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0|回复: 2

寒食`清明日,文人墨客时

[复制链接]

24

主题

70

回帖

24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4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3 09: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食`清明之时,正是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之日,也是诗人呤诗作赋的大好时光。“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三月天”“沾衣欲湿杏花雨,拂面不寒杨柳风”此时此刻,那怕是佳句用尽,好词拿完,也尽不了这些诗人的思绪雅兴。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都在公历四月五日左右;而寒食则在清明的前一天,有的说在清明前两天,古人从这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其典故是出自春秋时期,那个家喻户晓的介子推背母故事。                              寒食诗文多伤感,多半触景生悲情
   在唐诗宋词中,呤诵寒食的诗不少,诗人大都是借此以倾吐自己郁抑的心情。唐初诗人宋之问,因遭贬江州,心中常忧郁怀乡,他在《寒食江州满塘驿》中写道:“……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一幅无家可归的窘迫相。宋朝诗人王禹称,因得罪了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也很是留恋当时汴梁,从他《寒食》一诗:“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可见一斑。唐后期诗人韩偓也在《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以“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栏咏柳绵。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等,凄情缠绵的诗句,怀念往日的情人。唐代中期诗人韩翃,一首广为流传的《寒食》名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看似写景,实是讽刺当时的宦官宠臣,在寒食节期间不但不禁烟火,而且蜡烛通明,轻烟萦绕。当然以‘寒食’为题,颂歌舞升平`繁华景象的也有,如北宋邵雍,南宋柳永等也都出现过,一般不过是应景之作,或是否与作者所处环境有关呢?
                             清明扫墓千年俗,野外踏青多抒怀,
   清明扫墓,上坟祭奠,已成千年习俗。清明这天,阡陌上,山脚边,来来往往扫墓的人群络绎不绝,正如南宋诗人高菊卿所写:“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旧血染成红杜鹃”。也有不少人,利用扫墓之机郊游`踏青`放风筝。放眼望去,妇人采花`摘野菜,孩童喜闹`追逐玩,风筝飘飘,笑语喧喧,一派歌舞升平气象;清代高鼎一首“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也正是反映了历史上这一时节的活动景象。当然,在众多的清明诗作中,唐代杜牧所写的七绝《清明》,最为脍炙人口了,影响也很深远。究竟什么原因暂不去研究,就为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的‘杏花村’究竟所指何处,竟引起安徽池州与山西汾阳县之争,这不能说不是杜牧的功劳吧!另外因为清明插柳成为习俗,在诸多与清明相关的抒情诗中,咏柳诗也就较多,其中以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最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真是比喻新奇,叫你读之不得不拍案叫绝。
   清明扫墓`野外踏青这些活动的兴衰,是与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同步。清明祭扫经过一段时间沉寂后,又恢复了往日景象,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去年开始,为了方便百姓上坟祭扫,国家已把清明这天,列为法定节日;港`澳`台同胞,他们清明为了也能上坟祭扫,不远千里之遥,乘飞机`坐火车`飘洋过海,其规模`其景象`远远超过以往。可是其诗,其文数十年来,却末见多少佳作于世,不能不是一件憾事啊!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56

主题

1004

回帖

3335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335

娱乐之星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3 18: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经据典,说古论今。
春天因诗人而美,诗人因诗而永存;生活因春天而美好,因诗人而更有诗意。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57

回帖

64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3 18: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到清明时节!

升个级好难!
万恶的0.5小时可以发帖!我等了5个小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