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27|回复: 14

[桐城史] 桐城的古老传说

[复制链接]

609

主题

366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50
鲜花(28) 鸡蛋(4)
发表于 2012-4-11 23: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月真人 于 2012-4-12 00:03 编辑 7 y4 U/ V' V# ~8 a
7 M- @, Q/ a" U* J
桐城的古老传说(一)
5 C% z0 V( k/ m% T- |
风雨千年“紫来桥”  s) u, Y8 m3 E2 i/ T* ]! t
  % N" @  O2 L( _: P9 d/ ?3 p+ e
   一座造型别致典雅的石桥横跨在桐城境内的龙眠河上,将城区东、西两岸紧密连在一起,这便是有“龙眠河上第一桥”美誉的紫来桥。紫来桥东西走向,长48米,宽4.5米,高4.6米,五孔四垛,石砌墩台,迎水面均设棱形分水,桥面均以巨型条石铺就。4 a9 c4 l% I. _1 e+ ^- v
  * c  Z# ?! A6 Q/ i, h$ H
   紫来桥始建于元佑年间,是桐城桂林方氏迁桐始祖方德盖捐金募工砌石而成,初名桐溪桥。明嘉靖末,石桥倾圮,易为木桥。天启年间,知县陈赞化倡捐集资,修复石桥,始名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清初,桥基渐圮。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县邬汝楫倡议复修,并请邑人、内阁中书陈焯撰《桐城县重造东门桥记》,勤石立碑,以纪其事。康熙四年(1665年),石桥毁于洪水,继建木桥。七年,知县胡必选重加修葺,易名子来桥,构造坚实,往来称便。乾隆初,石桥再度被洪水冲塌,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以谕祭其父张英的结余银款重建石桥,乡人颂其德,称它为“良弼桥”。这是因为雍正皇帝赠给张廷玉“调梅良弼”铜印一枚,乡人取其义而为此桥命名。嘉庆五年(1801年),石桥毁于山洪暴发。二十年,知县吕荣易建木桥。咸丰年间,木桥连遭洪水与兵祸侵袭,再度坍塌。同治三年(1864年),知县薛元启募资再建石桥,九年又整修加固。民国22年(1933年)再修。% |5 [3 K* V- p; [+ j
  
6 h( h0 l9 K: J# W' ?! n4 i7 U   建国后,紫来桥又经过多次修缮,最近的一次在1984年,由桐城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进行维修,更换了桥西和桥墩部分已损坏的条石,换桥两边的木栏杆为铁栏杆,仍保持原有风貌。: k: j& r* ]/ _  e; K8 p: x% s
  - ]# z. ^) L  ^) c# Q. I7 E
   紫来桥历史悠久,建筑风格雄浑凝重,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古人曾有诗赞曰:“朱栏照水赤,白石凌波苍。履桥如平地,车驱骑连行。”乾隆时秀才姚只泉《龙眠杂忆》誉之曰:“桐城好,桥跨大河滨。捐俸经营赖良弼,筑堤防御有恭人,七省是通津。”如今,紫来桥“七省通津”的功能不复存在,但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却与日俱增。1985年9月,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紫来桥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综合治理后的龙眠河,终将再现“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的动人景观。" \4 i6 Y! B, `9 J( b% R! {/ a
  
