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护宝宝健康必知
婴儿生长监测、定期健康检查和免疫的程序
婴儿生长监测
对个体儿童的体重进行定期连续的测量,并将测量值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中,观察分析其体重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目的是早期发现生长缓慢现象,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使小儿充分生长。
一、定期、连续、准确测量个体儿童体重 新生儿出生时要测量出生体重,一岁内测5次(1、3、5、8、12月龄),1~2岁测3次(16、20、24月龄),2~3岁测2次(30、36月龄),每次测量时间最好在小儿出生日期。
二、在生长发育图中描记小儿的体重曲线 每次测量小儿体重后在生长发育图横坐标上找出小儿本次测量体重的月龄,在纵坐标上找出体重测量值,在月龄上方与体重值相交的空格内画一圆点,再画一条线将本次圆点与前次画的圆点连接成线。
三、评价小儿的体重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
四、根据监测儿童体重曲线的变化的形式及变化原因,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定期健康检查
是儿童保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检查达到如下目的:
1、了解体格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喂养、护理、教养和环境等,有无不利于小儿生长和发育的因素,设法预以消除。
2、检查有无营养性疾病和其他异常情况,给予矫治。
3、了解并督促免疫程序,进行计划免疫。
4、对家长进行优育、优教的宣传和指导。
因此,定期健康检查对保护儿童健康、预防疾病、监测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般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3天、7天、15天、28天各检查一次,一岁内每3个月检查一次,1~3岁每6个月检查一次,3~7岁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内容有问诊、体格测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免疫程序的实施
严格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接种疫苗的人群达到和维持高度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儿童免疫程序为:
免疫年龄 制品名称
出生 卡介苗(初种)
2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初服)
3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一针)
4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二针)
5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三针)
8个月 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
1.5-2岁 百白破混合制剂(加强针)
4岁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
7岁 卡介苗(复种)
麻疹减毒活疫苗(复种)
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
12岁 卡介苗(复种 农村)
除计划免疫的四种疫苗外,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还可实施下列预防接种:
1、 乙型脑炎疫苗 初种年龄为1岁,共注射2针,间隔7-10天,2、3岁各加强一针。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 每年10-11月份为6月以上小儿接种,皮下注射1针为基础免疫,第二年再注射一次作为加强免疫。
3、 乙肝疫苗
(1)、对于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和1月龄时,各接种1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3、6月龄各接种乙肝疫苗。
(2)、对HBsAg阴性的母亲,新生儿按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3)、对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普遍接种乙肝疫苗,2岁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免验接种,2岁以上者均需筛查HBsAg、抗-HBs、抗-HBc,如果三项均为阴性(包括低滴度抗-HBs者)应视为易感者,按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