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05|回复: 17

明末复社四公子

[复制链接]

57

主题

150

回帖

358

积分

文都秀才

举案齐眉敬发妻

Rank: 2

积分
358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6 12: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侯方域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合称明复社四公子   明亡后陈贞慧隐居不出,冒辟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为僧,还有他们的好友杨文聪抗清殉国,陈子龙自沉明志,但侯方域却耐不住寂寞,参加了顺治八年的乡试,而且只进了副榜,侯方域又与魏禧、汪琬合称清初文章三大家,确实才华横溢,却因为变节而为人不齿,还连累了其他三人,使一些人认为复社四公子都是只知空谈的书生,而且都是软骨头,而与他们同时的顾炎武当时名声远不如他们,但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让后人把顾炎武的地位远放在四人之上,其实除了一个侯方域,其他三人无论在气节,学术上都与顾炎武不稍多让。下面是几人的简介。
  陈贞慧(1604~1656)字定生。宜兴(今属江苏省)人。父亲陈于廷是明末东林党的中坚人物,官左都御史,反对“阉党”,曾受迫害。儿子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在陈贞慧死后多年,陈维崧才参加了清庭的科考,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陈贞慧曾中乡试副榜第二人贞慧也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曾与吴应箕、顾杲共议声讨阮大铖,由吴起草《留都防乱檄》,揭贴于南京,为阮所恨。南明弘光朝,受阮迫害,曾一度入狱。入清不仕,隐居家乡,十余年不入城市。陈贞慧文章婉丽闲雅,兼擅骈散两体。记载掌故及纪念明末“清流”和殉难人士的作品,多寄托故国之思。又《痛史》及《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第一辑,收录《过江七事》一种,专记弘光朝的史事,也题为陈氏之作。
  著有《雪岑集》、《皇明语林》、《山阳录》、《书事七则》、《秋园杂佩》等;后三种,收入《太仓先哲遗书》,合称《陈定生先生遗书三种》。
  方以智(1611—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浮山愚者等,兼有别号多种,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
  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今属安徽省枞阳县)人,出身世家。其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左少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通医学、地理、军事,有《全边略记》、《周易时论》等著作,《明史》有传。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曾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河北、京师等地,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成年后,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交友结社。曾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裁量人物,讽议朝局,人称“四公子”,以文章誉望动天下。
  崇祯十三年(1640年),方以智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被农民军俘获,他设法逃脱,辗转奔回南京。仇敌阮大铖把持南明弘光朝政,他受到迫害,化装逃离南京,流落在岭南、两广一带,以卖药为生。当清兵大举南下时,他曾联络东南抗清力量抵抗。1650年,清兵攻陷广西平乐,方以智被捕,他坚贞不屈,清将为其正义所动,听任其出家。获释后,他即易服为僧,改名弘智,字无可,别号大智、药地、浮山、愚者大师等。晚年定居江西庐陵青原山,自称极丸老人。康熙十年(1671年)冬,方以智为他事牵连被捕,解往广东,途经江西万安惶恐滩头,因疽发卒于舟中。
  方以智酷爱自然科学知识,自幼塾中诵读之余,即好穷物理,曾谓“不肖以智,有穷理极物之僻。”(《物理小识》卷五)明清之季,西学东渐,方以智一面秉承家教,以《易》学传世,一面又广泛接触传教士,学习西学。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终于在哲学和科学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方以智学识渊博,《清史稿》本传说:“以智生有异秉,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这一评价并不过分,他在许多领域都有自己独到见解。例如,在学术分类问题上,他把学术分为三类,说:
  “考测天地之家,象数、律历、音声、医药之说,皆质之通者也,皆物理也。专言治教,则宰理也。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通雅•;文章薪火》)
  在这三种学术中,他讲得比较多的是通几与质测。他说:
  “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蠢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物理小识•;自序》)
  可见,所谓通几,是对事物发生根本原因的探讨,而质测则要求脚踏实地考察事物变化原因,按特性予以整理分类,总结验证已知规律,预测未来发展变化。显然,通几与质测是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着眼对学术活动所做的分类。在中国,这种分类是方以智的独创。
  在天文学方面,方以智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和当时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天文学,讨论了地心学说、九重天说、黄赤道、岁差、星宿、日月食、历法等天文学问题。对于西方天文学知识,他非常重视,经常追踪西方天文学最新进展,例如他在讨论天体运动轨道问题时,就曾根据西方用望远镜观天发现金星有周相变化的事实,提出了金星、水星绕太阳运行的正确猜测。
  方以智接受西方科技知识,并非盲从,而是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消化。例如他对于西方地圆说,就是首先考察了地圆说赖以成立的观测证据,然后才加以接受的。对于传教士的错误说法,他则予以批驳。例如传教士曾说,太阳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60多倍,而太阳距地球只有1600多万里,方以智指出这是错误的,因为据此计算(定地球圆周长约9万里),太阳的直径就将近有日地距离的三分之一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运用自己的“光肥影瘦”理论,对这一问题做了解释,指出人目所见的太阳圆面比实际发光体要大,因此按几何方法进行的测量并不准确。他的这一理论后来被《历象考成》的作者所接受。
  在物理学方面,方以智更有诸多创见。他从气一元论自然观出发,提出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认为:
  “气凝为形,发为光声,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故形之用,止于其分,而光声之用,常溢于其余:气无空隙,互相转应也。”(《物理小识》卷一)
