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孺(1585-1645。字孩未,号念道人。迁寿州。万历四十一年进士,选授福建沙县知县。有《方孩未先生文集》16卷、《辽事颠末》1卷。 生子?:至朴、) 《方以智年谱》P261。2007/10/26于合肥 至朴(1608-?,震孺长子。字泂修。顺治末,选庐州府学训导。) 后人有名“子悟”者,方中发《白鹿山房诗集》卷九有《送宗人子悟归寿春二首》,约作于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 方荃,字培卿。清末举人,贵州铜仁镇远兴义知府。 方治(1893——1989),字希孔,荃从子。方治2岁丧父,随母张氏就养于外婆家。从小读蒙学,奋发向上。后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负笈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毕业后,该校升格为文理科大学,他又留校研读2年。民国16年(1927年),学成回国,从事国民党军内政治、党务和教育工作。北伐期间,他奔走于鄂、赣、湘、闽之间。蒋介石赏识他的才能,特召见奖拔,先后任国民党独立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福建、安徽、青岛、南京等省、市党部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宣传部副部长、代理部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逃往重庆,方治受命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嗣后由皖进渝,任教育部训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国民党党部主任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5年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同年任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民国38年解放军渡江,进军上海,他和汤恩伯登舰去台湾。 方治去台后,历任国民党国策顾问,“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总干事长、秘书长、副理事长等职。在台期间,常以“救济会”的名义游说于香港、越南、东南亚各地及泰国和中国接壤的边陲地区,进行反共宣传,策划反共活动。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方治又亲往南朝鲜,威逼、引诱、强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分被俘人员去台湾。1989年,方治卒于台湾,其骨灰葬在日本的琉球岛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