3 V, Q# N8 x8 R5 I2 M! [( d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9

主题

366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50
鲜花(28) 鸡蛋(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0: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月真人 于 2012-4-12 00:03 编辑
0 @6 y8 N# \) v9 t, a5 s
; k' O% f# a* ?1 g9 Y桐城的古老传说(二)
鲁肃落败“投子山”
5 z+ h6 d( M( K* r' p  ; o% \7 L+ }9 y
   投子山在桐城北郊约3公里处,是龙眠山的余脉,原名凤凰山,后改名投子山是缘于三国时期的一段往事。
* R5 V' m. d- h9 J' i$ Z1 y  8 P6 K( c0 A: u
   相传三国时期东突攻破皖城,派鲁肃为横山大将军,在这里排兵布阵,抗拒曹魏南侵,结果遭到曹魏军队夜间突袭,丢盔弃甲,大败而逃。慌乱中,鲁肃带着一家老小玩命奔逃,曹兵紧追不舍,如影随形。生死关头,却见路边有一座寺庙,为保全襁褓中的儿子,鲁肃不得不将自己的儿子投匿寺中,以免遭到伤害。投子山也就因此而得名,后来山中寺亦改名投子寺。宋代刘与言曾写有《投子山》一诗,载录这段旧闻,诗曰:“三雄分汉鼎,郊野战群龙。将军偶败北,投子空山中。”. N! f: b, g& ]* m0 @! M( e* F
    t# m1 `& l- d
   天下名山僧占多,投子山也不例外。大唐弘道年间,一位博学多才的得道高僧来投子寺参禅说法。唐代开始,投子寺规模逐渐扩大,鼎盛时寺僧近千人,是中国佛教史上一座有名的禅寺。当时林木参天,佛殿崔嵬,香火旺盛。每日香烟与雾霭蒙蒙缭绕,晚钟伴长风悠悠长鸣。寺中浑厚悠长的钟声人称“投子晓钟”,被列为“桐城八景”之一。明嘉靖年间,户部侍郎盛汝谦奉旨废寺葬父,寺于是被废。从此,投子山上那悠长的钟声便销声匿迹了,只剩下耐人寻味的历史传说萦绕于山峦之间。2 a. h4 g& M6 d$ V, z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9

主题

366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50
鲜花(28) 鸡蛋(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0: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的古老传说(三)
赵州和尚访投子1 o4 \! c" e% ~- F2 _: J
  9 }3 R7 p; [# U7 g; _
   唐弘道年间,舒州高僧大同禅师相中投子山,结茅驻锡,大同禅师为舒州怀宁人,俗姓刘,幼时出家,后谒翠微山法席,证得南禅守顿悟之旨,不久归隐于投子山庵院。禅师博学多才,却性格古怪,朝廷几次派人来请他出山做官,都见他在佛座前卧地酣睡,推之不醒,弟子们说他已经三十年没醒过了。6 p+ d( l  h# d- P, e
  
, F5 V, R; U' I9 F5 E   一日,赵州从谂和尚来到桐城,大同禅师正巧出山,途中两人相遇未识。赵州和尚暗暗打听,才知所遇者为投子大师。于是回身赶上前问道:“莫是投子山主么?”大同禅师未直接作答,只是说:“茶盐钱布施我。”赵州先到庵中坐,大同禅师随后携一瓶油归。赵州说:“向往投子大师很久了,等到来时,却只见个卖油翁。”大同禅师说:“你只认识卖油翁,却不识投子。”赵州问:“如何是投子?”大同禅师提起油瓶说:“油,油”!
8 A5 ^2 C* c; T  b2 k" O! ~  ! _# L; x0 R) a* S2 r. |1 d0 o. b
   投子禅师对赵州开示不是“茶盐”,就是“油,油”,显然体现了没有造作的南禅宗风。何谓禅心?恰如茶盐油一样,以平常心,行本分事,扬眉瞬目,无非是道!赵州对大同禅师心悦诚服,赞叹道:“自尔同道闻天下,云水之侣竟奔凑!”:以后,当自己门僧有惑时,赵州便向其荐举投子为师。有一次,他以炭火为喻说禅,门僧不解,赵州便说:”此去舒州,有投子和尚,汝往礼禅,问之,必为汝说。“从谂大师后来创立“赵州茶”,以茶喻道,作为禅门接引为人的方便法门,其实受到了大同禅师的深刻影响。
$ [- ~" U9 V& L" U* d1 j! f2 e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9

