细带大部分时间留在这片宏大的画面下方。它左边的人类村庄随着前行的步伐更多展示出来。
山路寂寂,我一点都没有感觉寂寞。这是人生最奇妙的时刻。大地以弧面围合出宏大的凹坑凹槽,让我这个观众观看对面艳丽带雪色的蓝色大山和它上方的灰色云气笼罩天空,这是比古罗马古希腊的露天人类剧场规模大得太多的大自然剧场啊!
我站立在那里,一个孤独的观众,凝视着被灰色云雾帷幕覆盖天穹的带雪的蓝色山脉——一个大自然剧场,它的规模使人类的创造相形见绌!
人不禁要问,在一生中能有多少次机会重返此地?这个宏大的自然剧院将持续数百万年,而我们每个人不过是匆匆的观众,逗留的时间只是短暂的插曲。在这里,面对大自然展现的壮丽景色,一个人会思考生命的短暂和我们短暂居住的世界的持久之美。
梅里雪山的大峡谷提醒我们自己短暂的存在,一个大自然的广阔让我们自身的重要性显得渺小的地方,然而,矛盾的是,在这里人们找到了与地球和生命节奏的深刻联系。它不仅是大自然宏伟的纪念碑,也是人类沉思精神的象征,一个灵魂可以与宇宙的基本力量相交流的地方。沿着这条公路的每一步都是穿越时间的一步,与永恒共舞,以及与崇高相遇的谦卑体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峡谷的北侧展开了它的风景画卷。这是地球原始之美的静谧展示,地质时间的舞蹈在峰顶和陡峭的山谷中冻结。这是一个地球用蓝色和灰色的色调说话的地方,而下面隐藏的河流,低声诉说着古老旅程穿越山脉的故事。
在这个自然画廊中,人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沉重和人类存在的短暂。山峦对来来往往的游客漠不关心,它们的外表承载着亿万年的历史。
这个大峡谷的角落是与崇高的相遇,是一个寂静有声,视野有其语言的地方。这是一个人被迫停下来,呼吸,并参与自然的宏伟叙事即是无声诗歌的地方。在这公路与山脊的交汇处,世界不仅仅是被看见的,而是被深深感受到的——一种它深深印在心上的全景宁静。

到达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这是梅里大峡谷南岸的一个山脊,公路在此由东北方向右转约90度左右,转向东北方向,并且切去山脊部分山坡开拓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小平台供游客停车,并留有一个土丘,让游客登上较高的观赏点。
我先朝大峡谷南方观看风景。东岸和西岸坡面在南方天际上形成展开巨大的V字型。千百年来被雕琢的梅里大峡谷,如同古老经文的页面展开,巨大的山脊在地平线上铺展开约120度的宽阔V型。

东岸近处斜坡被绿色植被覆盖,远处有四五个坡面向西偏转一个方向;东岸斜坡是披上了绿色的锦缎,它的表面层层叠下,每一个转折都是更深的阴影,过渡到远处那些讲述距离神秘的灰蓝色。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背景下,山峦起伏的地形形成了阴影和光的复杂舞蹈,景观的每一个皱褶都像是看不见的雕塑家的精细作品。
西岸是如巨大三角形,其顶角篏入东岸转角处,山脉的巨大轮廓如巨人的堡垒般上升,雪覆盖的芝麻灰、板岩蓝和土棕色的三层颜色分层,而整个西岸坡面上有六七道向下的沟道折叠。 人类的道路在这片广阔的空间中蜿蜒曲折地刻画出一道道白色的丝带,西岸坡面上的沟道折叠了山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美丽的生命之网。
东岸坡面掩盖峡谷深处,天上的云气腾腾贴在峡谷尽头天幕上,这些云彩,靠近左边远山的部分,散发出超凡的白亮。路边坡面树柏,也加入了这气场宏阔的大峡谷简洁明朗舒展的画面之中。
这是一个不仅可以看到而且可以感受到大自然壮观的地方——一种激发灵魂的原始力量。在峡谷的广阔寂静中,似乎可以听到古人的低语,感受到地球的心跳。梅里雪山大峡谷不仅仅是地理标志,它是永恒的灯塔,是人们可以深入自然之中,触摸无限的地方。

