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中美洲的玛雅文化、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百慕大三角洲、撒哈拉沙漠、神农架的野人……诸多的悬念和秘境,让北纬30度充满奇迹与神秘的色彩。世纪之交才对外开放的花山石窟群,同样处于北纬30度,它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同时也困惑了世界,为北纬30度增添了新的千古之谜。因为有太多扑朔迷离的谜团,这组石窟群也被称作“花山谜窟”,更有游人赞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如画花山 被大名鼎鼎的黄山、徽州古村等景点的光环遮盖,作为后起之秀的花山谜窟很容易被人错过。很偶然地得知就在屯溪东面还有个充满奇迹的花山谜窟。尽管从当地人嘴里,得知所谓的石窟,只是些溶洞的人工开凿的洞窟,窟中既无精美的造像和壁画,也无历史、文化底蕴可考证。不过,我觉得旅游跟猜谜差不多,有些风景人们心中是早有谜底的,去一游只不是想从谜面验证一番,而没有谜底的风景却有无限可能,是需要用想像力和探索精神欣赏的绝佳风景。 就如异人必有异相,孕育千古之谜的地方该有什么样的与众不同呢?一路揣测着,很快就到了景区。花山谜窟就在新安江南岸的花山上。隔着新安江花山高不过一二百米,但奇峰秀石遍布,据说俯瞰有如盛开的莲花。与花山相偎相依的便是新安江,江畔芳草如茵,沙滩柔软,北岸辟有跑马场,供人挥鞭驰骋。江水碧绿澄澈,有如玉带镶在了花山的脚下,一排排有草篷的漂流竹筏散发着休闲气息…… 走过横跨新安江上那道号称“江南第一索拉吊桥”,便步入了花山谜窟景区。走在沿江栈道上,头顶苍翠如荫,身旁江水悠悠;爬上山峰,四顾崖石嶙峋,奇形怪状如石林。 群峦之间还有一座湖,深邃典雅,小家碧玉般可爱。 “千古之谜”所诞生的环境总该有些奇崛怪异之处,眼前的风光虽美如诗画,但终归流于普通,我隐约有些失望。导游介绍说,这些美丽的山的底下差不多已被掏空。在新安江两岸,绵延5公里长的山体中掩藏着36座石窟,其中34座在山腹,2座在新安江近水底下。 得知脚下其实是座空壳的山,感觉就不一样了。奇迹寓于平凡,也许就是因为不起眼,古人才选择这里来开凿洞窟。 温暖,安全,家的感觉……今天那些很温馨的情感体验,追根溯源,不知是否来自史前我们那些穴居的远祖。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没有什么比洞窟,更能勾起内心原始记忆的。 所以,面对花山谜窟被发掘出来的洞口,我竟有些忐忑了。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洞口,更是一个被众多谜团充斥着的时空隧道,连缭绕雾霭都似乎在散发着遥远的神秘文明的气息。 实际上,直到游完一个完整的洞窟,我仍很难说清楚,自己到花山谜窟到底想看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花山谜窟的洞中没有精美的造像,也没有辉煌的壁画,石窟内壁上只有绵绵不绝的凿痕花纹。直到走出洞窟,扑头盖脸的阳光,让刚适应洞窟里光线不久的我一阵目眩神迷,阳光似乎排列成了如同洞中那些凿痕花纹的线条…… 和天然溶洞相比,花山的石窟多了些人工的斧凿痕迹,里面有石柱、石床、石房、石水池、石河道、石桥等,但最让人为之痴迷的还得数洞窟石壁上留下的凿痕。 历经岁月的侵蚀,石窟内无处不在的凿痕依然清晰精美。洞中的凿痕花纹据说有18种样式,各种各式的凿痕花纹占据着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空间,脉络清晰,井然有序,一气呵成,神韵十足,极富质朴的艺术感,没有笔墨却胜有笔墨,反比具象的东西更能给人以遐想空间。对照曾经看过的让人惊艳的敦煌、云冈、大足等石窟,来到花山,不由得感慨:“质朴天然原来也有打动人的魅力!” 目光顺着凿痕探究,想弄清一根线条的来龙去脉,会被弄得头晕目眩,或许,远古的神秘气息传递到了21世纪,本身就只能用眩晕来解释了——心灵的眩晕。 无从知道,石窟的开凿者留下这些抽象的线条花纹,是想给后人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轻抚那些凿印,冰凉的岩石并不能留下徽州先民的体温。虽然有如不解的天书,可那些线条无不自然流畅、化繁为简,莫非这是先人们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诠释? 