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安古墓葬群到凌家滩遗址,一系列引起轰动的考古发现,使各地对安徽丰富的古文化资源再度引起关注。但是,如何在实现保护文物的同时,更大程度地挖掘其经济价值,已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的现实问题。在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安徽已悄然拉开千年遗产的开发大幕。
铜闸镇的新翅膀?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script src="http://www.anhuinews.com/js/advertise_in_news/adv_6000000.js"></script><!--advertisement code end--> 1985年凌家滩遗址的发现,并没能让含山县铜闸镇热闹起来,遗址就位于这个镇的凌家滩村。10年以后,从这里经过的合芜高速公路竣工通车,为铜闸镇的工业梦想插上了翅膀。已经热闹起来的铜闸镇,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强烈愿望下,正在寻求另一支更有力的翅膀,它就是已经默默沉睡了数千年的凌家滩遗址。
今年5月18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按照计划对凌家滩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此前的四次考古发掘显示,这一遗址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中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凌家滩遗址也因其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被列为上世纪中国100处考古遗址大发现之一。由此推断,远古时期的凌家滩,可能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在今年的第五次考古发掘中,还意外发现了一块旧石器时代、“人工”打砸出来的石制砍砸器,省博物馆数位专家现场辨识后一致认为,这件人造工具至少是10万年前的远古人类所制造。因此可以肯定,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凌家滩遗址的周边就有“人类”在活动。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自然引起了当地及有关部门的关注。
投资者已“闻风而动”
从5月18日凌家滩进行第五次发掘开始,这个有着“中华文明曙光”之称的人类古文明遗址,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但与以往略有不同的是,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同时也进入一些相关部门和人士的视野。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凌家滩遗址资源,含山县文化旅游新闻出版业协会日前正式向国家申报“凌家滩”商标全类注册。而对文化遗址进行商标全类注册,在我省尚属首次。负责这项工作的含山县文化局局长姜志9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凌家滩必将成为含山的一大名片,这将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不少作用。姜志认为,历史旅游景点因为厚重的文化积淀往往具有天然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品牌认知度,适合延伸到相关产业用作商标,当然也最容易被抢注。
姜志向记者介绍,注册商标的举动已经迅速地收到了效果,当地有企业已主动和他们联系,意欲取得这一商标的使用权。记者了解到,当地一家瓷业生产商,有意将“凌家滩”作为自己的产品商标。在凌家滩考古发掘中,玉器等文物在业界影响颇大,而将“凌家滩”品牌延伸至瓷业上,对产品的品位及文化内涵,将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在含山县政府网站上发现,在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介绍中,凌家滩遗址已经取代曾经颇为著名的褒禅山,而成为当地的首推品牌。褒禅山因王安石撰写的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一度名闻遐迩,曾是含山县最为知名的历史文化品牌。但历史更为久远、内涵更为丰富的凌家滩遗址,显然具有更大的市场号召力。记者同时也了解到,当地一些个人及投资者已经“闻风而动”,正在积极准备,以介入凌家滩的开发行动中。
1/3旅游产品与文物有关
与凌家滩第五次发掘时间相距并不久,去年下半年在六安市经济开发区发现的大规模古墓葬群的发掘,同样在国内引起广泛轰动。在发掘的180余座墓葬中,不仅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玉器等珍贵文物上千件,而且有些文物在六安乃至全省都很罕见。从六安古墓葬群到凌家滩遗址,一系列引起轰动的考古发现,使各地对安徽丰富的古文化资源再度引起关注。
面对接连出现的文物考古发现,省旅游局副局长吴浩在一次旅游工作会议上不禁说道,应发挥文物资源的旅游功能。文物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的并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风情,生动地记载着当时人民生活生产活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为后人了解前人的历史、科学、文化提供了钥匙和园地。而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强,一个庞大的文化市场开始逐步形成,为文物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文物经济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文物经济功能的凸现,在旅游业界也得到了印证。安徽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监陈义庚向记者表示,有1/3的旅游产品,是结合文物资源开发出来的,如文化游、古迹游等。虽然文物作为单一的旅游产品来经营尚有难度,但只要与周边的自然资源等进行有机组合,就能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陈义庚同时向记者分析说,凌家滩遗址如作为旅游资源,其深度早已足够,但开发成为旅游产品,还需要进行要素的重新组织。
深度开发悄然启动
但与我省丰富的文物资源相比,省旅游局一位人士坦承,在全省整体旅游资源的构成中,文物占比目前并不大。此间,在文物资源同样丰富的山西省,有研究者研究发现,对文物经济每支出1元,就会给山西经济带来3.30元的消费支出。如此而言,对文物资源的适度有序开发,将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曾撰文认为,从文物资源综合分析,我省在全国应处于中上的位置,属于文物资源大省。从距今200万年前的繁昌人字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到近现代革命文物,各个时代分布较为齐全;从文物类型来说,古遗址、古墓葬、古矿冶、古水利工程、古窑址、古城、古民居、楼台亭阁、桥梁关津、古塔、寺观庵堂、古代石刻、古代石窟、革命旧址,以及各种纪念性建筑等等,丰富多彩。
李修松认为,旅游只是开发文物资源的方式之一,文物的价值是区分层次的,通过旅游、展示、复仿制等所能实现的经济价值只是它的最表层价值。文物的经济价值还应综合评价。例如一座城市的博物馆、文保单位,由于保存了该城的文脉,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优化环境、吸引投资、招徕旅游等价值,都应包含在文物的经济价值之中。再如文物的各种纹饰可以作为素材运用于相关的艺术品设计或广告设计中,古建筑的造型、雕饰也可作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和素材。
对于深度开发我省的文物资源,省旅游局副局长吴浩9月10日向记者透露,最近将和省文化厅联合达成一个协议,对全省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进行深度开发,其中文物是这项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发挥文物资源的旅游功能,使之与老百姓的旅游需求相结合。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文物的价值也将会越来越大。(周祥新 陈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