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24|回复: 5

[桐城崛起] 颂歌一曲唱桐城

[复制链接]

28

主题

293

回帖

163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31
鲜花(10) 鸡蛋(1)
发表于 2013-9-1 10: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颂歌一曲唱桐城
                                              ----歌曲《桐城颂》创作记


    朋友:你到过安徽省桐城市吗?你对桐城市了解了多少?想去那里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吟唱着《桐城颂》,踏上这片热土吧。
    桐城是桐城派的故乡,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桐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淳朴的民风。了解桐城,记载桐城,是每一个桐城人发自内心的热望,谁都热爱自己的家乡,我早就想拿起拙笔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唱出心中对家乡的颂歌!
    桐城值得我吟唱的东西太多了,我不可能在一首歌里都唱出来。因此我要有代表性的选择几朵浪花。在整首歌的布局上,我打算写两段。第一段主要介绍桐城的风景图画,第二段介绍桐城的人文景观。在每段的前面整体介绍,在每段的后面加以抒情!
   “皖中大地有条龙,她的名字叫桐城。春秋时诞生,岁月里成长。抵天柱,枕龙眠,牵大江,引枞川”。歌曲已经开始了。这是每段前面的整体介绍。我们桐城市地处安徽省中部,春秋时叫桐子国,西靠龙眠山,西南是天柱山,在长江的北岸,东临枞阳县。桐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清风明月无价,碧水遥山有情!走过春夏秋冬,历尽阴晴雨雪,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桐城的山是多姿的山;桐城的水是多情的水;桐城的大地是多彩的大地!
     翻开桐城的版图,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紧紧的托住了桐城。那就是由菜子湖,白兔湖,嬉子湖三湖连体组成。三湖之水孕育了稻海棉山,肥鱼胖蟹,红荷绿菱;三湖之水滋养了历代先贤,书画文章,风俗民情。三湖给桐城带来了富有和文明,奉献了她的美丽和神奇!
    三湖山水秀。晴日三湖,碧水映蓝天,湖底走白云。湖面波光闪闪,白帆点点;洲渚草长莺飞,水禽翔集;岸边杂树生花,村舍俨然!雨中三湖,山色空婀,水色连天。微雨伴白鹭斜飞,湖风催樯帆侧走,道不完的万千气象!我情不自禁的发出了:“三湖明丽秀美”的感叹!
    站在地图前,你会惊奇的发现:桐城就象一只金元宝!大别山就是供放她的坚实基座!桐城也象华厦大地一样,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形分布。西北部山地重峦叠嶂,百壑争奇。最高峰华崖山海拔为1065米,而最为蜿蜒深秀者即为皖中名山:龙眠山。龙眠山脉是桐城的西部屏障。第二条山脉是鲁烘山脉。她在龙眠山脉的北面。在桐城的南端,小龙山异峰突起,与安庆的大龙山同属龙山山脉。我这首《桐城颂》写于2000年,那时小龙山属桐城管辖,现在的小龙山已经划归安庆市了。三条山脉留下了多少美丽的传说。怎不叫人感到:“三脉清新神奇”!
    桐城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其中“八景”更是荟萃精华,名闻遐迩。“八景”之名始见于明弘治三年许浩纂修的《桐城县志》,数百年来,风物虽殊,但风雅犹存,至今仍牵动着人们的缕缕情思。老“桐城八景”中的“竹湖落雁”,“浮山夕照”,“枞江夜雨”现已落在枞阳县境内了,所以我只想唱那当时属于桐城的投子晚钟;桐梓晴岚;孔城暮雪;练潭秋月;荻蒲归帆五景了!
    据史籍记载,三国时吴将鲁肃就曾在桐城排兵布阵,抗拒曹操,结果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将自己的儿子投送山中为僧,以免遭害。宋刘言诗“三雄争汉鼎,郊野战群龙。将军偶败北,投子空山中”,指的就是这件事。于是,寺以人传,叫投子寺,山以寺传,叫投子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很长时间,这里林木参天,佛殿崔嵬,香烟与雾霭溟朦缭绕,晚钟伴长风浑厚悠长。这就是投子晚钟。或许“早”比“晚”更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吧!“投子晚钟”,传到后来就成了“投子晓钟”!据说日本的僧人都慕名而来,取经送佛。真乃“投子晓钟响天下”!
    桐城,古称桐国,因境内多桐树而得名。桐梓山不仅多桐树,而且梓树。它们树大叶肥,满山滴翠。每当雨后初晴,山中便有水气升腾,薄雾缭绕,或青碧连云,或如霞似锦。桐树自古文学形象颇佳。“桐叶封弟”,“桐叶题诗”包含的是美丽的传说,“焦尾琴”鸣奏着的是迷人的乐章,更有“凤凰非梧桐不栖”之说。桐国,桐乡,桐城,桐梓山中的“桐”字都源于这块土地上曾有过这样的梧桐。现在的桐梓山,每当雨后初晴,依然乔林碧润,雾气环绕,仿佛人间仙境。难怪“桐梓晴岚境似仙”!
    孔城濒临孔城河,又占有“孔城暮雪”的奇观!孔城河汇集东北诸山之水在此汇入白兔湖。河面宽广,水流平缓,河水从上游夹带的砂粒在此沉积下来,便形成沙滩。由于这里的沙粒多为有光泽的石英石,每当夕阳返照,闪闪烁烁,光芒万道,远望洁白如雪,这便是“孔城暮雪”景名的由来。连绵的沙滩,不尽的绿水,广袤的田野,艳红的夕阳。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风景画。杜甫曾登高吟咏长江“渚清沙白”,但不免淡露出秋天的肃杀和悲凉,而这里叫人联想的却是那“冰水新茶”的晶莹玉翠和甜润芬芳!据说这里的人民已打算建设码头,发展水上运输。到那时“孔城暮雪多壮观”就变成了更壮观了!必将为更多的人所寻访乐道!
