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9|回复: 3

[桐城史] 首读《滇游记闻》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75

回帖

71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715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3 17: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读《滇游记闻》

2 V. p9 [! S" T! ^" O/ v  P8 l# Z4 B/ \; w* J5 o" a+ o' G
      清初文字狱,桐城方戴之案,其悲风,越三百年依然萧萧不息焉。案以《南山集》起,中有“与余生书”文,文引“滇黔纪闻”数语,存大逆之论也。戴名世以文而遭斩,方苞以序成死囚,前辈方孝标者,虽死而剉尸之,及充军流放者,数无算也。
8 y1 ?; j5 z2 y6 g: A" o: Z5 U/ f/ |4 H
      孝标之滇黔纪闻,案之发端也。惜狱后,孝标之书版毁文禁而不传,知南山集案者,皆以不读斯文为憾矣,余亦其中也。近日在京,得购《方孝标文集》,其文赫然在目,余立书肆而读之。
' r# Q: Q5 X- u3 i4 @" S' x* J0 ~) y/ T+ k4 K" Z& d3 x# N5 e
      文记南明遗帝永历,倚李自成余部孙可旺、李定国而苟延之经历。叙事或公允,其言颇不屑也。及自成、献忠辈,皆曰贼;及永历,曰残明;及当朝,则以我大清、我皇上而称之。歌德颂功,爱憎若黑白,分毫不见悖逆之状也。余向知斯狱为冤,不知定案者竟颠倒读文如是焉,读后良久,惟余嗟叹也。
: N& A2 ]4 a' |0 W7 I6 F- q- }) q7 g# t! ^; |0 e
[ 本帖最后由 尚古桐城 于 2008-10-23 17:28 编辑 ]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876

回帖

90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6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3 19: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人李国文、王业霖对戴案有分析,原因微妙,有政治因素、也有戴的性格致人际关系不谐有关。至于方,据王的分析,跟顺治时一次科场案有关(江南乡试,主考官方犹,牵连到方拱乾至流放宁古塔);此外,吴三桂的小朝廷有个叫方学诗(安徽歙县人),而方孝标在京时人称方学士,所以康熙问过:“《滇黔纪闻》的作者是方学士,是不是吴三桂小朝廷里那个潜逃在外的方学诗?”,廷臣不能答,这样康熙有了姓方的都是安徽人的印象,“俱恶乱之辈”。康熙在戴案最后似乎也意识到许多事情搞错了,但金口玉言,又不可能完全翻案,所以又有“从宽”一节。雍正时对“南山案”所涉人犯全部赦免,着令辞归放回原籍。- L8 W" ]8 E+ u
我以前读了这些,不忍回顾,今见“滇黔纪闻”尚存,亦快慰也。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5

主题

175

回帖

71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715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06: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为《滇游纪闻》,而非《滇黔纪闻》,叙事确为滇黔之游,不知何故。另有《滇游记行》上下两文,详记其游历过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876

回帖

90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6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4 0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尚古桐城 于 2008-10-24 06:44 发表 9 V% f1 K+ v2 U& A! S" H" M
文为《滇游纪闻》,而非《滇黔纪闻》,叙事确为滇黔之游,不知何故。另有《滇游记行》上下两文,详记其游历过程。
- b  U1 u1 q' E2 U- O* O& _( c

; L0 o8 b( _! i( r4 M: s! P我猜这是编者的一点善意,不好说破。:lol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