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57
- 积分
- 169
- 威望
- 36
- 桐币
- 153
- 激情
- 62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8-18
文都秀才
- 积分
- 169
鲜花( 0) 鸡蛋( 0)
|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此后,记者陆续查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半年报”却发现,31个省市自治区上半年GDP之和为153769.4亿元,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39862亿元要多出约1.4万亿元。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要客现看待这一问题,各省市自治区统计的数据,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7月31日《楚天都市报》)
地方GDP之和多出国家统计数据,可说已是司空见惯:2006年是8048亿元,2007年则是1.2464万亿元。但即使如此,今年仅上半年地方GDP之和与国家统计数据就多出1.4万亿元,还是相当令人惊讶。至于原因嘛,其中自然有技术层面的因素,例如叶青教授所说的重复计算的问题确实存在,另外我国的经济统计数学模型据称一直沿用“累进制叠加”原理,导致统计数据的误差也在所难免。不过,这恐怕只是其中一个非主要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或许在于各省市区的统计数据的层层加码、掺水所致。实际上,地方政府的统计数据虚报、造假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曾经说,从近年来全国统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约占全部统计违法行为的60%。如此足见问题的严重性。
而在数据虚报、造假的背后,则是传统的根深蒂固的“GDP崇拜”,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政绩考核中GDP的权重过大,甚至GDP数据成了官员升迁的十分重要乃至惟一的指标,“数字出官”难免导致“官出数字”了。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为了自身的政绩和前途,在统计数据造假上便有着巨大的驱动力,这也符合官员自利的内在逻辑。
今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的实体经济事实上受到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外源型经济比重较大的地区(如广东),导致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长面临极大的困难和严峻挑战,但国家的“保8”经济战略又是丝毫不能动摇的目标。不必讳言的是,这个“保8”战略目标通过层层分解而落到地方政府头上,每个地方事实上都被下达了刚性的GDP增长任务,对此各地方政府都不敢怠慢。现在各地根据上半年经济数据,已纷纷提出下半年的GDP增长目标,例如广州市就提出下半年GDP月均增长必须达到11.2%以上。这样,在经济形势并不令人乐观,GDP增长指标又没商量的前提下,如发生统计数据的虚报、造假恶化的状况也不奇怪了。仅上半年地方GDP之和即多出全国1.4万亿元,无疑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担忧的警示。
虽然我国的《统计法》规定,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行为,都是必须承担行政责任甚至法律责任的。然而,统计数据造假、数据掺水现象屡见不鲜,却罕见受到行政问责,遑论法律追究了,相反一些官员依靠虚假数据而步步高升。统计数据造假的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变相激励了数据造假的蔓延。行政问责缺位、法律责任虚置也是数据造假严重的原因之一。
上半年地方GDP之和跟国家数据差距迅速扩大,或许正昭示了地方统计数据虚报、造假趋于严重。而解决之道,则不外乎于两个层面上:一是从技术层面解决经济统计数学模型的完善,使数据统计更加科学,二是在政绩考核体系、行政问责和法律惩处等制度、法律的构建和规范上下功夫。如此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或有望缓解中央和地方之间数据打架的而备受质疑的困扰。
(摘自经济观察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