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 86220
积分 1285
威望 11
桐币 177
激情 1663
金币 0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7-3
桐网贡生
积分 1285
鲜花(
4 )
鸡蛋(
0 )
今天有位 叫“桐乡人”的网友在桐城网答复“虎耷”网友发帖问桐人何故称棺材为“百岁枋”时道(以下节选):
! B! y9 a: L7 c! b: t “称棺材为“百岁枋”不仅仅在桐城,全国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称呼的,棺木,忌称“棺材”,称“寿枋”、“百岁枋”。棺木店,亦须称“寿枋店”、“寿枋铺”。所以桐城人在人还活着的时候准备棺木又称割“寿材”,至于为何叫割,时至今日我还不是很明白……”" d* v$ z2 Y, U% N8 Q! F$ ]
我且也公开作答,以期抛砖引玉:
3 e5 G4 Y+ n3 A, g B 桐乡先生:你说得很对,不过老实说,你说的“百岁枋”也可这么写,但以桐城人民的审美与民俗、民瘁理念,我们潜意识里对这种令人忌讳的特种家俱多理解为“百岁方”的,即“百岁后用的那种方形物”之意,说白了即婉指棺材,这在修辞学上我们可看作是典型的“借代”手法。我再在这里发微两点:8 S7 L# i" D% `% ^6 f1 g& G3 q
(1)“枋”字本指枋木,一种树种,可惜这种木材大家只都从一些典籍里见过,实体谁也没一睹真容,说句谐趣话真“只是一个传说”。
+ L; t( D. z# `4 L, ~' w* k, K3 U 更多时,我们江淮及全国一些地区的民间的木业、木材加工及销售业等行业,将木材加工成截面为矩形或正方形的半成品特称作“枋”,而这种“枋”却正为我们桐城和全国各地城乡用以制作、加工人死后用以入殓的棺材所首选用料(多为杉木,古代竟有楠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聪明绝顶的劳动人民以“枋”借代指“棺材”的直接原因。“枋”:《康熙字典》:“【唐韵】甫良切。【集韵】、【韵会】分房切。【正韵】敷房切,音方……【周礼•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谓爵、禄、予、夺、生、杀、废、置也。又【仪礼•士昏礼】酌醴加柶面叶,受醴面枋……。”+ H0 |/ C" Q4 S$ |7 z3 t4 k3 s
“枋”字与“百岁”一词再组合成汉语语法修辞学上的偏正词组——“百岁枋”,中心词即“枋”,这里的“百岁”为形容词(也可理解为名词),即“(人)死”的忌话在桐城市及周边各地的方言里夸张而诙谐的婉称,并不是真指高寿。
2 I2 p" e4 }9 G# m, s8 n8 ] 总之,“百岁枋”即“寿材”的另种称法,说白了即“棺材”;而“棺材”又系指未殓入遗体的空白裸柩,而一旦盛尸就得换称“柩”或“灵柩”了。" E, i' A, c, J+ w1 J
(2)关于桐乡子先生说:“……桐城人在人还活着的时候准备棺木又称割‘寿材’,至于为何叫割,时至今日我还不是很明白……”,真是方言“害苦”了我们。我就直说了吧:这不是什么“割寿材”,而实实在在是“搁寿材”,即准备寿材(搁着)。“搁寿材”的全意以桐城方言廛就是“把寿材搞个(好)搁着”,“搁”即“搁着”、“置着”,这里是准备之意。
+ z- W; y. p( i: }& w% u 至于打造“寿材”木材又有什么“多少圆”、“多少割”的“割”与“搁寿材”的“搁”是两码事,也就是音、义两者相互不打界(“界”字桐城方言读作[kᴀ(55)] (国际音标),音同普通话的“嘎”字)的两个字。此“割”字特指加工“百岁枋”而锯(俗曰“割”,在现代化电力与机械生产力出现及普及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裁取寿材这等大型用材的工活,必须通过四位或以上的多人同时协作拉动那种大型钢锯才得割断大型圆木的,故称)出的原木(杉木或楠类等)的截面年轮,动词转作名词。8 x9 K" f/ e, r# X
如有不妥,欢迎民俗学者、文博专家和广大文史爱好者赐教!
* f4 s! p( v3 Y- [: ] J1 z
楼主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