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8|回复: 11

[知识窗] 对联基本常识(三)早期对联的格律29种

[复制链接]

1686

主题

5473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40
鲜花(47) 鸡蛋(3)
发表于 2012-9-19 16: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我国早期的诗格作较全面整理的应算是日本的空海和尚的《文镜(礻必)府论》,他归纳整理了我国早期的诗格理论形成此书,其中的二十九种对,后来被兼用到对联创作之中成了最早的联格。现将其摘录如下:
  (—)二十九种对(节录,有些已予简省)
  1、的名对(又名正对、切对)
  的名对者,正也。凡用文章,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上句安远,下句安近;上句安倾,下句安正。如此之类,名为的名对。初学作文章,须作此对,然后学其余也。
  例句: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元兢曰:正对者,尧年、舜日:尧舜皆古之圣君,名相敌,此为正对;上用松桂,下用蓬蒿,松桂是佳木,蓬蒿是恶草,此非正对也。
  2、隔句对(后人把它叫作扇格对)
  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隔句对。
  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释曰:第一句昨夜与第三句今朝对,越溪与逾岭对;第二句含悲与第四句抱笑对,上兰与长安对,句为隔句对。
  3、双拟对
  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拟第二字,下句亦然。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诗曰: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按:“拟”的意思是似,比。意指第一第三两个重复出现的字,字义基本相同,所以也以意思相同的两个字去对,故称“准拟成对”。这一格相当于修辞中的“间隔反复格”。
  4、联绵对
  联绵对者,不相绝也。一句之中,第二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上句如此,下句亦然。
  诗曰: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听蝉蝉响急,思乡乡别情。
  或曰: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辉辉、汪汪、落落、索索、萧萧、穆穆、堂堂、巍巍、诃诃,如此之类名联绵对。
  按:联绵又作连绵。什么叫做连绵?本来的意思是一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面不能分割开的词——即指单纯词——如:饕餮、犹豫、仿佛、彷徨,都是不能分开解释的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单纯词。这格用“联绵”两字,显然与“连绵词”意义无关。这一格便是修辞格中的连续反复格,即由可独立运用的和解释的、意义同一的单音调,连着运用,即属此格。曾经有人把此格称为“巧变对”,但从所举的诗例看,“巧变对”不是这一格,而应是“双拟对”这一格。诗例:“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笑水声中。”“有时三点二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5、互成对
  互成对者,天与地对,日与月对,麟与凤对,金与银对,台与殿对,楼与榭对。两句若上下句安之,名的名对;若两字一处用之,是名互成对、言互成相对也。
  诗曰:“天地心间静,日月眼中明;麟凤千年贵,金银一代荣。”
