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74|回复: 5

[宰相张家] 转载晋江原创网/梦里阑珊意未明(清穿)张府

[复制链接]

299

主题

3554

回帖

575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55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发表于 2009-7-11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ishu 于 2009-7-13 16:50 编辑

感谢您关注!特向您推荐这首《清净心》请放心链接,您会喜欢的佛乐![mp3]歌曲出处:http://www.filecabin.com/files/eea070c1a771cd09.mp3#
拒绝了拜唐的跟随,我和安茜扮作书生和小书童,前后二人站在朱漆门外,望着高悬的张府二字,不由自主地驻足。
原来,这就是陌生感所致的恐惧吧!
叩响铜栓,不久,便有人应声。
来者何人?”
我清了清喉,沉声道。
鄙人乃是张大人的一位故友,自姓郭,陋名予青,今日特来拜访。”
门开了,看似门房的老伯恭谨作揖。
先生有礼了,自是大人的朋友,快请入府一座。”
瞧那老伯一脸的和气,我心弦不由一松,来不及细想,已进门厅。
说起来,这张府的门面还真算不得宽裕,远远不及日后雍正所赐澄怀园的气派。但甫入玄关,只环顾四周布置就不由得赞叹主人恬淡的气息。一路上虽没有繁复堂皇的装饰,但视野开阔不说,小径边处处都是主人精巧细致的心思:小小的篱笆圈住了蔓藤,仔细一瞧,原来是一株长得正盛的牵牛花;脚下是细碎的石子小路,薄底布靴踩在上面触感细滑,左右两旁还嵌有一排形状各异,摆放不规则的贝壳,令人不禁会心一笑。像这样玲珑的格局数不胜数,正目不暇接时,正厅已在眼前。

先生勿要见怪,方才已经通禀了老夫人。您是咱们大人的朋友自是府中的贵客,请您稍作休息。”
老伯,您刚才说老夫人?”
唔……瞧我这老糊涂,怎么就忘了?咱们大人这会儿还在宫里当差,老夫人这会儿就快出来了,兴许再等等,大人也快回来了。”
我兀自点了点头,一转眼间,那老伯已不见人影。我静坐在一侧,大脑也开始不停地运转了起来。
格格,老夫人是不是就是张大人的娘亲啊?”
我朝天翻了个白眼,撇了撇嘴。
废话!不是张大人的娘亲还是谁……”还没说完,我突睁了眼眸,“唔!我的天啊!是……是姚夫人?!”

与安茜对视片刻,我心里一阵瑟缩。
张英之正室妇人姚氏,全名姚含章,桐城姚姓望族之女,著有《含章阁诗》。她的诗作不仅成为了当时桐城派女性文学的代表,甚至还得到了康熙的青睐,受到了各地名媛的追捧,是当朝最有名的才女之一。子张廷瓒、张廷玉及张廷璐皆拜其启蒙。而据我可怜的历史知识,她曾受丈夫和儿子两代宰相所庇,被康雍乾三代君王三次授予一品诰命夫人。文武百官都要尊称一声姚夫人。就连康熙本人都曾经接见过她本人,向其探讨治家之道,教子之道,多次对身边人训诫,“张廷玉兄弟,母教之有素,不独父训也!(1)”这个女子的才情智慧已经得到了这个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肯定,其风范绝非等闲。我想这并不是康熙的夸张,只看他兄弟几人日后的做为就知道这不可能是偶然,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可是格格啊,张英张大人不是早就告老还乡了吗?怎么姚夫人还在京城呢?
  安茜的问话将我从紧张的情绪中拉了回来。
也难怪了!想想小张大人至今独身一人,公务繁忙,府里总要有个主事的家人料理,免去他的后顾之忧。再者,这是京城,四通八达,没个斤两也支不起这一大家子的活计。这样想来,姚夫人论见识论才情都是最适合的人选。”
想着想着,我不觉感叹,张廷玉终究也是个好命人,有一个这样出色的母亲,也难怪能够获得一番成就。只叹姚夫人一介妇孺,不仅要做自己丈夫背后那个默默支持的女人,就连自己的儿子们也让自己操碎了心。这样的母亲才是最让人心疼的。
等了不多时,厅门屏风后就有了动静。我赶紧恭然站直了身,整了整衣冠,低眉顺眼,双眼只打量着脚下一米见方的青石地砖。
我定定地站在原地,强烈地感到两道审视的目光。余光中是前后两个步法轻盈的女子,但碍于男女礼法,始终不敢抬眼直视。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优雅清韵的声音响在耳畔。
不知先生来访,府上怠慢了。还请不要见怪才是!”
直觉告诉我这就是那位当朝一品夫人,我丝毫不敢释负,中规中矩地回道。
夫人哪里话,是小辈冒昧造访,给您添了麻烦才是!”
呵……先生自是咱们的贵客,莫要拘束了吧!”
话里的笑意是掩不住的,我僵直的躯干这才渐渐松弛了些。不禁暗笑自己,想当初就是面对康熙我也从来没有含糊过,怎么一个老妇人就把我唬得战战兢兢的呢!思及此,我摇头苦笑。果然,是女人之间的压迫感最重,也是我技不如人,自惭形秽吧。索性,我微仰起头,含笑颔首。
这一抬头,不禁微怔。好一个丽人,毫无修饰的一张素颜,似水的美眸如皎皎明月镶嵌,素淡清润的樱唇边一对梨涡却是点睛之笔。虽谈不上是多么的惊艳四射,可一眼瞧去总是最令人神往的。
尤其是那一双眼睛,深深望进去,竟有些似曾相识。心下思量,才回味起来。如果说张廷玉英气逸浚承自父亲,那么这一双眼睛却是像极了母亲的。总是那么平静明澈地望着你,没有波澜,却可以给人带来安宁和包容。
不知不觉中,我慢慢放下了防备,仿佛被温柔的和风所包围。原来,这就是所谓的气质。以前,我却从未领会它的真谛。气质不在乎高远隔世,而是一种能够瞬间包围你的气息,让你欲罢不能而又无处不在。

