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8日的北京之夜,已经永久铭刻在中国文明发展的青史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这个夜晚见识了中华文化的悠远浩大,领略了五千年民族的历史厚度,感受到深厚的人文积淀焕发的艺术光彩。京、沪两地文化学者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只是一场盛大演出,更不是过眼烟云,开幕式演出是现代中国文化建设和对外传播的成功力作。请听他们从更深层次进行解读。
成功运用视觉艺术的世界语言,将中国元素鲜明地表达出来
陈燮君:开幕式成功地运用了视觉艺术的世界语言,将中国故事、中国元素鲜明而美丽地表达出来,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上篇,击缶、日晷、飞天,加上活字印刷、丝绸之路等中国故事,用全人类都能接受的表现方式讲述出来,很好地处理了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充分考虑到9万多现场观众和全球40亿电视观众的观赏力。 如实传达中国思想,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自信 难得之处是呈现了中国文化意在言外的神韵 中国有能力也应该把更丰富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世界 于丹:一个开幕式不一定要呈现太深的理念,要呈现的是一种文化的态度和感觉。一个好的开幕式,不应该做太多的解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但我喜欢,看了以后怦然心动,有感觉就够了。如果都做很系统的解释,那就不是给大众看的,因为奥运是这个民族的一次百年盛典。对于这样的一个事情来讲,要有文化的感觉,但是文化的含量不体现在绝对深奥的理念上,应该是平面的。大家看了以后,觉得自己有共鸣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