  释曰:第一句中,天地一处;第二句中,日月一处;第三句中,麟凤一处;第四句中,金银一处。不在两处用之,名互成对。
  按:这例说得不清楚。细细琢磨,此格的意思是,本来可成的名对的两字已连在一起在同句出现;第二句同位出现的这两个字,本来也可成的名对的,但与第一句这两个字,本来也可成的名对的,但与第一句的这两个字不成为的名对,于是便叫做互成对。但例句中的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天地”和“日月”,应该是的名对,因为天地和日月同属天文门,地本属地理门习惯性与天相对,叫的名对,可知已成约定俗成的属性。天文门对天文门,应是的名对,而不是互成对。三四两句的麟凤都是祥瑞的兽和禽,虽分属两门,从祥瑞角度看,可成的名对,所以才是互成对。这一格,可归为“当句对”,后世也不再用“互成对”之名。
  6、异类对
  异类对者,上句安天,下句安山;上句安云,下句安薇;上句安鸟,下句安花;上句安风,下句安树。如此之类,名为异类对,非是的名对。异同此类,故言异类对。
  诗曰:“天清白云外,山峻紫薇中;鸟飞随去影,花落逐摇风。”
  按:不是同属一门的词语成对,便属异类对。因天是天文门,山是地理门,薇是草木门,风是天文风。树是草木门,都非同门而成对。所以叫作“异类对”。天、地本是异类对,从曹丕开始,便成例外。他的《诗格》有“一言句曰:天、地、江、河、日、月”,可见天与地对早被认为是的名对了,后人也随之从不把天对地当作是异类对。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外。
  7、赋体对
  赋体对者,或句首重字,或句腹重字;或句首叠韵,或句腹叠韵;或句首双声,或句腹双声。如此之类,名为赋体对。似赋之形体,故名赋体对。
  句首重字:袅袅树惊风,晒晒云蔽月。
  句腹重字:汉月朝朝暗,胡风夜夜寒。
  句尾重字:月蔽云晒晒,风惊树袅袅。(此例显然非古人的现成诗句,是把句首重字例,改换词序而成。这种现成句是有的,如曹丕《钓竿》中即有“钓竿何珊珊,鸟尾何(竹徙)(竹徙)”句)
  句首叠韵:徘徊四顾望,怅悢独心惊。
  句腹叠韵:君赴燕然戍,妾坐逍遥楼。
  句尾叠韵:疏云雨滴沥,薄雾树朦胧。
  句首双声:留连千里客,独待一年春。
  句腹双声:骏爱君健马,妾怜娱由人。
  句尾双声:妾意逐行云,君身入暮门。
  释曰:上句若有重字、双声、叠韵,下句亦然。上句偏安,下句不安,即为犯病也。但依此对,名为赋体对。
  按:重字与第四种的联绵对,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在于字所在的位置。如说在第二三字便是联绵对,在第一二可第三四字便不是联绵对,而是赋体对,理由是不充足的,所以不宜如此划分。凡重字的便可归入连续反复这一辞格。
  叠韵:指双音节的词是同韵的,称叠韵。如徘徊:pai huai。怅悢chang liang, 燕然yan ran, 逍遥xiao yao, 滴沥di li,朦胧 meng long,今音不叠韵,旧时同属东韵mong long则属叠韵。
  双声:指双音节的词,是同声母的,叫双声。如留连liu lian,独待dudai,崎岖 qi qu,暮门 mu meng,都是同一声母的,属双声的。其他的古今音似乎都不属同声母,不应属双声;独待、暮门也都不是固定的双声词,所以也不应引以为例。
  8、双声对
  诗曰: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释曰:佳菊双声,系上句之尾;丽兰叠韵,陈诸下句之末。
  或曰:奇琴、精酒、妍月、好花、素雪,意忆、心思,……如此之类,名曰双声。
  按:丽兰lilan不是叠韵而是双声,原文丽兰叠韵明显有误。
从或曰的例词看,应是以双声对双声,才可称双声对。但其中的“心思”今音不属双声,古音也不属双声。今音分属X、S部,古音分属侵、支部。
        9、叠韵对
  诗曰:“放畅千般意,逍遥一个心;漱流还枕石,步月复弹琴。”
  释曰:“放畅”,双声,陈上句之初;逍遥叠韵,放诸下句之首。“旷望、徘徊、绸缪、眷恋”例同于此,何籍(借)烦论。
按:放畅fangchang是叠韵,不是双声。再从所附例词来看,明显的是叠韵与叠韵对,才是叠韵对。决不是双声对叠韵叫双声对,叠韵对双声叫叠韵对。可以肯定“放畅,双声”是错的。