衣袖背身旁人猛地一扯,这才意识到自己忘形的逾越之举,可一时呆愣,仍然只能微张着口,痴痴地望着那双渐渐溢满笑意的眼睛。似乎是被这双眼睛所感染,我傻傻一笑,心知这平静的美才是最易令人扎根于心底的。
夫人,晚生在您的眼睛里看到了大海呢!”
姚夫人闻言一怔,许久才绽开了笑颜。
孩子,原来我们竟是有缘人呢!”
这么一说我才真是傻了,眨巴眨巴眼睛,歪了歪脑袋,怎么都没想明白。
姚夫人见状垂首低笑。
你从老身的眼里看到的可不就是你自己吗?!”
我抑首,不由心悦诚服,却不是为了自己。

闲聊之间,我渐渐恢复了往日自来熟的本色。因为张英的缘故我本就对这位身受丈夫敬重的妇人好感不减。而在我们一来一往的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她确是一个值得被张英乃至康熙举于世的女子。她总是喜欢静静地聆听,无论是我在三百年后的奇闻趣事,还是那再平常不过的柴米油盐。她丝毫没有妄自尊大的姿态,缓缓地讲述着自己的见解,措辞言简意赅,却往往令人深省。
……
夫人,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想,生命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我是我,而不是别的任何一个人?我在旁人的眼中又是一个怎样的我呢?”
孩子,你又怎知旁人是不是也如你所想,在渴望从另一个自我的角度来窥探我自己呢?这样看来,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哪一个不是你?你的所作所为无论善恶哪一样不是收获于自己?”
唔……那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岂不都是一样的?”
暂不论时态的变迁带来的物事转移,就是在同一时刻,任何两个人都是无法站在同一个位置,按照同一个角度去看同一片景致的。若非如此,你不就是我,我不就是你?生命的意义何在?”
那这样说不就和方才的矛盾了吗?我是你,你却不是我!”
那你为何不把我看做一个在同一时刻,站在不同的位置,按照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你的自己呢?”
“……这……”
我想生命的意义可能就在于它总是以不同的角度视人,你说呢?”
所以说……人无完人吗?原来,是可以这样理解的。你永远看不懂自己,也不能完全去理解旁人。人没有完全的对错是非美丑之分。所以……人要懂得宽容、忍让和理解,因为这也同样是善待了另一个自己。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9

主题

3554

回帖

575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55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4: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话,让老身受益匪浅……”
……
“夫人,您说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人死了又会去往何方呢?西方极乐便是永脱苦海了吗?”

