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开明 于 2013-2-21 20:02 编辑
神州景物催吟思,寰宇光风润友声
—引苏步青教授的诗,兼谈对近体诗用韵的一点看法
我出生桐城嬉子湖,家乡解放后一度还是传统的笔墨制造之乡,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尚生意兴隆,虽和全国各地笔墨业同受电脑业的冲击一样于今从此萧条没落了,但这个虽仅两万余人口的小乡镇却相比较全市其他各乡镇,文化比较发达,当代即涌现了新华社、央视、各出版社、高等院校等国家级以及省级文化界的名流,所以这里也一直舞文弄墨蔚然成风,诗词、书法、民间各种曲艺流行。 父代的家乡嬉子湖前辈有不少能诗者,仅我能数的就有十几位,不说一定还有我未熟悉者。受此影响,我亦爱诗,且多近体诗。 先父自己的诗写得较好,今松山周边过去常年有不少中老年干部、教师、工人、农民喜访我家找其品诗改词、润色定稿,我自幼至出外求学在其身边整十八年,每次父亲与别人论诗总很少让我近前凑热闹,老是喝我去一旁读书或做家务,可怜我只好倚门目不转睛地望着烟雾缭绕的土屋里断断续续地听父亲和他的访客兴味盎然地谈诗道词,所以父亲一生几没教我怎样作诗。 这还好些,我最大的惋惜就是没能将先父那套传统的吟唱的功夫继承下来,那才叫绝,真在我手上失传了。我现在才幡然大悟原来所谓“吟诗”、“ 吟诗”,其乃如此。这样写出的诗才真正为原汁原味的吟诗,也真别有韵致。父亲生前有事没事时,总喜欢这样低头或仰天唱歌一般嘴里连续而不断地诵唱诗韵,象传统的摇篮曲一样(现今摇篮曲也将失传了,只些老年妇女尚会,对婴儿极催眠),然后谱写诗词,他们老一代人作诗象是谱曲,耐人寻味。 由于当代以电子技术为平台的数字文化对传统文化几致毁灭性地打击,致使古文、诗词、楹联、曲艺等传统文化也相继衰退与没落下去了。这是社会发展的使然。这种境况逼着我们和以后各代都必须另辟文化发展蹊径有所突破与创造,即不能一味僵化地沿袭旧的文化框套,必须灵活运用,才有赋于文化的生命力与强大的发展机遇与创新。 (一)我学作近体诗,所使用的音韵是以平水韵为基础,适度泛韵,而对于所谓的“新韵”我坚决不用,为什么? 因我们还要读唐诗宋词,而这些存世的巨量作品大多依旧韵或平水韵有的甚而为古韵所创作的,若用新韵来读,不少作品就读不下去,其韵境与意境就面目全非,如杜甫《登高》一诗的末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再者,一方面不少字在传统诗韵里是仄声,如“学”、“铭”、“思”等与新韵是为死敌,同样另一方面不少字却在新韵里为仄声,如“场”、“唱”等恰与平水韵更其南辕北辙了。 这里容许我特别引用一下我国一代数学之王、原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教授曾寄语我们桐城诗词全诗中的两句: 神州景物催吟思,寰宇光风润友声 这位大数学家与诗人这里的“思”字,就简直要了今天一些所谓“新韵”派人的命。因他这里的“思”字不用说就是仄声,不为“新韵”派们匪夷所思吗? 这就为何所谓的“新韵”出笼以后,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诗人、作家都一致对它提出了愤怒与质疑,因它干扰和破坏了旧体诗与近体诗的传统秩序,对传统的语文教学与诗词曲赋创作带来了不应有的影响。 因近体诗是唐中后期定型与传承至今的,所以我们读、写近体诗,必须懂得那时用韵,所以学写唐诗也应尽量采用平水韵,这样才显得传统而有韵。 (二)对于新韵,我认为只可大量运用于创作现代自由体诗、曲艺说词、戏曲唱词等方面,但于近体诗上还是慎而用之为好。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经验,别人摒弃平水韵而用“新韵”,我仅保留意见。 (三)有人辄嫌人家懂否诗韵,不知故弄诗韵“深奥”还是显示自己学问,实际上这太简单,写诗时大家只要照韵谱上套选,对韵外字坚决不用不就“中规中矩”了。一些人自诩“懂韵”,实际上即这意思。 下面不妨截来个所谓的“新韵”片断,如所作诗中有“飞”字韵,则其它句中的韵则必须在下面各字里选即行: 阴平/微欸陂杯卑背悲碑箪衰(又开韵阴平)崔催摧繀吹炊堆飞妃非菲啡馡绯绯蜚扉霏鲱归圭龟(又尤、文韵平声)妫规邽皈硅傀瑰鲑灰诙虺挥咴恢褘珲豗晖辉翚麾徽隳亏岿悝盔窥胚杯醅尿(又豪韵去声)虽荽睢濉忒推危委威逶偎隈葳椳煨溦巍薇佳追骓锥椎 阳平/欸垂陲捶椎槌锤肥淝腓回茴徊洞蛔奎逵馗隗葵揆暌魁戣睽蝰櫆夔累雷螺缧擂檑礌镭赢罍玫枚眉莓脢梅郿嵋猸湄媒楣煤酶鹛镅霉糜陪培赔裴蕤绥隋遂谁颓韦为圩违围帏沩桅唯帷惟维嵬潍闱 (四)如今物质社会,已使传统文化惨淡经营,所谓“懂韵”的人,诗却不一定写得好,而真正社会上近体诗写得好的人,其用韵都很灵活,在遵照平水韵外都有细微甚至于大的突破,这也是他们继承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尝试与成功,大家试可找出一些我国近现代诗人的不少优秀作品来研究一番。
癸已年正月十二于颐年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