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223
- 积分
- 358
- 威望
- 273
- 桐币
- 61
- 激情
- 82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5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9-27
文都秀才
举案齐眉敬发妻
- 积分
- 358
鲜花( 0) 鸡蛋( 0)
|
张灵甫将军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中国职业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带领部队打过无数硬仗、恶仗和胜仗,多次负伤,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作为许多中国当代后人,可能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这一国共内战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而对于张灵甫将军在此之前的其它生平事迹,尤其是张将军在二战期间参与的许多和日寇军队之间正面进行的恶仗和硬仗却知之甚少。张灵甫所在的74军是一只抗日英雄部队,在军长王耀武将军的率领下几乎参加了抗战8年内所有国民革命军针对日军的重大战役,毙伤日寇无数,屡挫日军精锐,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德安大捷,被誉为抗日铁军。如果这段历史不为后人所知,那么对于壮烈牺牲殉国和流洒过鲜血的抗日英烈们显然是不公平的,这也是最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这段真实的历史昭告中国的后人们,使他们对于发生在60多年前那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只以意识形态和个人成败论英雄,我们应该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糟粕,能够从历史的高度上客观、全面地评价张灵甫将军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的一生所为,方不失为偏颇。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也可概括张灵甫的传奇性的一生。
另外补充一点:张灵甫将军与黄埔三期方先觉将军(衡阳会战主将)是姻亲,张灵甫将军的儿子娶方先觉的女儿为妻。
写给一代名将张灵甫将军
在荒芜的石山上,看着那如血的残阳,石刻的大字告诉人们,这是消灭了国军王牌的地方。可我寻寻觅觅,似乎有什么被遗忘。凄凉的风中,依稀有个声音在呼唤:
——忘了吗,那支抗击日寇的英雄之师;
——忘了吗,那位精忠报国的骁勇悍将!
不敢忘,我不能忘。穿过历史的迷雾,感觉到了那道坚毅的目光。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八一三,丢弃战袍,手握机枪,跳出战壕,杀的日寇抱头鼠窜,张古山上,身手7处伤痕仁坚守阵地)他把一腔爱国情洒在冲锋的路上;几度奇兵,从容淡定,日寇记住了优雅又强悍的儒将。锦绣河山,荡气回肠,一身伤痕是忠贞的证明,残疾的腿是卫国的勋章。只为这片深爱的热土,怎容他倭寇嚣张!铁血的将领,铁血的军队,祖国宁折不弯的脊梁。多少次出生入死,多少人埋骨疆场,留下了多少中华军魂的绝唱。直到那一天,倭寇举手降,英雄归故乡。
本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只希望今后国富民强,可是,走了日寇,自家兄弟却吵得沸沸扬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终于再次剑拔弩张。
热血换来的胜利,谁不愿和平永享;可溶入骨髓的三民主义,他不能背弃这份信仰。于是,抗日的英勇之师,重整钢枪;于是那瘸腿的将军,再披戎装。
只是这一次,没有了驰骋疆场的豪情满怀,没有了阵前杀敌的淋漓酣畅,只有无可奈何一声叹息,只有手足相残的黯然神伤。
最后,到了那片荒山上。回天虽无力,将军不肯降。
舍了生命,殉了信仰,一纸遗书,写尽了铁血柔肠:
——对不住,老父与爱妻;
——放不下,党国和校长……
后来的事,他是否知晓——
党国亡了,江山换了模样;
校长走了,带着那残存的梦想;
父亲已经死去,在文 革中被逼身亡;
爱妻一生守寡,为他把孤儿抚养……
今天,人们走在那片石山上,他们只知道,这里埋葬了一位骄傲的王牌师长。残阳下,一行刺眼的大字,映射出无限的凄凉。
生前心已碎,身后任人谤。
可笑我们庆祝抗日的胜利,却贬斥着那位痛击日寇的悍将;
可怜他誓死捍卫过的土地,竟容不下一座祭奠英灵的庙堂。
一副衣冠冢,徒惹人心伤。
来到那荒芜的石山,我想把他的故事,讲给每一个人,可是,泪水淹没了我的声音。狂风中,似乎又听到那个声音在呼喊:
——记住吧,那支抗击日寇的英雄之师;
——记住吧,那位精忠报国的骁勇悍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