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政府网 方云胜 赵国平报道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各地抢抓时机掀起水利兴修热潮。至12月2日,全市累计开工水利兴修工程376处,投工8.4万个工作日,完成土石方105万方,出动机械3700个台班,完成总投资119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30万元,各镇财政及集体投入22万元,群众“一事一议”筹资67万元。 早在今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在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各地要结合实情,早动员、早规划、早动手、高标准、严要求。市级领导按照各自分工联系区域深入基层,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市水利局负责人分片包干到镇,水利局技干进驻工地抓技术指导,水利站全体工作人员下到塘口放样把关。各地还实行领导领办重点工程制度,将行政领导人、经办重点工程等有关内容张榜公示。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主动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市委、市政府还出台激励政策助推水利兴修工作。市里在每年安排1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水毁修复资金、100万元水利兴修资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拿出资金专门奖励水源工程建设中的“百塘会战”,每口达标当家塘奖励资金3500元。有了较好的激励政策,不少地方群众主动要求兴修当家塘。青草镇复兴村去年深挖当家塘,在今年的秋旱中群众尝到了甜头,这次兴修又深挖了4口当家塘。金神、青草等地还明确提出,凡是获市政府奖励的当家塘,镇财政将另外给予1000元资金奖励。嬉子湖镇对有当家塘建设任务的村收取4000元保证金,完成任务的除返还保证金外,镇财政还奖励4000元。新渡、孔城、范岗、双港等地通过“一事一议”办法筹集资金,当家塘建设有声有色。 当前,水利兴修的方式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的“金戈铁马”已取代了过去的“千军万马”。无论是水源建设,还是机电排灌站、河圩堤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都普遍使用机械施工。在今年的水利兴修工程中,机械化施工工程占总数的90%以上。 在水利兴修中,各地还结合实际,与其它工程建设做到有机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范岗镇范岗居委会将水利兴修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投资4万元整修王庄大塘;新渡镇将水利兴修与集镇建设相结合,在新安村新安大塘取土1万多方平整镇区场地;唐湾、黄甲等地将兴修与修路相结合,既整修了沿路当家塘,又加固了塥堰坝。(桐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