“先生以为呢?”
“人家有说孩子降临于世是父母的债,又有说,是来报恩,再续前缘。”
“那就先生来看,何为死呢?既是终结,又何谈前世恩怨呢?”
“呃……那不是又转回来了吗?人死了会去向哪里呢?……不对,不对,应该说是这一世的终结又意味着什么呢?”
“佛有涅槃一说,却始终不曾言明此意;佛又有前世今世来世一说,是谓轮回。先生以为如何?”“嗯……涅槃是轮回的开始,轮回又是涅槃的延续。轮回的延续往往就预示着下一个“先生所言极是,窃以为人在死亡面前或许是能够得到永生的,所以涅槃;而永生的却不是人本身,所以轮回。”                                                涅槃的来临;涅槃的开始往往意味着下一个轮回的诞生。可这是佛一人说的,我们又没有死过,哪里知道个所以然来?”

“让我好好想想……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死也就是自己的又一次生。涅槃的是一个人曾经鲜活的身体,而轮回的是一个人一生功过带来的教训与告诫。无论生死,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我们重新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是每一个人可以重新修正自己的机会。我们要珍惜生命,也就是在不断的反省自己,这就是生死的意义所在。所以,生便是死的去处,只是别人的死让我们更懂得如何生,而我们的死亦是如此。”
“老身受教了……”
……
踱步在花坛间,跨过一个圆形拱门,眼前豁然开朗,我却无暇顾及,继续着自己口沫横飞的手舞足蹈。姚夫人并不以为怵,总是那么专注的凝视,眼里满是盛不满的惊喜,时而深思,时而含蓄,机敏应答,言辞流畅婉转。
“咦?!这株绿萼白梅……很是……很是特别……”
我这才环顾四周,原来,我们已经身在书房院落。这株白梅竟是与我绛雪轩和贝勒府中同种的绿萼。这个品种极为罕有,而整个张府里的绿化植物最名贵的就属它了。
“呵……先生过誉了。这是那年英吉利时辰来访,万岁爷赏赐的。”
接待外宾有功,康熙嘉奖倒也不奇怪。反正张家父子从宫里淘来的稀罕物儿也多了去了。不过说实话,多半是康熙硬塞的,因为他也极为体恤这历来勤俭持家的张府。听康熙对我说过,姚夫人将他们父子以往的收入一共平分三份。一份贴补家用不说,另一份布施于人,还在京城兴办了一个接收历届科举赶考的考生招待所,最后一份存为积蓄,而就仅仅这一点家底有时候适逢自然灾害也悉数匿名捐赠了。可是,这一回,康熙不赏金不赏银,怎么就赏了这么一棵只开花不结果的物件,太不符合康熙往日对他父子朴实的作风了。

“万岁爷赏赐,自是金贵。许是万岁爷以梅为喻,寄厚望于张大人,自有深意……”
  “先生,这哪是圣上赏赐的?母亲也有所不知了。这可是二哥厚着脸皮特向万岁爷讨来的呢!”
  转身,佳人噙笑,一株高耸的香樟遥遥相对。
这一瞧,我才发觉其实出声的是一直跟在姚夫人身后被我忽略的小丫鬟。乍一看,她站在院子正中央,被挺拔的香樟映衬的越发亭亭玉立。从我进府就一直低垂的臻首终于缓缓轻抬,芙蓉面颊欣怡秀丽,如瀑的长发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的光芒。
眼见我们二人久久对视,一旁的姚夫人这才柔声道。
“先生见笑了,这是小女,闺名令仪,一直寡居故乡。最近老身身体不适,才来京城特为我侍奉汤匙。也正好同我这老妇人做了个伴儿,倒也省了丫头们的不少事,前前后后的都是她跟着我。她在府里做姑娘的时候,上上下下的人也都直唤其名。先生既是廷玉的朋友,也算是小女的哥哥了,不用见外,就唤她令仪,也是她的造化。”
姚夫人可是把话说到了家,真可谓是古今中外一个见面介绍的典型模板了。里里外外想得周到,表达得亲切动听,不知不觉间也贴近了彼此的距离。不愧是一代外交夫人。
可是……令仪?张令仪……
这名字怎地这般熟悉?似乎在哪里听说过,而且是不知多久以前的事了。到底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听到这样一个名字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9

