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4|回复: 3

在九江的桐城人:艰苦创大业,奋力作贡献

[复制链接]

30

主题

135

回帖

201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0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27 09: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五亩园主人 于 2009-12-27 09:15 编辑

解析九江人的“安徽现象”
    发布时间:2009-12-27 07:55:56 来源:九江新闻网
    安徽元素九江情结
    ——解析九江人的“安徽现象”


    有人作过不完全的统计,470多万九江人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祖籍在安徽;也有人算过,如果从新中国成立算起,目前在彭泽、湖口、九江县江洲等地的安徽移民已经到第三、四代甚至第五代了;还有人大致地把这100多万的安徽人分成了三大群:一群是就职于九江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白领”,其间不乏曾经在九江政界、企业界担任过要职的领导同志,一群是从九江社会中最基层“爬”起来的“徽商”,还有一群是仍旧在社会最底层靠卖苦力谋生的“安徽佬”。但是目前,不论哪一群人,他们都已经深深扎根于九江的“体内”。


      安徽人在九江,已成为九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安徽现象”,在九江的各行各业中,安徽人几乎无处不在,据粗略估算,在九江的“徽商”已经分布在房地产开发、农林水业、棉业加工、粮油加工、矿山、冶金、商贸物流、服装、公交、工程建筑、教育等20多个行业。九江嘉盛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显平告诉记者,目前,在九江所有的建筑工地上,70%上的“钩机”等工程车都是安徽人所有;原市委常委、九江军分区原政治委员徐恒裕也说,从2003年至今,有180多个“徽商”在九江投资近50亿元兴办经济实体,成为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据记者了解,安徽人除了在九江的政界、商界多有建树之外,仍有一支不可忽视但又实实在在为市民提供生活工作方便的“苦行人”,他们在九江的大街小巷从事最为原始最为苦力的活儿,他们或拉板车,或是在菜市场里卖鸡卖鸭,或在沿街游走擦皮鞋,等等。可以说,包括安徽人在内的九江人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安徽元素几乎随处可以感觉得到。
             为什么在九江会有那么多的安徽移民;为什么他们又都能把九江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去热爱她,建设她;为什么一些有志的安徽人能在九江发扬光大?对于这些问答,记者试图多方求解答案。
         据在浔工作过的政界人士分析说,至少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使得安徽人愿来九江,并扎根九江。
      首先是安徽人具有“徽商”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历史上“徽商”是我国十大商帮之一,400多年的长盛不衰就足见安徽地域文化中饱含着的顽强生命力。“徽商”,它既是一个商业经济浓缩了的概念,同时它也是一种沉淀着的文化,现代的“徽商”又被赋予着新的内涵——善于交流与融合,凝练出了安徽人固有的勤劳刻苦坚韧和诚信品质,以及敢想敢做、聪明智慧的新时代的“徽商”精神。如果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话,那么“经济则是文化的延续”,每一种经济表现形态的背后,都有着浓浓的文化的影子。
      第二,就是九江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商埠重镇,是我国著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这里交通发达,水运便利,是一个有灵气的地方,在商人的眼中,九江不失为一个经商置业求发展的好“码头”;同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九江商埠文化又具有着广纳百川的包容性和开放并蓄的特质。
      第三,就是安徽人心中所具有的“九江的情结”。九江与安徽一江之隔,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大量的安徽人背井离乡来到九江这个鱼米之乡的土地上谋生。安徽民间有句谚语叫“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丢”在哪里?邻近的较为发达的九江则是他们必“丢”之地。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被“丢”来九江求生存求发展的人更多了,一大批安徽人来九江打工,他们凭着一把铁锹、一把铁镐、一辆板车这三件宝,凭着安徽与九江在地缘、亲缘和文(化)缘的基因,他们就能很快地融入到九江的社会中来。而且还有一种现象也能折射出九江与安徽的“亲缘”和“地缘”关系,即由于江西和安徽同是我国中部两个“经济锅底”的省份,也由于九江地处四省交界,九江又与安徽皖江经济带上的安庆、芜湖、铜陵等城市同处长江沿岸的地缘关系,在很多场合,人们往往喜欢把江西与安徽、把九江与安庆等皖江城市作比较,互相间都作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参照。  
      如果说上述是从宏观上寻求答案的话,那么从微观上我们也同样能感知到安徽人在九江的极强的渗透力和求生存的能力,这也是造就安徽人在九江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力量。
