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形势逼人 安徽包装印刷业就自身发展纵向比较,无论是产业规模、产品档次、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还是企业经营管理,都有很大进步,令人鼓舞。但若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横向比较,则差距不小。 1.产业结构不完整 完整的包装印刷业应当由原辅材料生产、机械设备制造、产成品加工制作和物流贸易4个环节组成。从我省目前情况看,只是在产成品加工制作环节,以塑料软包装、纸质包装和金属包装三大产品为主形成了一定气候,原辅材料的生产除华亿油墨、天尼制胶等外,一直没有配套。包装印刷机械制造仅以简易实用的吹塑机为代表,其他设备几乎是零。物流贸易方面至今尚未建成一个设施齐全、功能配套、四通八达、人气旺盛的包装印刷供需大市场。 2.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结构优化程度和员工素质等要素,而这些要素在我省包装印刷业显现尚不显著。首先是规模性企业数量较少,难以发挥应有的产业集聚和牵动效应;其次是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不高,与印刷技术自动化、高速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潮流尚存一定差距,全行业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滞后;三是产品结构缺乏优化、现有包装产品,如塑料、瓶盖包装产品等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四是包装印刷行业的协作意识较差,不善交流、沟通,信息较为闭塞。 3.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融资渠道狭窄,流动资金短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熟练操作工青黄不接,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文化氛围淡薄,产品领域拓展不够,国际市场有待开发。 加快安徽包装印刷业发展的构想 安徽包装印刷业异军突起,已经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展望未来,“风景这边独好”,实现发展的有利条件甚多: 1.经济发展为包装印刷提供了商机 2006年,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人均1180美元左右,标志着安徽经济已步入快速增长期,商贸兴旺的态势必然拉动直接为商品服务的包装印刷业发展。 2.包装印刷市场空间扩大 国内一些著名品牌如娃哈哈、蒙牛、伊利、海尔等均在安徽建立了生产基地,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等也已将连锁店入驻安徽。这些品牌产品和大型物流都需要各种包装加工后才与消费者见面,印刷任务的大单必然骆绎不绝。 3.投资和经营环境日渐优化 安徽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战略思想,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禁止乱收费,减少审批,加强效能,限时办结”这些重大举措必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大大利于包装印刷经营者办厂兴业、积累扩张和持续发展。 实现包装印刷快速发展的建议 1.不断延伸和完善包装印刷产业链 围绕“培育现有企业、引进空档企业、做大骨干企业”的思路,积极开发原辅材料生产和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本省业内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继续培育华亿油墨、天尼制胶等定型材料,尽快上马塑料添加剂、填充母料、增塑剂、改性剂、降解剂等以及BOPP、OPP薄膜等本省尚有能力研发的项目。联合省内外客商,加强我省在小型票据机、彩印机、分切机、复合机、覆膜机、制盖机和丝印机等设备方面的生产制造能力,填补机械制造的空白,兴建方便、零活、能聚人气的大型包装印刷市场。要通过多种举措,使我省形成从颗粒购进、原辅材料生产到模具开发、印前制版、机械设备制造到产品生产、成品销售等“一条龙”式链条。 2.积极开展包装印刷产品结构调整 ①在巩固现有塑料、纸质和金属三大包装印刷产品的同时,拓宽产品领域,开发多样化的台(挂)历、票、卡、证记忆烟、药、食品商标和化妆品商标的印刷,努力增加终端产品的份额。 ②推动本省包装印刷企业与印刷高等院校之间的技术合作,建立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的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开发新工艺、新产品。 ③加快产业升级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大技改力度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引导包装印刷产品向中、高档和多样化、多色化的趋势贴近,向防伪性、礼品化及绿色包装材料方向发展。扶持更多企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5S”生产现场管理标准认证。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结合职业教育,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培养既懂技术又会管理,既了解法规又熟悉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办好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继续与株洲工学院联合兴办包装印刷专业,争取创建桐城包装印刷学校,用脱产与不脱产两种方式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工程,让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脱颖而出,满足包装印刷业大量用人之需。 5.兴建包装印刷产业园 实现包装印刷厂家相对集中,改变小而散的经营状态,增加人气,形成氛围,提高知名度。进一步巩固、发展桐城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实现“名城催生名牌,名牌打响名城。”“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兴建合肥芦阳印刷产业园、滁州综合印刷产业园、蒙城印刷城、太和药品包装印刷园。芜湖三山印刷工业园等一批包装印刷产业园区,切实发挥产业园区的吸引聚集、辐射带动和示范引导作用,让一个个印刷产业园成为我省包装印刷的一艘艘“航母”。 6.扶持包装印刷业发展 ①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关于安徽印刷复制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积极发展包装印刷”的目标及相应保障措施,应当认真贯彻,狠抓落实,使包装印刷发展具有可靠的环境保证。 ②引导包装印刷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实行优势互补、资源整合。 ③发挥包装印刷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企业自尊、自律、自我完善。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审批环节,对来皖投资,特别是填补包装印刷和包装印刷制造空白的项目,应从税收、证照办理及其他相关环节给予“一站式”服务以及税收适当减免等尽可能的优惠和便捷。 7.推进包装印刷产业整合 通过合资、联营、兼并、收购等方式,运用教育引导与行政协调等手段,克服“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传统观念,在全省包装印刷企业之间实施整合,组建规模性企业,扭转小而弱、分而散的落后状态。整合不仅要在同类企业间进行,有条件时要实现跨系统、跨地区整合。在大范围整合的基础上,促进包装印刷企业集团的诞生。 8.严格市场准入 依据《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通过新企业审批、年检、变更事项备案等途径对包装印刷企业进入市场设置必要的门坎,使新企业有高起点,同时将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弱残包装印刷企业淘汰出局,从根本上扭转历史一度形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状况。 毛泽东同志当年登庐山时,曾高瞻远瞩,信笔写下“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豪迈诗句。如今中国大变、安徽大变,改善发展的势头锐不可挡,只要安徽包装印刷业拿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已经登到山腰的安徽包装印刷业就一定可以实现“跃上葱茏四百旋”的蓬勃发展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