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潘开心 于 2013-6-18 20:16 编辑
应朋友之邀,我第一次踏上了去鲁谼的公路,行至不久,就进入了鲁谼的地盘。从车窗里望出,那凝翠的山,清悠悠的河,如浓墨重彩般的画卷,扑面而至的挂在了眼前。 一条玉带似的水泥公路插入浓浓树荫里,沿着小河(不知可是鲁谼河)的潺潺流水,蜒至鲁谼山的深处。这样的美景,是坐在小城的家中无法想象得出的。 我建议下车步行,我要把这难得一见的自然风光,用来狠狠的饱饱眼福。再美美的滋润下心田。对我这样的“宅人”来说,这好机会是不容错过的。 路两旁的绿树丛中,蜂蝶翩翩,鸟声啾啾,蝉鸣响起。“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自幼就喜爱的这两句古诗,我把它用在此地此景,觉得又贴切,又能娱悦自己的心。 散落在葱绿里的小楼,或隐或现,正好给碧绿的世界增添了一些另样的色彩。也使得这乡村世界里的一统绿色,变得活泛而亮丽。 一行人都是来自小城,长期在钢筋水泥的树林里生活,面对眼前如黛的青山,清澈的流水和清新的空气,已找不出什么好的形容词来,除了说美之外还是说美。 行至路旁有板桥字样招牌的小店不远,我们的目的地也到了。朋友的朋友,热情的把我们迎进了家门,偌大的院落里清爽干净,靠墙边栽了很多花草,在这初夏季节,除了两株月季红得灿烂之外,其余的都是碧绿着。 主人家的两层小楼依山而建,白墙配红瓦,掩映在周围的竹林,板栗林中。楼后身紧靠着的小山上,各种树木和杂草 ,密密的纠缠在一起,没有一点泥土的裸露,触目之处,都是浓绿到极致,看得人满目满心都是绿盈盈。 我们这次来的目的是为了看鲁谼山里的“笔架山”。主人把我们带上了楼顶平台,鲁谼的大小山头就展现在了眼前。此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不远处的山峦被罩上了云雾,随着风的飘忽,雾霭中的群山显得飘渺与迷离。 鲁谼境内的山,是龙眠山的余脉,没有崇山峻岭,是那种温软清透,袅袅又亭亭的山峦。“笔架山”就在这些山头之中,由三座小小山峰组成,非常形象。不知是哪位神仙,把笔架安放在此,这地方就成了块风水宝地,听说,曾出过不少优秀人物 。 有人说,除了“笔架山”之外,其余的山头很像朵莲花,一座小山头就是一片莲花瓣。大家都附和,像,确实像。有人又说,这莲花可不就是观音菩萨的宝座啊?是啊!是的。大家又附和。比什么就像什么,这些大小山头在大家的心里出神入化了。 站在楼顶,淋着小雨,拜访这云雾涌动里的山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举动应该属于文人诗人,然而,一群大妈们面对眼前的葱茏群山,是不会有什么诗情画意的情调,也不可能激扬文字。却照样的指点江山,各抒己见,兴致非常高涨,豪情似乎不亚于李白和杜甫。 最令我惊艳不已的,是那山坡上的板栗树。吃了几十年的板栗,却不知板栗树和花是啥摸样。当我对那长着尺许长的蕙子,拖拖洒洒如凤尾,如拂尘,与众不同的树感兴趣准备拍照时,人们告诉我,那是板栗在开花。我不得不感叹植物界的神奇,小小圆圆的板栗前身,原来还有着如此不凡的花卉,让我这个山外佬大开眼界了。 因为天气的原因,我们没有能够将这青山秀色尽情欣赏,匆促而遗憾的返回,只得把那远离城市的天然味道,装在心中,带回城里。 鲁谼山里的景色,对于我这个匆匆过客,留下的美丽印像,只能算得是“惊鸿一瞥”。那些好山好水好茶叶,好树好花好人家,我知道的太少太少,也是我的拙笔无法能描绘得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