        九江市总商会安徽商会会长、九江市嘉盛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显平就是展现“安徽力量”的一个缩影。
      1982年,20岁的黄显平从老家安徽桐城来到九江谋生,当时他一无所长,只好跟着老乡在街上拖板车,每天赚十几二十元钱,但是毕竟这是个苦力活,挣的是一份“死钱”,在拖了三年板车后,黄显平发觉自己是在帮包工头打工,自己拖板车只得到小头,大头落入了别人的口袋里。在这种情形下,他时刻都在想着“不被别人盘剥”。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市交通局下属的搬运公司要成立一个搬运队,他就去报名,并自荐当上了队长。在队长的位置上,他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间,他一方面争当一个好队长,一方面又无时无刻不在做着更大的梦——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天地。  
      黄显平当搬运队长期间还住在江边的一间茅棚里,一家四口挤在一起,他要经常买米,一次,在附近的粮油店花30元买了一袋奉新米,这种米九江人都爱吃,就打听奉新米的价格,当得知一袋米可赚3元时,他就动起了脑筋,东凑西借6万元,到奉新拖了一车大米,就这一次他就赚了3000元。他心想,如果是拖板车,得要多少车才能挣足这3000元呀!于是他打定主意,辞去搬运队长,变“打工意识”为“创业意识”和“经商意识”,在获得了经验后,便自立门户,开始自己创业,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粮油批发店,做起了奉新米的九江总经销。
        黄显平真正地做起了自己的主人,也使得他创业的积极性更大了,在开始总经销奉新大米以后,又做起了樟树的“春丝”面的九江总经销,紧接着生意越做越大,一度他所经销的色拉油在九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
        从一个板车工到一个百万家产的富裕家庭,黄显平走了近20年。这20年间,他最信的一句话就是“要敢于做梦”。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代“徽商”仍具有的那种吃苦耐劳和勤恳努力的精神以及敬业、执著、拼搏、坚韧、进取的优秀品质。  
      黄显平在完成了资本积累后,又有了更大的梦想。凭着他多年经营色拉油的经验和对销售网络的掌握,以及对我国油品市场的了解,他感觉到办一个色拉油工厂更能展现“徽商”的能耐。今年初,在市委“强工兴城”的鼓舞下,他投资2亿元,在城东工业园购地130亩,建一个年产30万吨食用油脂加工企业,并要打造成既是江西省内也是比邻四省方圆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而且这一个项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市委书记钟利贵三次到厂工地视察,寄望早日投产,早出效益。目前,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黄显平的油脂加工厂——嘉盛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即将于2010年元月份正式投产。
      黄显平是一个从社会最底层“爬”起来的徽商,在他的身上我们能读到一页又一页安徽人在九江的奋斗史,他们已经把九江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而不遗余力地为九江的“奋起赶超”努力拼搏着。
      7月12日,为了更好地发挥安徽籍商人在九江的作用,黄显平、汪登保、胡良维等一批安徽籍企业人士牵头组织成立了九江市总商会安徽商会,目前加入到安徽商会的企业或个人就已经达到300多个,会员企业涉及20多个行业。

      随着江西与安徽经济文化交流交往越来越密切,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九江人的安徽元素也将越来越明显,而安徽人的九江情结也会越来越浓。(记者 谭振威 王若冰)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40

回帖

59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59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28 0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11

回帖

17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3 20: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和桐城有着很深的渊源啊。。。。“民国二年(1913年):清未民国著名实业家,桐城派未期人物方履中,在东流、彭泽等地购置荒场、芦场,从家乡招农围垦十万亩,移民数万人。”(见《桐城县志》18页)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

主题

104

回帖

14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4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3 2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看来平时我知识太狭隘,得加强学习!

并为在外地创业的桐城人加油,祝福!!
思想若不引发行动则意义不大,而行动倘若不是源于思想则毫无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