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1852
- 积分
- 36073
- 威望
- 2174
- 桐币
- 7153
- 激情
- 2930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680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4-22

版主
  
- 积分
- 36073

 鲜花( 55)  鸡蛋( 2)
|
上个好幼儿园有多难?
上个好幼儿园有多难?从幼儿园前排起的长龙就可见一斑,一些有过给孩子报名经历的家长更是深有体会。
“托关系”成入园第一步
公立园仍是稀缺资源
公立园太少,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进公立园“一位难求”,公立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稀缺资源。
公共投入不足,学前教育机构大量缺失,是造成适龄儿童入园难的症结。2010年,为有效缓解这一难题,国务院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地开始大力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该计划实施后,全国学前教育入学率由2009年的51%增至2011年的62.3%,但仍不乐观。虽然改扩建幼儿园见效较快,但提供的学位数量有限;新建幼儿园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建设周期长;街道园或机关园的恢复也面临产权归属、成本等多个难题。
私立园很多,优质园难觅
近些年,不少西方早教理念陆续引入国内,特色园越来越多。如能真正秉承这些理念来办园,落到实处当然是好事,但有多少能落到实处还有待考察。以双语幼儿园为例,新加坡的双语幼儿园一般都设有英语区与华语区,课程比例各占50%,而国内有些双语幼儿园通常只是每周由外教老师上2—3节课,严格来说,这只是第二语言的学习,不能称之为双语教育。
许多私立园正是利用了家长的心理,备一套“蒙台梭利教具”就谎称蒙氏教育,开1个“闪卡课程”便说开发右脑潜能,如此急功近利,其教学质量要打上大大的问号。对私立园的监管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些公益,少些功利
教育部近期公布的2013年工作要点中,“办好学前教育,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被列入其中。学前教育应该回归公益,只有加大公共投入力度,幼儿园经济压力缓解了,才能进一步保证办学质量,从而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同时,要想办好学前教育,单纯依靠教育部门无法完成,必须由政府协调民政、财政、税收、国土、住建等多个部门,才能保证普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对家长而言,是否只有通过钱、关系等方式,抢占到优秀的教育资源,才能保证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呢?家长若花费巨资只为开发孩子某种潜能、培养孩子某项技能,则恰恰与学前教育的基本宗旨背道而驰。学前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好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很简单,就是孩子是否玩得好、玩得开心。
比起知识、技能的掌握,拥有良好的人格基础、学习品质、人际交往能力、意志品质的孩子,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家长只有履行好第一教师的职责,并与幼儿园有良好的“家园互动”,才可能为孩子夯实人生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