朝大峡谷北方观看。我们先把目光观看峡谷的右侧,映入眼帘的是一座214国道贯穿山腰的澜沧江峡谷东北山坡,其黑色的植物像是黑色的斑点不均匀撇布在它的棕色的近似圆锥形荒凉的大山坡面上,214国道近近水平略向下倾斜的白色腰带勒伤了它的皮肤。细看可以发现公路上方一片有长长的山体滑坡的痕迹,公路上方架设了水泥混凝土通道防护罩墙,提醒我们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风险和地质灾害风险。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大峡谷的左岸,我们先看到澜沧江大峡谷北端对岸的伟大蓝色山墙的北端与右岸在天际画出不对称的V字形。不过我们无法看到其峡谷的尽头和底部的澜沧江,它被东岸的山坡把我们的目光掩挡住了。
我看到的就是我所在的东岸山峦左右两侧构成了巨大的锅盆边框,它们盛满了壮丽西岸连绵蓝色山顶的群山,它们的积雪覆盖的顶端被浓汤式的云气覆盖,它们像一排史前巨大的海象紧贴着向下倾斜的身体,只是把它们头部伸进了我们看不清的云层里……其中正西方向露出三角形的雪面,从地图上可以得知那就是著名的明永冰川。
我想起来了大理古城苍山十九峰,也是垂直山脊一排被下滑冰川切出十八沟的十九峰……对岸的这一排山梁也应当是同一原理由过去一排冰川下滑磨切形成的?只是其中明永冰川幸存下来了?明永冰川右边一个山脊背上也有一水平的雪条,十分抢眼。
对岸上层蓝黑山体的下方山体是棕褐色的,两处平缓的区域散布白色的斑点式的民居村落,地图上显示分别是西当村和斯农村。对岸两条一上一下的白线,那是山坡上的公路。上段是绕围着山腰通过两个村落,下段是接近澜沧江。那公路的坡面高度,真的很让人心惊胆战……
眼晴正前方左边的三座山峰上端,真的蓝黑玉石般的华丽华美,而它们下方的第二层棕褐色的山脊则是斧口朝上般的的形象,其峡谷底的澜沧江则是像斧头砍进橡皮泥留下尖楔一样的两岸墙面……
这是梅里雪山大峡谷的肖像,是对永恒的赞歌——是大地、水和天空的交响乐。在这里,大地用宏伟的语言讲述着恒古的故事,呼唤着我们的灵魂倾听风和石的低语。

我们目光再从南方的澜沧江大峡谷移开,我们注意到沿着公路下行的东与北之间有一个带雪丝的裸色山峰近在眼前,从地图上它应该是诺主吾峰。伟岸的诺主吾峰在植被繁茂的山峦怀抱中巍峨耸立,如同大自然雕琢的艺术品,充满力量与温柔。
它在近处的带黑色植物的山峦形成V型边框中,展示出它优雅的梯形轮廓前半部,它带雪条纹的棕色水平山脊和左边的梯形台阶,不过它的下方主体有浓黑色的植被覆盖。在灰白屏幕的天空背景中,它的上空有一层厚厚的水平伸展的不均匀的灰云,气势磅礴,色彩鲜艳夺目。
白雪在它的山脊沟槽中织出非人工编织的蕾丝花纹披在它的山梁上,而坡面上部分露出铁绣的棕红色和黑色森林色块,由于它就在我们眼前不远处的地方,从而在这一片质扑素雅的大峡谷风景中显得格外耀眼,特别令人印象深刻。
你站在那里,呼吸着新鲜而带着寒意的空气,看着眼前的山脉在雪白与棕红之间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卷。雪线像大地之母细致的针脚,将山脊一缕缕地装点,铺展成大自然的蕾丝。山坡上,时而露出的棕红色土壤与墨绿的森林交相辉映,为这片山川增添了几分粗犷的美。

