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2623
- 积分
- 12690
- 威望
- 1482
- 桐币
- 2856
- 激情
- 50169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7-17

版主
  
- 积分
- 12690
 鲜花( 80)  鸡蛋( 0)
|
http://www.baidu.com/s?bs=%B5%D8%D5%F0&f=3&rsv_bp=1&rsv_spt=3&wd=%D3%B3%C9%BD%BA%EC+%BB%C6%D3%A2&oq=%A1%B6%D3%B3%C9%BD%BA%EC%A1%B7&rsp=0&rsv_sug2=1&inputT=4576
关于黄英的唱功网上讨论很多,[size=-1]纠缠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size=-1]褒贬不一,个人认为这个评价最专业:
黄英的发音方法就是建立在自然发声基础上的(刻意去控制就成了美声),但有意思是她的发音部位比较靠前,发音靠前再由鼻腔做引导加大音量尝试着发生头腔共鸣音,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民族唱法发音。可黄英没有这样,造成她这样的还是来源于她主要唱通俗时去模仿民族,这才有了既靠前却无头共鸣这种现象。这种音非常干净透明。
美声其实是最自然的发音,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入门,它的发音比较靠后,比如你喊别人“ei”,尾部有个下滑。好了,将这个尾音不下滑固定住变成长音,逐渐加大音量,到你觉得胸腔有共鸣,这就是最基本的美声发声方法。这种音是不会有头腔共鸣的,简单的识别就是你听不到哪怕是一点鼻音。
我们可以来看看谭晶,她应当是当代民族最强唱将之一了,在唱《在那东山顶上》时不少地方她有意去回避头腔共鸣,为的就是求得那种透明感,网上有她的MP3,可以去听听。
简而言之,黄英的发声是在自然的基础上靠前,并且非常成功,为“(黄)英式唱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她的独特性。
坎音其实就是声带部位的突然变换,所以才叫“坎”,非专业通俗的说法就是在真声和假声(都是听得到的声音哪有什么真假,呵呵)穿梭变换,其实这个在美声的花腔女高音中用得非常多,没有老师的指导下想学会坎音是相当有难度的,但这个小黄英不但学会了,而且比很多科班的做得还好,只能说她的模仿能力超强,悟性非常好。
为了求得较高音,她在运用坎音时发现了可以用发音靠前来唱歌,这就是她的独特。
邓玉华(《映山红》原唱)是郭兰英的学生,而朱明瑛是王昆的学生,二者都是典型的民族唱法。所以黄英的声音与邓玉华和朱明瑛均没可比性。
黄英才出来,还是块璞玉,技法上有待提高的地方很多,但唱到现在她的进步之神速让人叹为观止,不能不说她是个歌唱天才。比较一下最原始的《映山红》和最新版本的,只要是真喜欢音乐的,你一定会发现她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现在拿她和名家比是非常不公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