  显然,方以智认为,光的产生是由于气受到激发的缘故。由于气弥漫分布于所有空间,彼此间无任何空隙,被激发的气必然要与周围静止的气发生相互作用,“摩荡嘘吸”,将激发传递出去,这就形成了光的传播。由此,方以智所描述的是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为了与近代光的电磁波动说相区别,可以称之为气光波动说。
  从气光波动说的角度出发,方以智进一步提出了光不走直线的主张,他把它叫做光肥影瘦,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总要向几何光学的阴影范围内侵入,使有光区扩大,阴影区缩小。他并且指出,由于光肥影瘦现象的存在,使得基于光线直进性质进行的测量得到的结果都不准确。他说:
  “物为形碍,其影易尽,声与光常溢于物之数,声不可见矣,光可见,测而测不准矣。”(《物理小识》卷一)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还做了小孔成像实验,并且努力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常见光学现象。所有这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都是很新鲜的。
  另外,他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对于声音的发生、传播、反射、隔音效应,对于色散,对于炼焦、比重、磁效应等诸多问题的记述,都是领先于同时代人的。
  在生物医学方面,方以智也有诸多值得一提之处。他在其《物理小识》一书中,记述有大量动植物的生态学内容和栽培、管理等知识。他引述了传教士“脑主思维”之说,介绍了他们关于人体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识,但剔除了传教士所说的“全能的上帝创造世界”之类的内容。他自己对于传统医学也素有研究,撰有多种医学著作。遗憾的是这些著作传世不多,我们难以窥其全貌。
  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计有一百余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识》,前者是综合性的名词汇编书,后者是一部笔记,他的科学见解主要集中在这部书中。他的后期代表作是《药地炮庄》和《东西均》,均为哲学著作,书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学命题。他的著作中另外比较重要的还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现存共二十余种。
  冒辟疆(1611-1693年),字辟疆,号巢民,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出生在如皋城一个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随祖父在任所,冒辟疆的先祖是个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军官,约在十三世纪从蒙古大漠来到中原,据专家考证,冒辟疆的祖先还是元朝丞相的后裔,管理过苏北24座盐场,相当于明朝的“两淮盐运使”。朱元璋起兵把蒙古人赶回大漠深处,冒辟疆的先祖和汉民相处得很好,在挚友郭通甫的劝说下没有再回蒙古草原,而是留在江苏如皋,加入了汉籍改姓为冒,学习儒家文化,成了完全汉族化的蒙古人。冒辟疆的祖父叫冒梦龄,是明代进士,曾任四川丰都、江西会昌知县、云南宁州知府,对他的孙子冒辟疆非常喜爱,两岁时就带在身边。冒梦龄有个好友是明兵部尚书郭子章,前来看望时见到冒辟疆,对这个虎头虎脑、聪明活泼的小男孩异常喜欢,就给他起名为冒襄,希望他能襄助天下,字辟疆,希望他能为国开拓疆土。冒辟疆的父亲叫冒起宗,是明崇祯元年的进士,曾任山东按察副使、湖南衡阳知府、督理七省漕运。冒辟疆生活在这样的官宦之家,从小受到严格儒家教育,诗文写得很好,但他的官运实在太背,6次去南京参加乡试,次次落第。
  1643年,20岁的董小宛就嫁给冒辟疆,随丈夫来到如皋水绘园。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董小宛随冒辟疆为避战火而逃难,流离颠沛,历尽磨难,途经安徽马鞍山时,行李和财物遭乱兵抢劫,家丁奴仆20余人被杀,董小宛回到水绘园时,冒家已一落千丈,冒辟疆又身患重病,此时的董小宛是苦不堪言。
  冒辟疆也遭受着痛苦和折磨,他力挽明朝颓势的政治愿望完全破灭,他是个有强烈民族气节的人,宁愿终生甘受寂寞,淡泊度日。记者在水绘园看到,冒辟疆的客厅叫“壹默斋”,意思是一直保持沉默,不事清朝,显得极有骨气。到晚年,冒辟疆的生活更加清贫,贫穷到卖字换酒的地步,他在《自述》中这样写道:“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
  董小宛性情淡泊,随冒辟疆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两人都耐得住寂寞。冒辟疆只能在寂寞清贫中度过一生,董小宛也在寂寞中积劳成疾,28岁就早逝。
  有些作家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把董小宛的故事一再戏说,越编越神奇,最后成了顺治皇帝的宠妃,叫董鄂妃,又和顺治皇帝演出了一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董小宛和董鄂妃是互不搭界的两个女人。董鄂妃是满族人,是内大臣鄂硕之女,生于1638年,后来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俩人爱得死去活来,顺治皇帝演出了不要江山要美人的活剧。董鄂妃死于1660年,《清史稿后妃传》有明确记载。董小宛是生于苏州长于南京的汉人,生于1624年,死于1651年,冒辟疆在回忆录中,对与董小宛相识相爱、完婚、蒙难,最后到董小宛病死,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记录,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侯方域(1618一1654),长于古文,尊唐宋八大家,有《壮悔堂集》。其散文往往能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形成一种清新奇峭的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文人之文”的三位作家侯、魏、汪被称为“清初三大家”。其中侯方域的散文较为突出。
  《李姬传》》歌颂了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明大义、辨是非,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写品行高洁、侠义美慧的李香君,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也写反面人物阮大铖及其他人,均有声有色,形象生动。文字简练,叙事分明,情节曲折,具有短篇小说的特点。剧作家孔尚任后来借用《李姬传》的主题创作了戏曲《桃花扇》。
  侯方域在四人中年龄最小,才华也突出,可是因不能守住气节,参加了顺治八年的乡试,偏偏一曲桃花扇传遍天下,又让众人都只记住了侯方域,其她三人受其连累,许多人认为其他三人也是如此,这也是陈,方,冒三人交友不慎的原故了
一生独流天地间,看遍万象慕成仙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6 13: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文化史上,我最为尊崇的三位先生便是:桐城方以智、新会梁启超、绩溪胡适之。无论从学术修养上还是从思想意志上,这三位先生都是那一整个时代不可巅覆的领袖级人物。但很可惜的是这三位在社会背景下终究都没能发挥其最大的才能,尤以方以智为例。设若方密之先生有更大的发展余地,则中国之屈辱史,或许可从新改观。叹息。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44