站在云南德钦的梅里雪山大峡谷的卡瓦格博峰观景台上,这里展现的宏伟景象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这里,大自然以它最原始和最壮丽的面貌出现,被繁茂的植被环抱,像是大地亲手雕刻的艺术品,充满了力量与柔情。
当你站在这里,吸入清新且寒冷的空气,目光在山脉间游走,白雪与棕红色土壤在视野中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我不得不说,这是我生命中迟到的心灵震撼……若是青春时代来到这里,我会不会把它写出一首壮丽的诗篇……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水流层岩的大峡谷,那是地球上另一种类型的雄伟景象……美国没有这样的三江并流的土质深切的蓝色色调的雄浑壮阔景象……
若是青中年时代的约翰·缪尔来到这里的梅里大峡谷,他会用怎样的语言描绘这里的壮丽景色呢……
此时此刻,我理解了刚才在飞来寺风景区观景平台上藏民为什么那么庄严地向峡谷对面蓝色山峦庄严的行礼致敬——在这样大山面前,我们人类的生命实在太脆弱了,如同我在前面看到那只八十度山坡上觅食的白色耗牛,任何时候,都是命悬一线,只有大山庇护我们弱小的人类,并且随时放过我们人类,我们才能在这样的大山中生命得以延续啊……

梅里大峡谷的景色如同一幅壮丽的大自然地质奇观的画卷,在卡瓦格博峰的观景台上前方缓缓展开。如一排柔软表面蓝黑绿色巨大面包般的山峰,密集披斜竖排成一列在峡谷对岸,它们的上半段刷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糖霜一样白雪颗粒,沉默寡言。
这片大地讲述着古老的地球剧变的故事,其向下的巨大沟槽见证了大自然创造和冰川雨水侵蚀的无情力量。在下方,两条一上一下白色细丝带的道路在山坡上蜿蜒,证明了人类巨大的破坏力和创造力。
在眼前这幅大峡谷风光中,自然的宏伟与人类努力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一个激发想象、超越时间、静静的注视着永恒的梅里大峡谷深邃美丽的自然奇迹的场地。
眼前的梅里大峡谷的是自然宏伟与地质复杂性的交响曲。从横列的山脊到深邃的谷底,眼前的这片景观,向我们证明了千百万年来塑造地球的伟大的动态自然力量。
梅里大峡就是一个深而宽阔的沟壑,它千万年由不间断的水流侵蚀而成。峡谷的两边山峰陡立而呈斜面升起,它们的斜坡是重力和摩擦力平衡的结果。
一系列的颜色和质地赋予了大峡谷的三维玉雕作品色彩和质感。身边的祈祷旗,在微风中飘扬,为单色的山色调增添了色彩斑斓。
在远处,山谷的地面消失在视野中,向我们展示了峡谷的深度和规模。这里梅里大峡谷向我们呈现一个野性之美、深邃和持久地质叙事,自然过程的力量和山脉永恒的诱惑,一个既古老又不断变化的世界。
梅里大峡谷是大自然色彩调板的精妙设计,它以一个地球原始颜料呈现给我们壮丽的微妙。它的色彩是沉静的,以一系列色调表达了地形色彩变化,向我们揭示了大自然绘画的艺术性。两岸的山坡就是大自然的色彩的挂毯,披挂出高地的整体雄伟画卷。在雪线以下,色彩随地形变化。深色植被表明这些地区是湿气聚集的地方,使得植物在绿色的斑块中茁壮成长。它们的下方在其他区域,以棕褐色和赭色的少有植物的裸色土质表面,它们亦在山坡上画出宽阔的笔触。远处山峰的平滑与我身边的粗糙清晰的近景形成了强烈对比。
在整个景观中,近处山坡上的植被增添了色点,它的深绿色与周围的土色调形成鲜明对比。
对岸山顶的天空自己就是一幅画,云层里有最柔软的白色到最深的灰色变化。
这里的梅里大峡谷是一个未修饰的自然世界的美,每一种阴影和色调,都是地球宏伟交响曲中的一个音符。今天它为我的到来无声的演奏着……



