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组长 上个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陈金文的家乡。1982年夏天,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他们一家被安排回城。插队13年,又回到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孔城镇。陈金文从原先读书的南口中学转到了一所新的中学孔城镇范圩中学读书。 他上初三了,可是他依然偏科厉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与父母讲的话他不只是听不进去,对读书生活却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他认为,自己长大了,肚子里也有不少文化了,应该走向社会,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了。 初三下学期,他听说附近有个小学的女老师要生孩子,没有适合的老师给代课。他高兴极了,边走边跳跑到这个学校,对那个女老师说:“我来给你代课好吗?”女老师看他长得像个娃娃,说你代课不行吧,你小学毕业了没有?他说,都初三了。女老师怀疑他的识字水平,他毫不谦虚地把自己在学校的语文、数学成绩自我吹嘘了一番,见女老师半信半疑,他干脆对他说:“你出题考我吧?”女老师稍加摸底,放心了。又经校教导主任“摸底”,顺利当上了代课教师。 他既没告诉父母,也没同任何人商量,就作出了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决定:退学教书。 3个月时间,每个月都有40几块钱代课费。五块的十块的一大把,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啦!把钱装在书包里,着实激动了一番。 有一天,父母从外面办事回来,看到他正在使用一部卡式单放机播放流行歌曲,家中的茶叶罐也被他钻了4个大洞,里面塞进了4个小喇叭。 父母亲惊讶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他们一把抓过儿子:“小砍头的,你哪儿弄来那么多钱买这么贵的东西?快说,哪里偷来的?不说打死你!” 他吓坏了。从小到大,因为他是最小的孩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不论他是在外面撤野弄脏了衣服,还是损坏了家里东西,父母从来不打他的,任由他快乐地成长。看来,这次闯的祸太大了。 潜意识告诉他,因为“露富”,今天不说实话肯定过不了关。他只好如实招来,把辞学代课教书的事说了,父母沉默了半天,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一事实。 女老师休完产假回校上课,他就自然失业了。 一连好多日子,他在镇上也没找到适合做的事。一天早晨,他边吃早饭边听桐城县广播站的广播,广播里讲的一个个勤劳致富的故事引起了他的兴趣,特别是每篇广播稿的结尾播音员都说“通讯员某某供稿”。突然,他高兴得一跳:嗨!写广播稿,自己在学校念书那些年学校广播室不是三天两头广播自己写的广播稿吗?给县广播站写还不是一样! 激情在他心中奔腾。在无聊中度过了十几天,心里空落落的,这下总算想到事情做了,他不能确定这是不是人生事业的起点,但觉得写稿子能被采用会有稿费,这就值得高兴了。 写什么呢?聪明的脑袋转开了。他想,社会上的万元户是令人羡慕的,那就找个万元户写写吧。寻找,他没有任何线索,于是,借个自行车骑着,在孔城镇周围村镇搜寻。 夏日的田野,禾苗茁壮,蛙鸣燕飞,一派生机。忽然,在一片绿树丛中,他发现一幢白墙黛瓦的楼房。他心里一阵高兴,心想,看这楼房,一定是家万元户。 他走了进去,与叔叔婶婶拉起了家常。 这是一家养鸭专业户。人家不知他底细,尽管看他斯斯文文的样子,也不想多搭理他。他实话实说,想了解点情况给县里广播站写个广播稿。养鸭人笑了,于是一五一十地跟他讲起了养鸭经。 一个多小时,他听到了许多鸭们有趣的故事,也了解了养鸭人艰苦而又有趣的生活。 3天后,县广播站以长篇通讯的形式,播送了他被县里媒体采用的第一篇作品。又过了一些日子,他收到了广播站寄来的5块钱稿费。 初次采访成功的喜悦激励着17岁的少年,从此,他干得更欢了。 一天上午,他正准备出去采访,突然,孔城镇一位长得高高瘦瘦的宣传干事来到他家找他谈话,先对他进行了一番鼓励,说领导听到了他写的广播稿,几经打听才知秀才就在身边,问他愿不愿到镇报道组当报道员。 他笑得合不拢嘴。镇里又找到了另外3个小秀才,4个人中,陈金文发表作品最多,就推他当了报道组长。 从此,他每周至少有二三篇作品被县广播站采用,一年中,他个人采写的稿件被桐城广播站采用的有100多篇,被安庆日报采用的有10多篇,被安徽日报采用的也有二三篇。这些作品中有反映农忙抢收抢种的新闻,也有邻里失火众人相救的小特写,有反映人们勤劳致富的长篇通讯,也有写故乡山水美丽传说的小故事。尽管那时,他还不知道什么叫消息、通讯、特写,也不知写作这些作品按照传播学要求的5个“W”与ABC,更多的是他按写记述文的要求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没想到,却歪打正着,正应了新闻表达要不拘一格的创新要求,所以,命中率特高。 父母不停地从广播里听到儿子写的报道,也知道儿子还拿工资领稿费,一个月有40多块钱,心里也乐开了花。他们夸奖儿子说:“文子,你搞那东西真照,讲的事我们听还晓得,有些人我们还认得。” 3年间,他发表了300多篇新闻作品,整个报道组,成绩斐然。 报道组里的年轻人,除了写报道,还做了件有趣的事:开办婚姻介绍所。 他们发现农村里由于信息闭塞,也由于受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一些青年还不敢自由恋爱,有些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于是,陈金文找大伙一商量,接着确定一个通信地址,拟定一个征婚启示布告,一个分头行动,婚姻介绍所就正式开张了。他们复印了100多份“启示”,4人跑了五六天,将“启示”贴到了全县所有村头。前后,他们收到了100多封男女青年征婚信。尽管他们4人,谁也没有对象,谁也没有谈过对象,但他们却俨然是天下最权威的红娘。他们先看照片,感觉般配的就将他们信息互换,安排见面。先后介绍成了10来队。原先“启示”里规定,牵线成功,结婚时要收个10元20元介绍费的,但这10多对新人洞房花烛夜时,都邀请他们去吃喜酒,喜酒一喝,哪能再收钱。 当然,征婚的故事,也进入了陈金文的新闻作品。 如果这条道路走下去,陈金文或许会成为县宣传系统的一名干部,或许成为安庆地区媒体的记者,而这正是他最大的青春梦想! 但不久,他放弃了这个梦想。因为这时他听到了祖国的召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