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汉

[桐城史] 《康熙桐城县志》阅读笔记(1、2、3、4、5)

  [复制链接]

18

主题

292

回帖

46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6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9 18: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汉不闲,忙着种田,忘了赚钱.高风亮节,人才难得,很值一说.致谢老汉,敬礼老汉,努力加餐!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3

主题

280

回帖

68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9 09: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立项重新出版《康熙桐城县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

主题

19

回帖

37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6 0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对县志期望过大,初读《康熙桐城县志》,感到有点失望,很多想知道的东西在里面依然找不到。无论是行政区划、山川河流、风土人情,所载都不是很详尽。但无论如何,这本县志还是很有价值的。
* Y4 v- K% c% B) R& B
8 B1 v0 ^- x# n5 s7 _☉桐城的“桐”是什么桐?油桐?梧桐?泡桐?大多数人认为是油桐,县志认为是梧桐。我坚持认为是桐梓。桐城有桐梓山、桐梓河,古桐国就在其附近,这些事实你不能视而不见。清朝也晚,所说不足为凭。
- ~* ^$ P! I7 _& D! T! p% Z( U& G1 e7 K: y
☉清朝桐城辟五个乡,其中东乡清静乡和南乡大宥乡今天辟为枞阳县。“宥”是宽的意思,大概是指水面宽阔吧。西乡为日就乡,因为西乡多山,“日就”大概是指离太阳近。县市乡不大,民间不知所指,多读成“现世乡”,意思大变。
9 G" e4 F8 E4 |  @2 q# I% J! H; \0 G) S
☉桐城有志,始于明朝弘治初。弘治皇帝是指明孝宗朱祐樘,早年为万贵妃所不忍。弘治元年为1489年。弘治皇帝是一位仁君,但也没有什么作为。明朝基本上没有好皇帝,个个都是王八蛋,只是王八的方式不一样。! P% A; b: c2 F3 ]
' d. b$ r! }: K( f) O
☉清朝至民国,桐城还是一个沿江大县:东至庐州府无为州340里,西至潜山县粟米冲130里,南至怀宁县120里,北至庐州府舒城县120里。解放后,桐城的地盘越来越小,现在成了一个内陆县,只剩下鲟鱼镇一个沿江飞地,让人无限感慨。前日罗岭又被划走,众多网友签名呼吁,也是徒劳无功。
' }* s( ^( l( g& P2 o' _% c
# u, y, d5 T9 H* w7 f* q. n☉县志纪年从唐虞开始,然后是夏、商周各朝。此处的“唐”不是指唐朝,而是指唐虞。唐虞指唐尧、虞舜。唐虞时代一般称为传说时期。
7 a) S* H5 |- L9 r8 Y0 ^3 o6 n9 E; M) _1 c  f7 c: y0 R# p4 J
☉唐虞时代天下分为九州,桐城隶属扬州。大致来说,桐之为县,早期东连,晚期则西附。到了明清,生齿日繁,行政设置逐步细化,才归为安庆府。
9 I* Q. e5 ~. }& M9 Y. N  B# }0 g7 @. b8 z, m5 V
☉桐城长时间属于庐江郡,桐城方言多与庐江方言雷同。就说这“庐”,两地都读作“鱼”。当然庐江郡并非指今天的庐江县。
2 ?8 q3 n4 F: h
2 M, s/ j  I- \& J& K☉县志中多处说到的豫章,是指今天江西南昌附近之地。* U" z! G- q4 b! _$ C# T

/ A# T. z2 b7 Y7 M, u& X1 c☉桐城处于强地震带上,但明末清初发生了数次较大的地震,现在是不是会安稳一些?记得20世纪70年代搞防震,到处搭防震棚,但久等不震,最后只好听天由命。
: R6 |5 g/ b8 ~+ V
* `9 l7 F/ C# t, d( J: n☉县志中多有蝗灾记载,可惜本人平生未遇。只是儿时小孩调皮,吵闹不堪,大人每每骂曰:蝗虫来之!6 a3 g0 K3 `: k