主题

3554

回帖

575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55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5: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拢眉凝思,苦苦搜寻着仅有的记忆。
张令仪……张令仪……她到底是谁?我的记忆一向是不会错的才对啊!
正在我思索间,姚夫人轻问。
“令仪,你方才说的可是真的?这绿萼果真是廷玉向万岁爷讨赏来的吗?
“是啊!还是被我问起,二哥一时大意说的实情。”
“唔……是吗……”
姚夫人再不多语,可那令仪倒打开了话匣子关不上了。
郭先生,你可是二哥在朝的同僚?”
“这……”
“令仪!”姚夫人一声喝止,又觉不妥,歉意一笑。
“这有什么关系?刚才母亲不也和郭先生聊得尽兴,令仪早就按耐不住了。再者,郭先生要同二哥其他同朝共事的那些官爷一样,哪里还过得了三叔那一关进了府来?!”
“三叔?”
“就是方才领郭先生进府的门房张三。”我这才省过味儿来,原来,门房张三开始闭门不见竟是为了避讳那些动机不纯又上门求访的王公大臣。想来,这样的事情对张府也是络绎不绝了。不然,何来这样一防呢?!

“母亲,要不咱们进屋歇歇吧。”
姚夫人只是微笑着摇头,可我分明已看到她额间细密的汗珠,又忆起方才初见时她的倦意席席,这才有所觉悟。我的到来很可能正打扰了这位老夫人的午睡,为了接待我又陪我一起在大太阳底下逛了整整多半个张府,能不累吗?
我的愧疚感顿时膨胀,生压着嗓子催促道。
“令仪小姐说的是,夫人不辞劳苦款待晚生,晚生感激不尽,不如……”
“咦?!怎么着?方才你还和母亲高谈阔论,情神激亢……哼!果然,还是和世间男子一般迂腐可笑!”

恩?!这是从何说起啊?我话还没说完,就捞了她一肚子埋怨,招谁惹谁了?而且还被这么个小寡妇骂做老学究!我冤不冤啊?!不知道姑奶奶我生平最痛恨的就是假道学吗?!今天倒被人反骂!不行了!这是要憋出内伤了!
“令仪!休得无理!先生体恤老身,你怎能如此冒犯……”
我冷眼瞧着姚夫人说这话的时候显然是郑重而严肃的,心里不免小小得感动了一把。转念一想,这张令仪敢情是因为自觉她的出现破坏了我们方才和谐的畅所欲言,以为我瞧不上她一介女流之辈,才出言相向。大概是把我看做一个欺负轻贱妇孺的封建卫道士了。
可也不对啊!姚夫人人家也是一个正经八本儿的女人啊!她还不忿什么啊?!感激我还来不及呢?我好歹是个大男人,虽然是个假的。可怎么说古时女子名声都是重于生命的。不是说政府还会出资给她们这些贞洁烈女立碑坊的吗?她不感激我也到罢了,怎么还挤兑我啊!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呃……虽然还算是一只披着一身比较漂亮的羽毛的禽类。
这么一来,我才稍许拐过弯儿来。合着她不只是骂我歧视女性这一弱势群体,而且还是讽刺我是个趋炎附势的龌龊男人。你看,我老娘是一品夫人,你就屁颠屁颠上赶着?哦,我一个无名无利的寡妇一露面,你就闪人。你什么意思啊?
想通了,我心里偷偷一乐。这张令仪也是个奇人了。在这样一个年代,可以光天白日的和一个男人讲男女平等,论贵贱人权,这样的女人还真是不多见。除我之外,我还真再没遇见第三个。以前,我引以为荣的专属品就这么退居二线了,心里还是有些可惜的。不过,能够在这个时空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女性同胞,也称得上是我第二人生的一大幸事了!
人权……平等……
等等!我仔细将顷刻间所有零碎的念头串连,被时间的薄纱所遮挡的那部分记忆逐渐可见。
我想起来了!她竟是张令仪!那个“生于华胄而甘淡薄,中年丧偶,习静一室! 图史插架,颜曰‘蠹窗’! 好辨古今事,援笔歌赋,动辄千言!”的张令仪!

