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刘大白曾赋诗一首,赞美人生三部曲,其中两句说:老年人是历史的,要一页一页地翻。下面就是我童年一页中的朦胧点滴: 我的童年正巧处在新旧政权交替时期。孩提时我的生活是清苦的,更谈不上什么乐趣。那怕是偶尔看见一个人推着一辆自行车,也要追上去盯上半天,因为那时一个农村的孩子,还不知道自行车是何物,回家问妈妈,妈妈说那叫钢丝车。唯一的乐趣,那就是到隔壁姚家祠堂中去玩。 这座姚姓祠堂,当时是桐城西乡最大的,也是建筑年代不远的一座上乘之作。共三进两厢百十来间屋子。三进就是前厅`中厅`后厅,两厢就是依附正厅两侧,建的住房会客厅等,专供护祠堂的人常住,以及过年过节时香客歇脚处,前厅和正厅四周墙壁上沿处,传奇壁画栩栩如生,四个天井立柱上方斜衬,以及粗大的横梁上,神话雕刻活灵活现。所谓祠堂,实际上就是家庙。姚家祠堂,也就是姚姓家族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待我记事时,听奶奶说香火已冷落了不少,但我觉得那祭祀还是很热闹的。看人们抬着的那神情毕肖的纸扎,穿着长衫的和尚`道士很随颂经,伴和着十方牌调的锣声鼓点,叫我们小囡囝看了就是上瘾。 祠堂两边修有近四米高的围墙,每边围墙上都开有八个大窗户,其窗棂是用大瓦叠成的,以半月形组成的各种图案,谁知这种地方却成了麻雀的天堂,可也是我们小囡囝消磨时间的地方。经常是几个小囡囝在一起,搭成人梯上去掏麻雀,我那时才七虚岁,因为太小,只能站在地上看。有时把上衣脱下来,去接掏掉下来的麻雀。小麻雀还未长毛,红红的,肉滚滚的,在小囡囝眼里,这小麻雀又可爱又好怕人,记得有一次,我衣服中正好接中一个掉下来的麻雀,我吓得衣服一甩,肉滚滚的麻雀也掉在了地上。 最使我难忘的还是钻鬼洞一事,对小囡囝来说,那真是又刺激又令人胆颤心惊的‘游戏’。所谓鬼洞,就是指那祠堂后厅里,专供祖宗牌位底下的通道。在那后厅靠墙处,用木材做了一排,约一米五高,五米宽,四十米长,专供摆放姚姓祖宗牌位的搁架,上面摆满了几千块祖宗牌位,开始,我连摆放祖宗牌位的地方也不敢去,更不敢钻牌位底下的通道了。后来我经常看到,有许多小囡囝,在那里钻来钻去,我的胆子也慢慢大了些。因为那通道两头留有小门,靠后墙还开有通风圆孔。玩时是几个小囡囝一道,从一边小门开始,一齐向那边小门奔去,因为通道中光线差,又是在摆放牌位底下跑,心中总是胆战惊惊的,生怕有鬼在后面跟着,有几次我因跑在了后面,差一点哭出声来,小囡们心态说来也怪,明知有些怕,但看到有许多小囡囝去钻,还是心中痒痒的。 这座姚姓祠堂,解放前夕两年间,做过临时中`小学,解放后已被政府征用,临时改做了粮站。七十年代又被整体拆除了。现在想想实在可惜。但那是社会变迁的牺牲品,不是那一个人所能预知与阻挡得了的。祠堂虽然早已不在了,但在我儿时发生在这座祠堂中的故事,却一直记在我的心中。现在写出来,目的是让现在青少年,看看我们那个时期的儿童,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