祟福寺历宋元明清直至民国,有近千年的历史,其间该有多少僧人在此修研佛法,参悟人生,我们不得而知,但围绕寺院周围山上的六十多处塔墓,似是在默默诉说。黄复彩先生据其中一座“普同塔”(即僧人合葬墓)推算,说是当时祟福寺常住僧在五百人上下,这样的规模是有点让人咋舌的。这些舍利塔可考的都属清代墓葬了,许多碑文仍清晰可辨。从这些碑文中可以看出,祟福寺属临济正宗。其中的释灯禅师堪称高僧,据《建中靖国续灯录》载:“释灯,住舒州王屋山祟福寺,为青原下十二世,栖贤迁禅师法嗣。”迁禅师与苏东坡有往还,东坡在黄州所作《与佛印禅老书》中有“栖贤迁师处又得手教”的话,东坡贬黄州是宋元丰七年(1084)事,可以推断灯禅师应是那前后时代人。而建寺者慈明禅师则更为了得,他是临济正宗第七世衣缽传人,关于他的禅门公案极多,虽然除了《桐城县志》我未能在佛门典籍中查找出他建王屋山祟福寺的铁证,但他在宋仁宗时,往还舒州潜山和浮山的行迹很多,他又与舒州地方官的关系极好,以他在佛门的威望,化个缘建个寺还不是极简单的事。至于建寺后他是否住持王屋寺不得而知,也许建寺后就交给灯禅师打理也未可知,从年代推算,他正是与灯禅师同时而又稍早一点的人。 灯禅师住持王屋山,讲经说法、参禅授徒是没话可说的,有《五灯会元》为证:“舒州王屋山祟福灯禅师,上堂:‘天不能盖,地不能载。一室无私,何处不在?大众,直饶恁么会去,也是鬼弄精魂。怎生说个常在的道理?’良久曰:‘金风昨夜起,遍地是黄花。’”4 x; t: U. v- v
参禅是要有悟性的,余生也笨,究竟不知灯禅师那话头里藏着什么大机括。只是反复咀嚼,觉后两句诗倒是信手拈来,情景交融,又自然又恰切。 在王屋山的最高处,五聚峰顶上,还有一座孤零零的塔墓,当地人皆传曰“老和尚墓”,墓上披红挂绿,是信众们来此祈求还愿的。从此墓的塔身风化程度及其被尊为灵异的程度看,有人猜测此即是灯禅师的舍利塔。然无碑铭,究竟也不能定案。“天不能盖,地不能载。一室无私,何处不在?”想我在这塔前转悠,灯禅师若见了,怕不要骂我“也是鬼弄精魂”,不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