记得我大学学指挥的八年里,曾经有一个选修科目,是中国古代音乐赏析。其中一节,教授曾经用来专门介绍女性音乐流派。而张令仪恰恰榜上有名,而且还是近代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是桐城派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现在想来,张家可不就是安徽桐城人氏吗?!她的一手《蠹窗诗集》收古近体诗千首之多,大半是反映了现实冷暖与人间辛酸,大胆地揭开了封建奴性社会的遮羞布。而她最可贵的还不止于此,在于她以过人的识见创作了《乾坤圈》(2)和《梦觉关》这两部风格迥异的戏曲作品,教授甚至当堂播放了梨园片段以供欣赏。就是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它们的旋律。其中《乾坤圈》一剧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它将抨击对象直指当今封建社会,为那些被束缚和压迫的女性鸣不平,后人多称之为“雅俗共赏,足以为娥眉生色”!该剧反映了张令仪要求男女平等的强烈愿望和反抗世俗观念的惊人勇气,被教授称为“女性写女性的杰作”。另一部《梦觉关》则偏向于她个人生活和思想的写实,主要体现了她中年丧偶之后,“疗饥少脱粟,掩胫无完布”的贫困生活,让她产生了人生如梦的幻灭感。

模糊的片段渐渐被我拾起,与眼前欣长细致的身影相重叠。我从未想过,会有这么一天!我能够和书本上被一书再书的人物得以一见,这感觉就像做梦一般的不真实。
张令仪,我竟从未想到你还是张廷玉的三妹。狭小的何止是这个世界,此时的我竟发觉就连这时空都变得拥挤起来。
微一思量,埋首窃笑。
“恕郭某无知,郭某还未言,小姐就可知其文了吗?”

面前两位素淡伊人均是一愣。
“郭某的意思是……晚辈疏忽,不知夫人有恙已是不该,又劳您不顾疲乏操持款待,晚辈惶恐有愧……不如,夫人自去歇息,晚辈自在书房等候大人便罢,所幸,今日百闻不如一见,总算见识了徽州一代才女的风采!晚辈三生有幸!”
注:(1)这句话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康熙的意思就是说张廷玉几个兄弟的成就并不只是张英一人的功劳,还有他们的母亲对他们有素教育的功劳。
题外话,清朝时期的桐城派文化大家耳熟能详。只要大家仔细阅读过高中语文课本就有所提及,当然其中响当当的代表人物方苞是不可不提的。关于桐城派的兴起,回回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想与看官们一起分享。当然,这纯属个人愚见,不可深究。
(2)对于张令仪的介绍和描写已经在正文里和读者的话里说的很清楚了,都是和历史相吻合的,没必要在多做赘述。要特别声明的一点是,历史上《乾坤圈》是在她丧偶之前所做,而这里回回略做了改动,将会在她丧偶之后才有一著,就当作是女主穿越的蝴蝶效应吧。(某回太狡猾了,有点什么没办法和正史交待的就都归罪给穿越女了……)关于《乾坤圈》这个剧本的细则,请看今日读者的话!

桐城派在清朝可也算得上是名噪一时了,康熙更有一说,桐城是才子佳人的故乡。我想所有文化流派的兴起都是和政治因素紧密联系的。而对于桐城派,张氏父子宰相应该起到了不大不小的推动作用,也应该是他们几个代表人物的政治地位将桐城派搬上了历史的舞台,进而活跃在了当时的政治舞台上。
另一方面,针对桐城文化本身,它铸就了几个当时颇有口碑的人物。其中,女性文化中,就有几个不得不提的风云人物。她们就是张英之妻姚含章,以及其从妹张莹和三女张令仪,一家子皆是当时广负盛名的才女,皆著有诗集等作品。最重要的是她们开启了清朝女性文学新思想的先河,很多思想都可以堪称一个翻越历史的先锋。其中又以张令仪尤甚,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甚至还精于文艺戏曲。直到现在,她的一些戏曲作品仍然广为流传,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都称得上是个中翘楚。一代才女之名已不足以描述这个有着丰富才识内涵的桐城名媛。
对于《乾坤圈》的戏曲内容,回回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叙述,以供后文的理解。这个剧本演绎了一个黄崇嘏男扮女装,携甲从戎的故事。从后来张令仪本人“自序”中对其创作缘起和创作意图的叙述中,我们不难想象张令仪是如何地欣赏和艳羡易男装而施展平生抱负的黄崇嘏,而对“重执巾栉”,在寂寞凄凉中埋没掉后半生的黄崇嘏又是如何地为之扼腕浩叹,所以她展开想象的翅膀着力塑造了一个“不受乾坤之拘缚”的理想的女性形象,将自己对生活的精心设计,对女子才智的充分肯定尽情倾诉,为被压抑的女性鸣了不平,同时也借超现实的神仙力量为被压抑中的女性描画出一处极臻理想境界的桃花源,即她孜孜追求的人生最高目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9

