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初六是个特殊的日子,老家的人总是在这一天“出霉”。厚重的棉被、压箱底多时的各色衣物,还有鞋子、帽子等全部被搬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晾晒。对于非得选在这一天的渊源无须深究,完全遵从于传统就够了。这些年来,我也都选在这一天晒书,书架上越来越重的潮霉味,书摸上去也软绵绵的,我其实已经迫不及待了。 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这个时节,其实早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夏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记忆中阳光一直与同今年一样的形如流火。可是,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细心地场院里翻弄着、收拣着,悠然自得的神情让每一个看到的人也会忘却烈日炙烤。在这一切做完,收晒完毕之后,夏天似乎真的来了。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在乡下,过了这一天,我们才被允许下到水塘或者小河里洗澡,大人们夜里也开始在屋外纳凉睡觉。 早年我曾一度疑惑:不管哪一年,比这天要热的日子,在之前都会有好多。后来终于明白,是人们心底的蓄积直到这一天才达到充盈。或许对春的眷念已是无力挽留,或许对夏的劫虏已是无法抗拒,总之,过了这一天,好像换了一个人,人们开始表现出了懒散和懈怠,行动也变得迟缓起来。这种痼疾一直深深烙进了我的骨子里,也曾试图改变。进城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着一样东西,那就是挑一本好书带着我渡过炎炎的夏天。 压在书架上的书,出晒之后,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经过阳光的抚慰,拿在手里,硬邦邦的很有骨气,翻起来哗哗作响,恢复了应有的个性和灵气,还带着阳光味道,混合着油墨气息,可人的芬芳渗入心脾。这样的书,即便不读摆在身边,每天看一眼,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可贵,在心灵的交融、共鸣中重新振作起来。 盛夏读书,可以抵挡汹涌的热浪,可以抚慰烦躁的身心,不仅能够从字里行间看到繁花似锦,也还能在凝神静气中感受到雪域清凉,芸芸众生的内心在潜移默化当中变得丰富而有活力。很多时候,书就是博学长者,能与人倾心交谈,在对方世事变迁、凡尘纷扰的娓娓道来中,读书之人心中难解的困惑顷刻消弭;有的时候,书又恰似率真孩童,调皮地牵引着读者分享五彩童话,这时,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一个个悄无声息地靠近了身边,即使苍白空虚的内心也会充满阳光,原来世界仍然是那样的纯洁和善良,心的意乱情迷就跟着慢慢平复下来;还有的时候,书变身青年才俊,邀你运动,邀你旅游,与你一起享受生活,进而激发出潜能中无以复加的创造热情…… 读书是找到自我的捷径。盛夏里的书,就是一杯凉茶,叫人身心俱爽。想起古时流传下来的寒窗苦读,大抵只有面对寒窗,才能静得下心来读书吧。反过来呢,平心静气地读书,即使炎炎酷暑,不也能感受出怡人的清凉吗?其实这与心静自然凉恰好不谋而合。只有在寒窗下才能静心读书,也只有静心读书才能真正体会出寒窗的深刻意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