+ E/ J, R9 m3 v9 X2 W7 k. i☉清朝桐城设五镇:枞阳镇、汤(沟)镇、孔城镇、北峡关镇、练潭镇。这里大概将县治排除在外。县志说北峡关镇县北45里,可是,县北到舒城边界也没有45里呀?北峡关镇今天在哪里?
  Z5 i4 R# [0 \6 v5 f( J
+ {7 U* s1 b8 `6 u3 H7 |8 P% d( R2 G☉撩风山,县西40里,上有风洞,风出有声。本人的老家就在旧时的撩风铺保,大致在老挂镇与童铺的交界处。但本人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撩风山,更不知道什么风洞。此地有一个地方叫高岗,我还以为高岗上风很大,所以叫撩风。
% t7 z$ |. m8 k$ r) q$ ?2 H' }# |6 r- h; e) ]3 A
☉掛镇因掛车河而得名,掛车河因挂车山而得名,挂车山因挂车石而得名。挂车石为何?县志没有说,大概是不言自明。一般认为,挂车石是山脊一块形似龙骨水车的石头。问题是,这块石头今天是否安在?" Y8 A  a8 G2 i, O! q
* z( ^' Y; ~- m3 b
☉桐城的很多大山以形状命名,如龙眠山、大龙山、挂车山、屋脊山。我有点搞不懂,古代的人又不能乘飞机鸟看,怎么把一座大山的形状看得这样真切?古代山上的树木肯定比现在要多,看起来更不容易。就说龙眠山,我怎么也没看出什么地方象龙。你要说有点象,那么,只要是绵延的山脉,哪一个看上去不象龙呢?
& W+ j$ N( Q/ O! V/ N5 F' d: H# e" B3 I; J1 I9 _/ o" W, i5 o7 p' ]
☉本人家谱中老是提到一条车阳河,位置大概在范青公路一带。可惜县志中只字未提,估计是太小了。从名字上看,应当是挂车山之阳,也就是挂车山之南。因为,如果指挂车河之阳,就是挂车河之北,完全不对了。这样,这条河应当发源于挂车山,让人想起附近的血防河。家谱中又说,边上还有一条车阳大道,难道是指血防河埂?印象中,血防河是70年代为了防止血吸虫修建的,它原来是个什么样子,完全没有记忆。" t6 Y' P& _$ ~