主题

3554

回帖

575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55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5: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shu 于 2009-7-11 15:45 编辑

麻溪姚氏先德傳载贤孝珠树公孙森女適大学士諡文端张文端年二十染病经二年鬻簪珥以供药餌教子成名詹事廷赞相国廷玉宗伯廷璐司空廷堟皆居台輔性谦抑御下尤慈居京二十余年比邻妇孺皆呼为老佛及归里邻人咸举觞祝之曰老佛去矣累大清三代三封一品夫人载县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9

主题

3554

回帖

575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55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7: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shu 于 2009-7-17 17:48 编辑

转贴
                                                                            张令仪
  张令仪
  [清]女。字柔佳,安徽桐城大学士张文端諱英之女,姚士封之妻。擅花卉极秀雅。著蠹窗诗稿。《读画辑略》、并有《锦囊冰鉴》(弟张廷玉作序)。

文章内容:第28卷第3期2007年8月中国戏曲学院学报1.28..3,2007三位清代女剧作家生平资料新证邓丹摘要:我国戏曲发展至清代,涌现了十几位女剧作家,她们的戏曲作品逐渐开始为学界所关注.然而在她们的生平研究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空白.本文根据新发现的诗文集和相关材料,对清代较为重要的三位女作家张令仪,王筠和吴兰征的生平提供一些新的材料,或标举其确切生年,或对其生平事迹有重要发现.关键词:张令仪王筠吴兰征;一、张令仪,字柔嘉,自号蠹窗主人,安徽桐城人.着有剧作《乾坤圈》,《梦觉关》,皆己佚,另有《蠹窗诗集》十五卷(又名《蠹窗诗文集》),《蠹窗二集》六卷和《锦囊冰鉴》若干卷.张令仪的生卒年据王永宽考证为1669—1747(',而邓长风持1668—1746之说(,此二种说法皆不确.张令仪为大学士张英第三女,大学士张廷玉姊.张廷玉(1672—1755)为她的《蠹窗诗集》,《蠹窗二集》,《锦囊冰鉴》皆作有序文(《锦囊冰鉴》已佚,但张廷玉《澄怀园文存》中收录了这篇序文),据其序可知张令仪自幼天分颖敏,夙耽书籍,深得张英宠爱,与同里姚湘门成婚之后夫妻常常歌咏唱和.王永宽和邓长风对张令仪生年的考证主要依据藏于上海澄碧楼的原刊本《蠹窗诗文集》,邓先生从卷十四署"甲午孟夏蠹窗主人记"的《春晖亭记》一文中"予年虽四十有七……"句,上推她生于康熙戊申(1668)年,已较具说服力.而张的卒年,二位先生所依据的均为王贞仪《德风亭文集》中的《姚母张太夫人传》一文,原文末尾云:按:太夫人生康熙某年月日,终于乾隆某年月日,享年七十有九,丈夫子二,长某,次某,女三,皆适宦族,孙某某,皆业儒.昔仪大先伯父从湘门先生游,以是知太夫人事甚悉.今于太夫人之殁也,乃僚节其生平梗概为之传.王贞仪表示其伯父与张令仪的丈夫有过交游,"以是知太夫人事甚悉",故该传中对姚太夫人张令邓丹: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研究生.仪的渊博学识和贤淑德行的表彰有较大的可信度,但其对张令仪生卒年及子女情况的了解又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仅此一条材料并不能作为对令仪卒年的可靠的记载.'张令仪之夫姚士封,字玉笥,号湘门,县学生,为康熙丁未(1667)进士,陕西阶州知州姚文熊第三子.姚文熊与张英同年中进士,姚家亦是当地望族,令仪长姊,二弟廷玉均与当地姚姓子女成婚.查看民国十年姚联奎修,姚国祯纂《桐城麻溪姚氏宗谱》,卷九有记姚)士封:阶州公第三子,字玉笥,号湘门,治易邑庠生.以子孔銮贵,赠承德郎,湖广沅州府通判.以子铉责,诰赠朝议大夫,长廑盐运史,司青州分司运同.