从这些岁月的留痕上,找不到破解谜窟之谜的答案,只能找到种返璞归真的粗犷体验。 花山迷窟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2号、24号、33号、34号、35号几个窟,这几个石窟各有乾坤。逛石窟,因为有了悬念,就觉得洞窟的空荡里有可能就藏着破解千古之谜的答案,于是,生怕漏了些细节,看了一个窟,还总想着也许在下一个窟中就能揭开谜底。 被称为“环溪石窟”的2号窟号称地下长廊,洞窟呈狭长走势,入洞是近千平方米的中央大厅,数十根石柱错落有致地撑起一道长廊,很有曲径通幽的清雅。在石窟中段,开凿的石壁上长着一截钟乳石,这截堪称“时光使者”的钟乳石为着力解谜的人们开启了一道曙光,让石窟的开凿之谜初现端倪专家从石钟乳生长情况推断出洞窟开凿时期应在1500年至2000年左右。 石窟中部还有一块没有条纹的石壁,在凿痕纵横的壁面中显得很特别,这块近似长方形的石壁色彩斑斓,乍看有如一幅天然壁画,细看果然宛若“秋色图”:秋意渲染的山林,徽派风格的古民居,意境冷峻悠远,笔墨深邃凝重,新安画派的风格呼之欲出,让人不得不感叹造化的神奇。35号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人工石窟,据考证,仅该窟开掘出的石料足以铺就一条宽一米的从黄山到杭州的石路,其工程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进入洞中,空旷之感便扑面而来。 石窟里洞内套洞,洞下有洞,酷似宫殿,因而也有“地下宫殿”、“清凉宫”之称。走进窟中,有如走进一座气势恢宏的石雕迷宫,非但毫无压抑之感,反而时有豁然开阔的惬意。窟内有36间石房环绕大殿,最小的一间只有2平方米。石房与石房之间最薄处只有10厘米。洞内还有26根方形石柱呈品字形排列,另有许多石床、石桥、石楼、石槽、石塘点缀其间,还时能见到碧绿深邃的潭水。石窟深处有一处弧形的大斜面,石壁都呈斜面状向前延伸,形成的圆弧形坡度刚好跟外面山体的坡度恰到好处地平行。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开凿者是如何精确判断出斜面的坡度并保持与山体走势吻合,而避免凿透山体的呢?诸如此类的令人啧啧称奇的技术上的难解之谜在花山石窟群中还有很多,难怪会有人要抛出“ 外星人干的”的猜测了。 去24号窟的路较偏。不过,24号窟是目前已开发的窟中唯一的一座水上石窟,也是最美的一座,24根方形石柱伫立碧波之上,撑起一方扑朔迷离的空间,泛舟其间,进深莫测,水深莫测,太多的谜团会让心绪也无端地变得莫测起来…… 花山谜窟规模宏大,但由何人、何时、因何、如何开凿,翻遍史料文献却无只字片纸记载。历史的空白,让一切成谜! 人们至今没有发现一块石窟中发掘出的石料遗迹,那100余万方石料哪里去了?洞窟中的水位比新安江水位高出2米,若不是新安江的水,水源在哪里?石窟里没有烟火照明的痕迹,古人如何采光?大面积的凿痕说明了什么?在洞中喧哗却为何听不到明显回声?如此耗费人力的工程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 花山迷窟将一个个的不解之谜留给了后人,此类大大小小的谜团已有50余个。而且,随着对新窟的不断开发发掘,旧谜未解,新谜又将继续被发现。而且,在石窟东侧的歙县烟村又传出发现新的石窟村的新闻,烟村石窟群也全系人工开凿而已,数量也是36座。 黄山有72峰,离它不远的地方竟有72窟,这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呢? 各式各样的猜想都无法解开谜底,但都为花山迷窟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谜,正是花山迷窟的魅力所在,悬念也是最精彩的风景。 “入窟尽是探奇者,出穴全变猜谜人。” 或许,花山迷窟就没有谜底,也不需要谜底。 谜解开了,有时就像梦破碎了一样残酷。我不知道,假若哪天,一切谜底都用科学手段解释了,花山迷窟对我还有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于是,我也对花山迷窟作了一个很 无厘头的猜想:它就是为了制造不解之谜而开凿的,是古越先民用智慧和勤劳,为我们留下的一笔文化财富。让我们在科技无处不在的年代,还保留一些对神秘的渴望,保留一些展开无边无际遐思和想像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