: ~7 L6 C8 F3 Q& ]  a& v, Q; n☉挂车桥,县西25里。县志里没有说它是石桥还是木桥。60、70年代,已经看不见桥,而是建成一座滚水坝。由于上游修建了牯牛背水库,滚水坝又很低,每年梅雨季节水库放水,都要淹死不少人。现在,已经改建成石桥。5 `4 {# v7 l$ K
7 ^/ Z) y% F6 M6 [
☉看到现在,发现古代的人也是个马屁精,每每提到国朝(清朝)干了件什么好事,总是将当时的知县胡必选抬出来。县志的主编就是这位大人。
) s4 ~" \1 E/ l
8 ^& d) M9 K" a: [* ^. j☉县志中说,时有铺舍18个。明末破坏很大,清初加以修葺,估计也没有完全复原。所以,有些铺舍今天连名字也没听说了,如撩风铺、野狐铺、山西铺、泉水市铺。而留存到今天的一些铺舍县志中又没有说,如香铺、巴铺、三十里铺。有两个铺一直都在:双港铺、牛栏铺。7 l  X+ m* g" C$ n! q0 X
& C0 t5 D/ U8 }" N: o0 u
☉我本来以为范家岗得名较迟,县志中却提到了范家岗,看来其得名起码在明朝。
" o+ ~, x4 X6 X1 a* ?! a+ N- G* M: j# I, y0 W& b/ H; C# l6 s
☉桐城人口,明崇祯4年58560人,清顺治14年33025人,康熙元年40120人。清初是中国人口大增长的年代,桐城也不例外,但由于明末人口减员过猛,康熙初年还没有完全到位。关于明末人口减员的原因,县志说是瘟荒寇乱,这是笼统的说法,估计死去了一大批,跑走了一大批。本人老家有一个怪现象,很多村庄的名字与居民对不上号,夏庄没有一个姓夏的,唐庄没有一个姓唐的。
- I- E/ D5 @# t1 l$ p1 y& }0 ]2 d3 h; l
☉清康熙6年(1667)江南省分为江苏和安徽两省,县志修成大概在康熙甲子年(1684,康熙23年)前后。也就是说,修志在分省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县志中还是老提江南省安庆府桐城县。
9 f0 y9 P0 F8 e* G2 G* D
# J3 C8 n/ J1 ]! i# Q& D: t☉县志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土地情况,而且有大量的数据记载。可见,在农业社会土地是多么重要。那时的老百姓也没有其它什么财产,不是房子,就是土地了。所以,那时的有钱人和地主几乎是一个意思。
0 E2 T* h/ U1 T2 A- d( n4 y+ ]% B7 ^. v
☉很有意思的是,介绍教育时,县志花了相当大的篇幅介绍和颂扬孔子,弄得都有点不象县志了。可见,古时对这位大成至圣先师的尊敬,起码表面上很尊敬。
$ o- T# j+ o) G4 ^7 M
1 o2 j0 v( b( M6 ~2 @☉介绍田地的部分,可以说毫无意思,但从中却可以辨别古代行政区划的位置,这大概是修志的人没有想到的。就好比介绍经济发展时,有很多流水帐,也是毫无意思,但可以从中得知当时官员的薪金水平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如果谁有心,可以将田地记载中的地名与今天的地名对应起来,一定很有意思。
, ^- @9 f0 L6 |& _+ i- n
8 Q2 d+ L; i& U3 }0 i☉在县志很多地方,黄甲都与西乡其它地方并列。本人家谱中也多次提到,本家族的许多祖坟都在黄甲大山里。这是因为,在没有修牯牛背水库之前,黄甲与西乡其它地方离得很近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7

主题

579

回帖

653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3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9-2-16 22: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撩风山,县西40里,上有风洞,风出有声。本人的老家就在旧时的撩风铺保,大致在老挂镇与童铺的交界处。但本人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撩风山,更不知道什么风洞。此地有一个地方叫高岗,我还以为高岗上风很大,所以叫撩风。
6 N* R' W( a- C, F6 Z( ], |----------------------------------------------------------------------------------------------------. @, A6 W% [0 W
我老家就属该保,是否响水崖?位于挂镇与童铺之间,崖边高岸,风出有声,是为撩风山.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7

主题

579

回帖

653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3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9-2-16 22: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历史沿续看,撩风铺保即现在之童铺一带,尤其是童铺以西北一带的山区.% N5 ~. N8 P1 D7 n/ E
8 }9 [6 X0 C. z2 e, ?/ |
例证:我家之祖坟,已寻到,于古籍记载则于撩风保某处云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876

回帖

90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6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8 20: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也很辛苦,拜读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4

主题

784

回帖

111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116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5-6 18: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太小了,我看得眼花,复制下来放大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8

主题

479

回帖

62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2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5-9 2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看《桐城续修县志》。
+ h& b; m  I2 g4 |. {+ n4 h- y, Q! ?2 `. T9 b' ~
这里面就有我祖上汪之纪的名字。
) ?: H7 d4 a! h$ E) h8 \& N8 ~3 f0 R5 ~( h
[ 本帖最后由 龙眠久子 于 2009-5-9 20:32 编辑 ]
汪之纪.jpg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

主题

6

回帖

34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9-7 15: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您知道桐城的王家塝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2

回帖

3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3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3-1 22: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记怎么看呀?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