康熙庚戌二月十七日生,康熙庚子四月十四日卒,葬十五里坊筲箕凹.娶康熙丁未进士文华殿大学士晋赠太傅谥文端张英女,封安人,晋封恭人,着有《蠹窗诗集》,《锦囊冰鉴》行世.康熙戊中十一月十一日生,乾隆壬申九月八日卒,葬七里图三墩沟.生二子:孔銮,铉,一女,适监生张若楷.康熙戊申为1668年,乾隆壬申为1752年,张令仪的生卒年应记作1668—1752,享年八十有五.姚士封的生卒年为1670—1720.黄秩模编《国朝闺秀诗柳絮集》卷二十,蔡殿齐编《国朝闺阁诗钞》卷二记张令仪为"惠潮道孔纲母".沈善宝《名嫒诗话》卷二亦记她为"观察孔鲡母",均为误记.据《桐城麻溪姚氏宗谱》知,姚孔纲字象山,号铁崖,是令仪大姊的长子,其父名姚士黉,?51?《戏曲艺术》2007年8月字东胶,号鹤山.令仪的两个儿子长名姚孔銮(字道南,号雷崖),次名姚铉(字兼南,号葆闲,别号南园,王先生误记为姚孔铉).姚铉于雍正元年(1723)十一月入赘其二舅,大学士张廷玉家,娶张廷玉次女,这在张廷玉的《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和《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中都有记载.张廷玉自幼与三姊令仪感情颇笃,后虽一个长年作宦京师,一个持守家乡,但常有书信往来,诗作酬答,且结为了儿女亲家.《澄怀主人自订年谱》记载下限为乾隆十三年(1748),其中涉及不少家事,但并未提及三姊的逝世,似亦可作为张令仪享年非止七十有九的一个旁证.雍正二年(1724),张令仪所着《蠹窗诗集》刊行,卷首有其父张英生前所写《蠹窗学诗题辞》,姚士封姐夫方正玉,令仪二弟张廷玉的序文及一篇《自叙》.此集包括诗作十二卷(计1025首),诗余一卷(计89首),古文杂述一卷,其作品数量之丰在清代女作家中颇为突出.据《贩书偶记》卷十八和胡文楷《历代妇女着作考》载,张令仪在乾隆年间又续补刊了《蠹窗二集》六卷,王先生表示未曾见到此书.该书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部,笔者亲见.共六卷,卷首有二弟廷玉作于"乾隆八年岁次癸亥仲夏月"和三弟廷璐作于"乾隆壬戌孟冬月"的序文,廷玉序言:"甲辰之岁,曾裒其前后所作都为一集,名日《蠹窗诗集》,一时思亲念弟流连光景之词皆在焉,余为序而授之梓.……今年春,姊氏颐养里门,子侄请读其全集,因发其未刻之作数千余篇,属方君贞观及亲串中善诗者严加别择,得若干首,鳌为六卷."廷璐序亦言:"叔姊既刻其二十年前之诗为《蠹窗一集》,已行于世矣……顷复汇其二十年以来之诗,共若干首为《蠹窗二集》,而授之梓."据此可知《蠹窗二集》的刊刻时间至早应在廷玉作序的乾隆八年(1743),而胡文楷《历代妇女着作考》记《蠹窗二集》有"乾隆二年丁巳(1739)刊本"_4(,当为误记,且乾隆二年应是1737而非1739.《蠹窗二集》所收均为张令仪晚年所作的诗歌,共计四百余首,《国朝闺秀正始集》,《国朝闺阁诗钞》,《柳絮集》,《撷芳集》,《晚晴箱诗汇》等书在撷选张令仪的诗作时均未涉及到此《二集》中的内容.《二集》以编年为序,比较细致地记录了作者晚年的生活和心情,其中很多诗作透露出她在丈夫去世,爱子宦游,家计萧条的境况中的凄清心绪.如这首约作于雍正三年(1725),张令仪年近六旬时的《独居感怀》:独居鲜欢趣,郁郁抱愁思.严霜被草木,新?52?寒入衣袂.仰睹浮云驰,北雁又南至.倚间盼斜晖,游子在何地.叶下洞庭波,猿应羁人泪.菽水费经营,弹铗非长计.半载绝音耗,尺素无从寄.复有娇稚子,迢迢作秦赘.远客黄金台,抱书依赐第.别我三年中,思之不能置.书来苦思归,报言多。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9

主题

3554

回帖

575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55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8: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shu 于 2009-7-17 18:57 编辑

5# zhishu
敬启者!窃哀于愚蒙,见帖贤人兰襟如有《乾坤圈》、《梦觉关》、《锦囊冰鉴》等相关见示,恳请赐帖辱教。谢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