主题

366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50
鲜花(28) 鸡蛋(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0: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的古老传说(四)
“仙姑井”水映慈怀
4 {3 b3 S4 H  x( J* C  
+ I6 p5 p, b( }/ T2 u- z# v   沿桐城环城西路向北行数里,路边有一方水井,井水几乎与地面相平,水位终年不落,行人至此,汲水入口,清洌甘甜,困顿减半。这方神奇的水井有个好听的名字——仙姑井。关于它,民间流传着一个美好的传说。
2 x# ]) e3 a. E+ \# G9 s  
2 C6 q2 {; s) }   相传于唐高宗时期,名僧大同禅师心仪龙眠山的雄奇幽美,遂至山中修炼。一日,幽谷中一只梅花鹿奔禅师而来,与禅师终日相伴,如影随行。几年过去了,梅花鹿产下一肉球,徐徐裂开后,现出一粉嘟嘟的女婴,禅师顿生爱怜之心,将女婴悉心抚养。十几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女婴长大了,并且出落得楚楚动人。山门中终究太寂寞,她常常情不自禁地偷观野外牧童嬉戏。禅师发现后,盛怒之下,赶她下山。# F( `9 M* p0 t8 z7 P$ }
  0 @* K1 }6 m+ F  K+ m' w, E
   仙姑下山后,依从禅师的嘱咐“遇柴则止,遇何则归。”给柴巷口一姓何的人家当了养女。仙姑心地善良,终日诵经拜佛,当她看到从何家门前经过那一张张饥困焦渴的面容时,心潮翻涌:佛本济世为怀,众生受难,却不能解救,岂不妄僭佛德?于是,终日诵经,不沾茶饭,终于就地涅槃。就在她圆寂的地面,突然汩汩涌出一泓清泉。来来往往的行人掬水而饮,只觉神清气爽,腿力倍僧,肩上的担子顿时轻了许多。人们被仙姑献身化泉的大恩大德感动了,迅速捐资修建了仙姑庵,塑造了仙姑像,并将这方水井命名为“仙姑井”。& ~5 V' l$ |' @0 o" i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9

主题

366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50
鲜花(28) 鸡蛋(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0: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的古老传说(五)
九龙定居
& ^& j2 a2 Q$ a# p3 D! c  ; [. C/ x4 l5 {. `0 P4 |
   传说禹王治水年代,东海龙王的九个孙子因幽居水府,郁闷无聊,便结伴来到人间遨游嬉耍,不料当其穿云钻雾,上下翻腾之际,人间却是风狂雨骤、天崩地裂、人神不安,连西王母也被惊动了,一怒之下,喝令他们往江淮地带寻一灵秀之处安身,再也不可兴风作浪,祸害百姓。# U; _& s7 t; t- c1 `
  % t/ B4 t# W7 |6 I
   九龙领旨,屈身纵体,入雾钻云,腾挪跌宕,翻滚而去,不多会来到大别山,先在群山耸立处遨游数遍,恨无施展身手的合适地方,一纵身又向大别山东南开阔地带翱翔而来。见这里濒临浩荡的长江,背倚大别山的余脉,钟灵毓秀,蓄美流芬,兄弟九个一商量,便决定不再漂泊长空,就在此各找栖身之所了,于是按下云头,只见桐叶满地,碧绿流光,树上桐子如拳,缀满枝丫,果然是名不虚传的桐子国度。
: |* C% M% }9 c/ B8 a+ ]- J  
4 p8 x. R2 f+ E# G0 i   当下,大龙携着小龙先行。他们告别众兄弟道:“我等今朝告别,可不能忘却骨肉情份,众兄弟不可相离太远,日后倘有需要相帮之处,务必相互通报,相互支持。”言毕向南飞去,在长江北岸降落下来。后来人们称他们为大龙山和小龙山。八龙和七龙相约在桐子国西北蜷伏,形成了龙眠山。五龙和六龙则北上,驻足吕亭、鲁谼一带的虎头寨、盘龙地。三龙、四龙结伴向桐西飞去,变成了挂车岭和屋脊岭。唯有二龙喜欢独居,见众兄弟分飞而去,便懒洋洋地向西移动一下身子不动了,这就是现在的栲栳尖。
7 b9 J/ x  _+ S" r3 R0 P" V/ q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9

主题

366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50
鲜花(28) 鸡蛋(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0: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的古老传说(六)
境主庙的故事& u7 c8 L6 n! n( B
  
+ C! u. M  c3 q3 C' l! e   相传唐贞观年间,桐城遭遇百年罕见的大旱,田地龟裂,草木焦枯,疫病流行,民不聊生。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惨景,县丞张孚卿忧心如焚,只好效法古人,在西郊外祈雨顶设立祭坛,每天光头赤足,伏地跪拜,祈祷上天普降甘霖。可一连跪了七七四十九天,弄得心力交瘁,神思恍惚,老天爷却雨意全无。这一夜,张孚卿郁闷地躺在床上,长吁短叹,辗转反侧,直至鸡鸣时分,才迷迷糊糊睡去。朦胧之间,只有一白发老人飘然而至,对他说:“此去三十里的龙眠山云雾峰顶,有块巨石,状如棋盘,矗立云表,雷公、电母、云童、雨司常在那儿博奕,你可只身前去求救。不过,此去吉凶难卜,请三思而后行。”张孚卿闻听此言,心头一阵狂喜,醒来才知是南柯一梦。他将梦中之事告知夫人王氏,并决定依言而行,进山求雨。% x1 f8 q: s2 }& Q+ }! |  }! ^
  
