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话有三说、巧者为妙”。我们基层民警们说话尤为如此。但凡来派出所办事的,总归是有些麻烦的,心情自然也好不了,这时候就得看民警们的“嘴上功夫”了。说得好呢,化干戈为玉帛,既能批评警示违法行为人,又还能震慑犯罪分子;说得不对呢,则可能激化矛盾,简单的事变复杂化,更有甚者“引火烧身”。 那话到底要怎么说呢?在基层待了一年多,看了所里前辈们出警,处警,对如何与群众说话有一点小的感悟。 首先,控制情绪,说心平气和的话。现在的基层民警,是“三高”人群,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让我们疲惫不堪。这时候再遇上个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的当事人,半天说不清楚案情,甚至冲民警们发火。我们也会烦燥,也想生气,可若真这样,和群众对立了,工作就更难做了。所以和群众说话第一项,就是不把自己的情绪带进案件里,始终保持着心平气和的语气说话。 第二,热情为民,说贴心话。群众无小事,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一颗为民的心,说贴心的话,做贴心的事。有时候,多问一句,就能解决群众的一件大事。我所民警在新城村走访时,发现一个枞阳老人在找“渔厂”。细心的民警多问了一句,才知道这位老人当初在新渡工作时把户口迁移到新渡渔苗厂,后来回家后也忘了迁回去,今年办理养老保险时,才发现渔苗厂已经拆除,户口已失落了。走访民警在核对了他的情况,汇报领导后,按照相关规定给他补录户口。 第三,周到考虑,说定心话。所谓“定心话”,就是能稳定当事人情绪的话。大部分案件的当事人,情绪一般都很激动,或是烦躁生气,或是害怕担忧,导致说不清楚,不敢说,不利于我们了解案情。这时候,说一些定心的话,让他们了解我们愿意认真帮助报警人的心,他们的情绪会比较容易安定,也才能接收到正确的信息,同时当事人在听你分析解释时,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或建议。 第四,要准确分析,说对症下药的话。接处警中,要准确把握抓住矛盾核心和关键,设身处地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真正了解群众想要什么,说出他们真正想听的话。我们所调解过一起纠纷,柏年村的两倔老头当了三十年的邻居,也吵了三十多年,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吹胡子瞪眼的。民警走访了解后,准确地分析到,两人并没有什么大矛盾,年轻时还是极要好的朋友,只为争一口气,谁也不愿先认输。了解两人的心思后,民警对症下药,仅半个小时后,这对老冤家就有说有笑地离开了派出所。 第五,不偏不倚,讲公道话。群众信任公安机关才会在遇到困难时向我们求助,我们也只有说公道话,做公道事,群众才会继续信任我们。要说“公道话”,首先要对法律法规、党的政策、道德规范、当地的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知,若是信口开河说了外行话,让群众不能信服,认为你偏帮一方,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则会将我们推向群众的对立面。说“公道话”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建立密切的警民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