                                                   (六)


从观景台返回飞来寺的行程,大多数时间都是迎着山风逆行上坡。我是自新型肺炎结束以来第一次带上口罩,否则脸部失温太厉害。
这到飞来寺的一个弓形一个三角形上坡的214国道,让我再次看到了上千米长平板式土层陡坡面摄人心魄高度和气势,还有令人窒息和胆颤的畏惧,担心自己被山风吹翻过公路半人高的护拦,顺坡直滚至千米之下的澜沧江江水之中……
走完第一个弓形弯道到达第二个波谷向大峡口突出的平台节点时,我不敢再贴着公路护栏走,而是走这一个节点上一片新种树林的内侧土层平台,以回避强大的山风和节省体力。
这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迎风上坡,体力消耗真的很大。我采取紧贴公路靠坡内侧的排水水泥渠中行走方式,以减少迎面而来风力的阻力,同时可以走一段在沟槽边坐下休息一下。
看到路过的一辆出租车停下,我家小子和我那位在车边。我以为他们选择了打的以省去最后的二公里路程的行走的劳累。没有想到开车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她担心天会下雨,让我们乘坐她的预约空车,送我们到飞来寺,而且坚决不收任何费用。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遇到主动要求送人并断然拒绝收费的出租车的青年人。
真的是遇到了善良的热心人。我想想都觉得后怕,若是按天气预报说的今天下雨,这么大的山风根本不敢打伞,一旦下雨淋湿衣服再被山风吹刮,身体失温就非常危险,这危险在高寒地区是致命……这个女孩子显然是当地非常有经验的女性。
今天高原观看梅里大峡谷风景之旅,最后旅程中向我展示高原人民人性美好和人性美丽。这是一次真正完满的旅程。


                                                         (七)

我想起了约翰·缪尔在《我们的国家公园》一书中评论科罗拉多大峡谷时说的话:“无论此前你走过多少路,也无论此前你见过多少著名的峡谷与沟壑,然而这一个科罗拉多大峡谷,将以其超乎想象的色彩与壮丽以及数不胜数的山岩杰作令你耳目一新、惊叹不已,仿佛你是在来世的另一个星球上看到的一般。”
这样的评论应用到今天的梅里大峡谷,只要删除“与壮丽以及数不胜数的山岩杰作”这几个字,则完全可以适用了。
回到旅馆,我给“光鸡农会”微信群老朋友们写道:
“今天从飞来寺的旅馆(海拔3479米)沿公路到约6公里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海拔3119米),山风太大,秀才隔着公路隔路栏都担心被风吹到公路下,直接滚到可能有一千多米深度的澜沧江中。返回时逆风走了四公里,一位开出租车的女孩子一定要让我们免费搭乘她的出租空车,真的是碰到了好人。否则最后两公里逆风上山,体力一定透支了。秀才手机显示今天走了17.9公里。
高原自由行,对于体能要求还是比较大。这风景却是完全不受控制。今天走了6小时,秀才见过最雄伟壮观的蓝色大山,虽说是阴天。可是返回来路程,却是大部分景色逐渐消失过程,回到旅馆时,什么风景都没有了。
这些年世界上见到大自然壮丽景色的人越来越大众普及化,然而,秀才见的真的是很少。秀才偶尔见到几次,总想要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可真的是世界范围内的人类难以做好的一件事情啊。”

吴砺
2024.4.29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