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行香子 于 2013-4-1 11:40 编辑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家境贫寒,生活清苦。有时只能靠到外面拣人家丢弃的菜叶熬粥充饥。因为这种粥由百家菜熬制而成,蒲松龄戏称“百家粥”。 蒲松龄自幼聪颖,饱读诗书。他还懂得一些医道,并且乐于助人,常常为一些贫苦的人治病,分文不取。有一回,新上任的县官大老爷因吃了多家的宴请,上吐下泻,派人来请蒲松龄给他治病。蒲松龄看完病后,认为县官腹中食积,油水过多,必须消散。于是,他要县官每天派人到他家取药口服,保管药到病除。服了几天之后,县官的病还真的好了。你说蒲松龄开的是么药方?其实,就是他家的主食“百家粥”。 那县官为了酬谢蒲松龄,给他送来一块写有“妙手医诗”的匾额。蒲松龄一看,哭笑不得。原来,写匾额的人把“妙手医师”写成了“妙手医诗”。这块匾额一挂出,可把蒲松龄害苦了。为什么呢?因为县官老爷赐他匾额“妙手医诗”,人们便认为蒲松龄肯定是诗坛高手了。所以,每天都有人找上门来请蒲松龄医诗。 当地有位老秀才有意刁难蒲松龄,拿来这样一首诗要他医。诗曰: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这是一首名诗,如何医治?蒲松龄感到很为难。既然老秀才找上门来,自己也不得不医。他经过反复琢磨后,说: “要医这首诗, 必须吃补药。 加上一些字, 仔细再斟酌。” 老秀才问:“如何补法?”蒲松龄说:“您看这样补可好?” 老秀才说:“先生请说来听听吧!” 蒲松龄微笑着脱口而出: 十年久旱逢甘雨, 千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 童生金榜题名时。 老秀才点头称是后,又用另一首诗来刁难蒲松龄: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蒲松龄一想:这也是一首名诗啊!他推敲一阵子后说:“这首诗有点臃肿,补药怕是不能吃了,要吃点泻药。”老秀才问他如何泄法?蒲松龄立马就医: 清明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两首名诗,一“补”一“泄”,医术精湛,恰到好处,那位老秀才对蒲松龄佩服得五体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