  10、回文对
  诗曰:“情亲由得意,得意遂情亲;新情终会故,会故亦情新。”
  此格现在已大有发展,现不再赘述。
  11、意对
  诗曰: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
  又曰: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
  释曰:岁暮、凉风,非是属对,寝兴、白露,罕得相酬,事意相因,文理无爽,故曰意对。
  按:本来不能成对的词语,只因“事意相因”,文字和道理也合乎实际情况,所以可以是对,而称之为“意对”。其实这不是对,当然也成不了“格”。唐以及唐以后的格律诗作者及撰联人,都没有按意对撰写的。初学者更不能以此为据。
  12、平对
  平对者,若青山、绿水,此平常之对,故曰平对也。其他皆效此。
  13、奇对(无情对)
  奇对者,马颊河对熊耳山。此马、熊是兽名,颊、耳是形名,既非平常对,故曰奇对。他皆效此。
  又如:漆沮对四塞。“漆(谐音七)”与“四”是数名(沮和塞是地理门),又两字各双声对。又如古人名,上句用“曾参”,下句用“陈轸”,“参”与“轸”皆二十八星宿名(曾与陈同为姓)。若此者,出奇而取对,故谓之奇对。
  按:在对句中常用此格,出奇制胜,出乎常规,故能出人意料,是叫奇,奇而又巧,是这一格的最大特点,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14、同对(同类对)
  同对者,若大谷、广陵,薄云、轻雾。大与广、薄与轻其类是同,胡谓之同对。同类对者,云、雾、星、月,风、烟、霜、雪,酒、觞,东、西、南、北,青、黄、赤、白、丹、素、朱、紫,宵、夜,朝、旦,山、岳,江、河,台、殿,宫、堂,车、马,途、路。
  按:本格说得较为含糊,所说同对,从所举可对的例词来看,每一大类对中,有两小类。也即是同门的词语中,有一小类是完全同义的,另有一小类则不同义。不同义的则可对,不犯禁忌;同义的若对在一起,则犯合掌的大忌。这一类如:酒觞,宵夜,朝旦,山岳,江河,途路等。如单指同门不同义的词相对,则与的名对没有什么两样,完全可以归入的名对中。不必立此一格,由此可看出空海和尚博采而未精梳的情况。
  15、字对
  或曰:字对者,若桂楫对荷戈,“荷”是“负”之义,以其字草名,故与“桂”相对。不用义对,但取字为对也。
  或曰:字对者,谓意别字对是。诗曰:山椒架寒雾,池筱韵凉飚(筱中文为条)。山椒即山顶也,池筱,傍池竹也(从字义上看,两者不能相对)。此义别字对(因从字面上看,椒与筱同属草木门)。
  16、声对
  声对者,若晓路(对)秋霜,“路”是道路,可与“霜”对,以其与“露”同声之故。
  或曰:声对者,是字、义俱别,声作对是。
  诗曰: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
  又曰:初蝉韵高柳,密茑挂深松。“茑”,草属,声与“鸟”同,故以对“蝉”。
  17、侧对(利用字的偏旁成对,或称字侧对)
  元氏曰:侧对者,若冯翊(对)龙首。此为“冯”字半边有“马”与“龙”为对;“翊”字半边有“羽”与“首”为对。此为侧对。又如泉流(对)赤峰,泉字其上有“白”与“赤”为对,凡一字侧尔,皆是侧对,不必两字皆须侧也。
或曰:字侧对者,谓字、义俱别,然形体半同是。
  诗曰:忘怀接英彦,申劝饮桂酒。英彦、桂酒字义俱别,然形体半同是。
  按:此对只一字形体半同,英字草属与桂字木属,同为草木门,故可对。
  18、邻近对
  诗曰:死生今忽异,欢娱意不同。又曰: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波。
  上是义,下是正名。此对也大体似的名,的名窄,邻近宽。
  按:从所举对例看,此格与第五种的互成对,没有区别。如“生死”对“欢娱”各自是同门对同门的,已经当句自对,然后成对。“上是义,下是正名”这句话的意思也不好理解。空海此格,来自《诗议》,例对完全相同,“上是义……”全句也照录原文。
  19、交络对(也名“蹉对”,因有参差成对之像,又名参差对)
  赋诗曰:出入三代,五百余载。
  或曰:此中“余”属于载,不偶“出入”;古人但四字四义皆成对,故偏举以例也。