  V) w9 D: k; v" i   次日一早,张孚卿辞别妻儿,携带供品,骑上心爱的大白马,来到云雾峰麓,选了一处平地,摆上供品,焚香叩拜,默默祈祷。片刻,风起云涌,天昏地暗,云层间现出一尊天神,大声问道:“张孚卿,吾神念你爱民心诚,求雨心切,决定即刻赐雨。你是要上马雨还是要下马雨?”张孚卿不解其意,叩问其详。天神说:“不等你蹬鞍上马,就暴雨如注,叫上马雨;等你回衙再下,叫下马雨。”张孚卿盼雨心切,脱口回答要上马雨。天神又言:“上马雨,大而猛烈,时间又长,只怕你回衙途中有性命之忧。”张孚卿肃然应道;“但能解除旱情,拯救斯民,孚卿何惜微躯,请速降雨!”话音刚落,乌云翻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降,顷刻间龙眠山千沟万壑急流奔腾,一齐汇入龙眠河。张孚卿见状,赶紧拉住缰绳,搂住马背,艰难地出了深山,顺着龙眠河岸往回走。
) {7 }- v# o& {6 o9 W  此时的龙眠河,已是洪流滚滚,波浪滔滔。张孚卿看在眼里,精神为之一振,全然忘却了天神的告诫,猛地一提缰绳,就想跃马过河。不料一股激流汹涌扑来,白马受惊,立足不稳,一头栽进水里,巨大的漩涡将张孚卿和他的白马一起吞没,刹时不见踪影。7 p" v& w$ t6 n4 M  Z4 T% c
  1 m, O: y7 ~+ k. n( d; c4 J
   孚卿之妻惊闻噩耗,哭得死去活来。在极度的悲痛中,她瞒着他人,怀抱幼子,独自登上城北钓鱼台,呼喊着夫君的名字,纵身一跃,跳入龙眠河中,一缕芳魂随波而去。说来也怪,王氏遗体并未随湍急的河水往下流淌,而是逆流而上,与下漂的张孚卿遗体会合一处,相依相伴,再不分开。原来是两位河神被县丞夫妇的义勇忠贞所感动,特意运用法力,让这对恩爱夫妻永远相聚。0 f. s. g8 k5 a6 R; {. |8 L
  $ E4 ~- D. |9 R9 K* J
   雨过天晴,沟满塘平,龙眠大地重现生机。县民们含着热泪,将张孚卿夫妇合葬于龙眠山口,并捐资在那里修了一座庙,取名境主庙,庙中供奉本境之主张孚卿的神像,镌刻一联颂曰:“念在苍生,水色山光名胜地;神荫赤子,清风明月圣贤心。”他的事迹传到长安,朝廷追封他为“英烈昭应侯”,封其妻王氏为“列夫人”。百姓们则径直称之为“境主老爷”。张孚卿跨下白马被发现后,葬于下游十里处,县民们立白马庙以祀之,并撰联悬于庙门两侧:“惜民胜惜身,万户张侯忠莫此;载德不载功,千秋良骥义难齐。”白马乡之名由此得来。1 c2 g  Q& P/ x/ @& M3 F4 Z7 z
  
/ g$ e/ d0 E% G  y: y* S+ F2 T# l   如今,龙眠山口高峡出平湖,汇集龙眠山泉的境主庙水库不但解决了龙眠河流域的旱涝灾害,同时也给城区人民送来不竭的清流。  f) R( a* @% F' Q7 C2 k) S+ o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8

主题

2435

回帖

5084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5084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2-4-12 02: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更多。。。。。。。。。。。。。。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

主题

1095

回帖

3020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020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2-4-12 09: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座桥竟有如此多的传说,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9

主题

366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50
鲜花(28) 鸡蛋(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9: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装饰设计施工 发表于 2012-4-12 02:12
- ~0 t, B$ S) Y! D) a  Y期待更多。。。。。。。。。。。。。。
6 r2 L. }) G- }5 l( f; v7 K
咱期待着加精; X  [& l" M2 d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93

回帖

53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4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2-4-12 09: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桐城文化的建设者们致敬!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