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贴转自新浪博客。。。。。
香港限购奶粉的新闻一出,立刻成为热点。我无意参与对这个限购令的讨论,但有兴趣探讨中国社会对奶粉的“非理性需求”。下面总结关于奶粉与婴幼儿营养常识。其中的常识来源于WHO、美国儿医协会以及国际学术共识,并非“云无心认为”。如果与来自于广告宣传、电视专家、儿医、明星、公婆、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等等各种渠道的不同,请自行决定,不要再问“到底该信谁”的问题。
1、 国内说的“奶粉”通常指营养成分经过调整的“配方奶粉”,跟把牛奶干燥得到的“普通奶粉”完全是不同的食品。
2、 母乳是婴儿的最好食品,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追求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第二,但已足够好”,是唯一可以替代母乳的婴儿食品。母乳喂养的父母不必有优越感,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而不得不采用配方奶的父母也不必感到内疚或有压力。
3、 周岁之前,婴儿的营养主要应来自于母乳或配方奶,即使添加了辅食也不是营养的主要来源。“几个月后的母乳没有营养”与实际不符。
4、 周岁之后,母乳依然有营养,有条件的可以继续喂到两岁甚至更长的时间。
5、 周岁之后,幼儿的营养应该主要来自于常规食物,奶只是食谱的的一个组成部分。孩子的营养取决于整个食谱,所以调整了营养成分的“配方奶”没有必要。全脂牛奶即可,两岁之后逐渐转换到低脂与无脂牛奶。
6、 周岁之后直到成年,对奶制品的需求可以用酸奶、奶酪、普通奶粉、加钙豆奶代替。
7、 所谓的“二段三段配方奶粉”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没有营养上的必要性,所以性价比很低。
8、 上班族“背奶”需要付出许多努力,但是其难度被许多人夸大了。泵出来的奶细菌很少,在无菌容器中可以常温保存几个小时,冷藏保存几天。所以即使没有冰箱,只要用简易的保温设备(比如冰袋、保温壶加冰块等)就可以解决保存问题。没有专用泵奶场所的确是目前中国工作场所的普遍问题,除了母亲自己想办法解决之外,应该呼吁全社会建立这种并不需要太多成本的“人性化设施”。
9、 “尽量母乳”并不是“没有母乳就让孩子饿着”。“背奶”的母乳可能不够,用配方奶的补充很正常。实际上,在产假比中国短得多的美国,“混合喂养”是常态。
因为“几个月后的母乳没有营养”而用奶粉代替母乳、“为了母亲保持身材” 而选择奶粉、周岁之后的孩子追逐奶粉(包括“二段三段奶粉”)的,属于“非理性需求”。如果没有这些非理性需求的存在,“奶粉供应危机”会大大缓解。
“国内的奶制品不安全,所以只能选择进口奶粉”,对婴儿可以算是一种谨慎的做法,但对周岁以上的的孩子也并非理性选择。国产奶制品出过许多问题,但是它存在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并不比中国市场上的其他食品更高。这些孩子的主要的食品还是“天朝的不安全食品”,追逐价格昂贵、营养必要性很低的配方奶粉,只是一叶障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