  按:这种对,是为了不以辞害意——不因形式而损害内容的补救方法。所以作“通变”的处理。原文所说,恐难理解,另补几例,以助理解。
  “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少”应对“多”,“密”应对“疏”,现以“密”对“多”,以“少”对“疏”,故是参差成对。
  又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耸巫山一段云。
  “六幅”应对“一段”,“湘江”应对“巫山”,现在作交络状成对,平仄谐调,意义不损。这两个例了,可以较清楚的说明交络对(磋对,参差对)的含义了。再举一例: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按理是“舳舻”对“风潮”,“利涉”对“来往”,倘不通变,调换过来,平仄不谐;参差一下,平仄既谐,意义不损。由于通变,故增此一格。由此也足见古人十分讲究对仗,但更要做到决不以辞害意。这是很值得重视的。
  20、当句对(又称自对)
  赋诗曰: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按:此格没做任何解释。前句的“薰歇”与“烬灭”,后句的“光沉”与“响绝”,各自在本句成对,然后再上下句成对,这叫“当句对”,也叫“自对”。因“薰”、“烬”同类,“光”、“响”同类,上下句不同类。
  又例:“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的“小院”和“回廊”,“浴凫”与“飞鹭”各自当句成对,然后上下句成对。
  再如: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海气秋。也是同一对法。道理与前面的相同。这一格,千余年来联界一直在用,且也是用得较多的一种联格。
        21、含境对
  诗曰:修远长怀,寂寥无声。
  按:这一格也没有作任何解释。看例句,指字面上相对不很严格,只要大体对得上就可,主要是看上下句的情和境。情或境相同的,字面上大体过得去,便是含境对。如例联是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来的,其情与境是:一直在“怀念”,怀念得十分悠远,陷入沉思,四周便“寂寥无声”了(即使十分热闹,在“无闻无见”中,当然也是“寂寥无声”了。上下句情与境相同。
  22、背体对
  诗曰: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按:此格也无一字解释。从例句看,其内容,下句和下句相反,字面含义也相反,以上下内容和意义相反的成对,这是后起联格中的“反对”。古人认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正对,常易犯“合掌”之忌,面反对,不会犯合掌之忌;正对要拓开思路较难,通常都顺着上句下去,而反对则至少要从反向着眼,很容易拓开思路。古人从多数例句进行过考察,也结合自身的体会,自然得出了“反对优于正对”的结论。
  23、偏对
  诗曰: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谓非极对也)。
  又曰:古墓犁成田,松柏摧为薪。
  又曰: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
  又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白云飞。
  全其文采,不示至切,得非作者变通之意乎!若谓今人不然,沈给事(铨期)诗亦有其例。诗曰:“春豫过灵沼,云旗出凤城。”此例多矣。但天然语,今虽虚亦对实,如古人以芙蓉偶杨柳,亦名声类对。
