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是传统,还是微创? 本贴按:微创手术近年来成为外科手术中的“香饽饽”,损伤小、花费少、恢复快……相比传统手术,微创因其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然而,是否微创就可以取代传统手术?当患者面临是微创还是传统开腹的两难选择时,该如何定夺?事实上,二者有各自的适应症。不管是微创还是传统手术都不要过分迷信与盲从,多一份理性,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对医生的信任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认识——
并非伤口小就是“微创”
做个胆囊切除手术,以前医生需要在腹部开个十几厘米的刀口,而现在打几个几毫米的小孔,就能在腹腔镜下把这个手术给做了,伤口用创口贴就能盖住,再也不用留下几十厘米的“蜈蚣”了。这是很多患者对微创手术的一个感受。创口小确实是微创手术相比于传统外科手术的一大优势,但是仅仅是“小切口”并不等于就是微创手术,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方面。
目前对于微创手术,还没有一个共同的尺度和统一的定义。在此看来,真正的微创手术除了切口要小,带给患者的疼痛感也应该小,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组织,术中出血也要少,住院时间和术后的恢复时间也要缩短,这些才是相比与传统外科手术的优势。如果说做了微创手术,这几个优势都没几个得到体现,就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微创。
比如胸外科手术现在刀口只要4厘米,但如果微创技术操作不熟练,在里面翻来翻去,麻醉时间长,创伤时间也长,手术做了很长时间,出了很多危险,里面的伤口一点都不小,这样还不如做开放手术。这也提醒医生,不能为了微创而微创。
应用——
微创手术应因病制宜
微创手术是未来的外科趋势。近年来,微创手术的住院患者占全部手术患者的比例逐年升高,有的甚至已经占到整个住院手术量的八成以上。这主要是因为现在许多外科手术都能做微创。比如现在的胸科手术基本都可以“微创”完成,一些早期肺癌手术也都可微创治疗。不过这里强调,这并不代表微创手术目前可以完全替代传统开放式手术,比如同样是肺癌手术,遇上复杂和比较严重的就还得做开放手术。
微创手术也有它力所不能及的时候。比如做肝移植、肾移植等器官移植类手术不能微创,复杂的疑难肾切除,巨大肿瘤等少数手术还无法应用微创技术。
能不能做微创手术,还跟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手术室和医院设备配置有关系,当医生的能力还不足以胜任微创手术时,就不应贸然施行。假如一名外科医生用12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例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而采用开腹手术仅用3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医生开展这类微创手术是有悖医学伦理的。
对此,要开展微创手术,这个医院的胸外科得开展得好,有些医院开放式手术都做不好,一上来就做微创就不合适。如果不会做开放手术,按道理是不能做微创手术的,比如做腔镜的时候出血了,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怎么办,没有开放手术的一个基础啊。
因地制宜、因病制宜才是决定采取何种手术方式的根本原则。比如对急诊手术,特别是抢险救灾等特殊条件下的手术,开腹手术有其特殊的优势。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有其各自的适应症,传统开腹手术中的宝贵经验应该得到继承。
选择——
能够做不等于应该做
评价微创手术,正如评价其他的医学治疗方式,应当自始至终站在患者的立场上,以患者的最终预后为最高评价标准。微创外科的最高目标,是在治愈疾病的前提下,实现机体和器官正常生理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尽量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总的创伤。
虽然现在很多外科手术都可以做微创,但能够做也并不等于应该做。比如在肝胆胰外科领域,虽然很多专家也很有经验,也有了一些先进设备,比如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引入,国内已经开始做一些复杂的肝切除、肝门胆管癌和胆囊癌的根治手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目前都有通过机器人辅助和完全腹腔镜完成的报道。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过长的手术时间和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往往使得手术已经失去微创的意义。微创手术最后一定要看预后效果,包括近期预后和远期预后,近期效果包括下地时间、出院时间等。
此外还要考虑到手术给患者在心理上、精神上、社会上、行为上带来的持久性影响,比如一个很大手术疤痕,心理上可能会自卑等。当我们考虑微创时,不能只看伤口的大小,还要看对这个病人造成的整个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