主题

1248

回帖

152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26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7 09: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来啦,抢个凳子坐坐`~~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

9

主题

116

回帖

161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6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8 13: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  方以智是全才啊   
时势抑郁天才   可惜可惜
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穿潭底水无痕。

6

主题

46

回帖

67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8 13: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香君与侯方域 :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董小宛与冒辟僵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8 15: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自己转帖还画桐城之蛇,添枞阳之足!桐城凤仪里在哪里大家知道吗?就在城关北大街啊!枞阳,汉代枞阳差不多。

原本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文章,经过一个浅薄的枞阳人之手后,就有了“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今属安徽省枞阳县)人”。那个无知的枞阳人已经是在自己抽自己的耳光了,而大家居然还转他修改过的帖子。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44

主题

1248

回帖

152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26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8 15: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同安闲人 于 2008-10-28 15:22 发表
大家自己转帖还画桐城之蛇,添枞阳之足!桐城凤仪里在哪里大家知道吗?就在城关北大街啊!枞阳,汉代枞阳差不多。

原本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文章,经过一个浅薄的枞阳人之手后,就有了“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 ...


晕~~~这样说有点失礼吧??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

57

主题

150

回帖

358

积分

文都秀才

举案齐眉敬发妻

Rank: 2

积分
358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8 19: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故乡固然是对的
但如果把热爱自己的故乡建立在遭贬他地的话,不妥吧
不错,我是桐城人,但同时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深深了解中国人的狭隘,吾敝自珍,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各地对安徽的口碑不佳的原因,别人还没说。自己先窝里斗起来了
而且,根据县志考,现在桐城的凤仪里是民国时候出现名字,枞阳曾经属于桐城,以其地名带至桐城之地名,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吗?
借用张宰相的诗: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希望这位仁兄自己想想看~
一生独流天地间,看遍万象慕成仙

112

主题

3727

回帖

444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442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8 20: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桐溪居士的失职,国庆节没有带你们"凤仪里"参观吗?
就在姚莹故居的斜对面。
我昨天就想说了,好好的要画蛇添足做么事?
事实上“凤仪里”就是在寺巷,也叫“潇洒园”,这还用得着谦虚,摆姿态吗?
超级晕倒!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9 08: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还是有明白人的!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