  按:此格没有具体说明特点。从所有句例看,指上下句的词语结构不相同的,也在成对;就是说,从词语结构来看,对句中有不同结构成对的。如“萧萧”对“悠悠”可对,而“马鸣”是主谓结构,与之成对的“旆旌”是联合结构,本来不能相对,现在却也成对。“古墓”是偏正结构,“松柏”是联合结构,论理不能成对,却也成了对;而“犁成田”与“摧为薪”又可以成对的,一句之有按理不能成对,有可以成对的成对句出现,所以叫偏对。古人又把字分成虚字、实字的,要求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虚实不能成对。沈(亻全)期的“春豫”是前实后虚,与之成对的“云旗”是两字皆实,已不能成对;从结构看,前者是主谓结构,后者是偏正结构,在诗中也对了,所以说,只要天然语便可以通变。此格,初学者不宜学习。也不能以有此格为借口,掩饰自己的失去推敲。通常短联较少这种情况,长联中常常可以见到,因语出天然,所以不成大毛病。
  24、双虚实对
  诗曰:故人云雨散,空山往来疏。
  此对当句义了,不同互成。
  按:这一格例句中“故人”对“空山”是实对实,因为中心词是“人”与“山”都是实词,。“云雨散”是实中有虚,“往来疏”都虚(旧属虚字),所以称作双虚实对。
  25、假对
  诗曰:不献胸中策,空归海上山
  或有人以“推荐”偶“拂衣”之类是也。
  按:这一格与第十五种的字对、第十六种的声对,可以合成一格。“策”与“山”不能成对,但因“策”声近乎“泽”,借其声,故可以和“山”成对。“推荐”和“拂衣”不能成对,但“荐”可当作名词“松蒿”、“草荐”的“荐”,所以能和“衣”对。
  本格王利器先生的注语中引了一些例子,可以移来,以供读者进一步理解之用。如: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因“杨”字与“羊”音同,可以用来对“鸡”。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枸”音同“狗”,可以借来与“鸡”成对。
  “五峰高不下,万木几经秋”,“下”与“夏”音同,可以借来与“秋”对。
  “闲听一夜雨,更对柏岩僧。”因“柏”与“百”同音,可与“一”对。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日声名白日悬。”朱云是人名,借“朱”为红色之意与“白”相对。
  对上述补充例句的分析,故说此格,借音的可以并入声对,借意的可以并入字对,完全不必另立假对。
  26、切侧对
  切侧对者,精异粗同是。
  诗曰:“浮钟宵响彻,飞镜晓光斜。”“浮钟”是钟,“飞镜”是月,谓理别文同是。
  按:这一格,联语的主体并非同类。钟属器用门,其声属虚字,“飞镜”喻月,月属天文门,月亮是实的,与虚的钟声都不能成对。这叫“精异”,如不仔细分析,则“浮”对“飞”是动词对动词,“钟”对“镜”是名词对名词,从虚实看,两两相当,所以可对,这叫“粗同”,又叫“理别文同”。
  27、双声侧对
  双声侧对者,谓字义别,双声来对是。
  诗曰:花明金谷树,叶映首山薇。“金谷”与“首山”字义别,同双声侧对。
  又曰:翠微分雉堞,丹气映檐楹。“雉堞”与“檐楹”,亦双声侧对。
  按:所以在双声前面加了个侧字,说明与双声有一定的差别。双声对,按字义可对,面且成对的双音词都是双声的。此格成对的词语,虽称双声,实非全是双声,如:金,侵韵jin,谷,屋韵gu(四声);首,有韵shou(三声),山,山韵shan。金谷不是双声,首山是双声。雉堞不是双声,檐楹是双声。说得明白点,相对的主词中,是非双声的与双声的相对,成偏侧之状,所以叫双声侧对。与双声对有别。
  28、叠韵侧对
  叠韵侧对者,谓字义别,叠韵来对是。诗曰:平生披黼账,窈窕步花庭。“平生”、“窈窕”是。
  诗曰:自得优游趣,宁知圣政隆。“优游”与“圣政”,义非正对,字声势叠韵。
  按:此格与叠韵的差别是成对的词语,不属正对,但都属叠韵,所以可对,因而加个侧字。
  29、总不对对
  如:“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落,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共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此总(都)不对之诗。如此作者,最为佳妙。夫属对法,非真风花竹木用事而已;若双声即双声对,叠韵即叠韵对。
按:这种总不对对,并非对格,也不能用作联格。习惯上,不将它与前二十八种分开,故亦照录。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44

主题

2093

回帖

6258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6258
鲜花(28) 鸡蛋(0)
发表于 2012-9-19 16: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也不去推敲联律了,但是还是为你的辛勤顶贴。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6

主题

466

回帖

128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285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2-9-20 12: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操老师辛苦您了!且受在下一拜。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686

主题

5473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40
鲜花(47)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3: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明 发表于 2012-9-20 12:59
操老师辛苦您了!且受在下一拜。

不敢当啊,才子折煞老朽了。谢谢!
{:soso_e183:}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6

主题

466

回帖

128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285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2-9-20 15: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瑶池忽报金仙到,杨柳涛声恸地哀

本帖最后由 开明 于 2012-9-21 11:37 编辑

       我每日行走在紫来桥这一桐城自唐以来最繁华的交通(七省通衢,京畿大道)商业与人文之气的古街,我倒不痛心于那一片被现代经济与文明所完全抛弃的衰落,而最让我痛心疾首的莫过于那些最能显示桐城文化与文人才学的那一片楹联文化如今却在那条风雨飘摇的紫来街上被击碎得如此不堪!
     那一家家斑驳陆离的残旧门联,毫不讲求什么诗意、平仄、对仗等,大都充满着发财、升官、应景之类的铜臭,不少上、下联牛头不对马嘴,让人如此地倒胃与汗颜。
     我因此而对始终执著坚守楹联艺坛,坚持不懈拯救与复兴桐城国学文化而孜孜奉献的行香子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
        并在此祝愿六十初度的行香子先生健康长寿,永葆楹联艺术青春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686

主题

5473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40
鲜花(47)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香子 于 2012-9-20 19:57 编辑
开明 发表于 2012-9-20 15:17
我每日行走在紫来桥这一桐城自唐以来最繁华的交通(七省通衢,京畿大道)商业与人文之气的古街,我倒 ...


先生所言极是,我很有同感!
楹联文化、古诗词,都是阳春白雪,我想还是唱唱下里巴人好。
这次桐城文联要出文丛,通知本人发送已发表的稿件,我如期发出电子稿,都是在安徽省政府文史馆编印出版的大型江淮诗词丛书上发表的,结果石沉大海,古诗联一去不复返,新诗文纷纷扑面来。负责诗词编辑的同志说古诗联不用。这国粹文化你说如何弘扬?
谢开明先生支持!
向你学习!
{:soso_e181:}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6

主题

466

回帖

128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285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2-9-20 18: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开明 于 2012-9-21 11:49 编辑

     这个话题很沉重,当下青年人国学几近“白痴”,都只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上被强制性地硬“灌”了一点点,凭这点皮毛底子叫他们怎样成为诗词、楹联之类专家、高手很难,这亦不能怪他们,乃受现代异常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及以数字信息为平台的立体文化(电视、电脑、手机、广告等级)、现行的国家教育体制的强烈冲击使然,我们也无可奈何、爱莫能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质,自从仓颉发明汉字以后, 中华民族哪一朝代、哪一时期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平及上层建筑领域台呢?回过头来看,几千年来,我国的文学、哲学、曲艺等各领域的文化层次与发展状况也确实是在不断遵循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这一规律而不断创新与提高的。  
      譬如自从电脑的出现与普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几乎就没多少人还在提笔杆(除非在校学生)来进行这种技术落后性地学习、工作与交流了,钢笔、算盘、毛笔等这类曾经“折磨”着我们却又让我们如醉如痴的工具与媒介都基本绝迹了,特别钢笔,行香子先生不也这样日日敲键盘么?
      故我们不能因电脑技术的冲击而万分留恋与难受地仍然坚持要提倡使用铅笔、钢笔等文化,那则是愚蠢而可笑的。  
      同样,楹联艺术作为行香子先生及我们这一代曾历过笔墨平台与电脑技术的新旧文化交融与斗争的时代,在受到当今各种纷繁芜杂的当代电视视频、网络信息、QQ时空、3G游戏、手机平台等的新文化品种相继粉墨登场、令人眼花撩乱的冲击之下,只好任其同书法、京剧等几近没落的传统文化相苟延残喘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686

主题

5473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40
鲜花(47)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9: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明 发表于 2012-9-20 18:13
这个话题很沉重,当下青年人国学方面几近“白痴”,都只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上被强制性地硬“灌”了一点点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686

主题

5473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40
鲜花(47)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9: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为善良买单 发表于 2012-9-19 16:32
我再也不去推敲联律了,但是还是为你的辛勤顶贴。

是否顶帖对于我来说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发出的古诗词、对联必须得推敲格律!你还是有基础的,作品不求多,但求 精。我总觉得你的散文和新诗写得很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44

主题

2093

回帖

6258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6258
鲜花(28) 鸡蛋(0)
发表于 2012-9-20 20: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行香子 发表于 2012-9-20 19:45
是否顶帖对于我来说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发出的古诗词、对联必须得推敲格律!你还是有基础的,作品不求多 ...

不是给你捧场吗?谁在乎什么作品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