     “冰轮秋浸碧潭寒,水府人间好共看。犹似骊珠见波底,料应惊起老龙蟠”。练潭,古称河畔。因为它濒临菜子湖,练潭河到菜子湖的入口也就在它的旁边。不过练潭河在入湖前在此打了一个弯,打弯处恰有一尊巨石,状似龙头,人们叫它“龙头石”。  
而在龙头石的北边,逶迤绵亘伏脉数里的山岗便是龙身。这是一条探头在练潭河中饮水的巨龙!由于龙头石突入河心,迫使湍急的河水在此回旋激荡,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口深潭。秋高气爽,河水不兴,寒潭幽静,澄碧如练,这便是“练潭”一名的由来。每当夜空如洗,明月在天,潭水中便倒映出皎洁的月影。水光月色,银海浮空,清幽朦胧,如梦如幻。“练潭秋月多迷人”!
     听!“哪比荻蒲归帆情”正在唱响。荻蒲,又名荻埠。在孔城镇的下街头。古时,这里湖边芦荻丛生,又是商埠码头,故而得名。这里不少人家直接经商或从事船运事业。每当春暖花开,江满湖平,他们便满载土特产品,结伴东下芜湖和苏杭,然后运回咸盐百货转销到桐城和潜山。古代行船全靠樯橹风帆,往往在外滞留日久。一旦进入内湖,家乡在望,船上人的喜悦之情当然溢于言表,于是各船竞相扯满风帆,全速前进。而此时,他们的家人也正聚集在码头上,指点着,辨认着,迎接各自亲人的归来。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画面呀!“荻蒲归帆”便是这种情和景的融合。她之所以能成为八景之一,并不在与多,而在于情。唯有“荻蒲归帆”写的是情!意味着胜利,意味着平安,意味着希望,意味着吉祥!这是其他几景所无法比拟的!
    歌曲写到这里,该抒情了!《我的中国心》里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运用得多么巧妙和自然,唱起来亲切而顺口!受她的影响,我也想在桐城境内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名,发出心中的呼唤,发出心底的呐喊,唱出对家乡的热爱。当时正是跨世纪的龙年,本人也凑巧属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就找带“龙”字的吧!还真有不少:龙眠山,龙眠河,还有龙河,龙潭乡,龙头乡等等。经过筛选,再联系上文一蹶而就:“啊,龙河,龙山,这里是龙的故乡,龙飞凤舞的地方,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我们用点睛之笔,把你描画梳妆”!我的老家就在龙河乡,我是喝着龙河的水长大的,每当唱到这里,我比别人就多了一份感情!
    第一段写好了,就要想想第二段该怎么写了。由于歌曲歌词的对称性,第一段写了三湖三脉,第二段也要找到数字和她相对应。“六尺巷窄风高”!寥寥六字,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千古佳话。
     据《桐城县志略》和姚永朴《旧闻随笔》载:清乾隆年间,老宰相张英在老家桐城的府第北边有一块空地,与吴家相邻。吴家盖屋起墙,想越界占用,于是两家发生争执。张英时为文华殿大学士,毫无疑问,有权有势。但吴家亦非等闲之辈,是桐城富户,也是有钱有势的。两家势均力敌,各不相让。告到县衙,县官也左右为难,不能决断。情急之中,张英家人修书一封,寄送京城张英。张英为官数十年,尤重修身养性,从不以势压人。接到家书,心平如水,提笔批诗一首寄回。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家人接到诗书后,慨然退让三尺,以便成人之美。吴家本想张英会以权压人,豁出去也要较量一番。不料张英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轻而易举地便解开了这个死结。感愧之余,也将墙基退让三尺。于是就有了这条六尺巷,就有了千古传颂的六尺巷佳话!
    走出六尺巷,天宽心更宽!
听,“一曲黄梅出名”!湖北黄梅是黄梅调的故乡,安徽桐城是黄梅戏的故乡。黄梅戏在桐城广为流传,为黄梅戏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严凤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说,没有桐城那种民间文化氛围和黄梅戏艺人的培养,就没有严凤英;没有严凤英对黄梅戏的卓越贡献,也就没有黄梅戏的今天。桐城,确实是严凤英和黄梅戏艺术之母!
    桐城人文荟萃,时有俊杰,代有英才,见诸史册者不下2000余人。其中明清两代,由进士举人步入仕途的七品以上官员近800人。有专著传世的700余人。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在接下了的五句歌词里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完的。
    提到桐城,不能不提桐城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文学流派,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流行时间最长的莫过于桐城派。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是安徽桐城人,故世人将他们和追随他们的作家群统称为桐城派。桐城派秉承程朱道统,尊崇秦汉及唐宋八大家散文,别立门户,自成体系。它崛起于清康熙年间,衰亡于民国初年,前后绵延二百余年,先后麋集作家一千二百余人,创立了系统完整的散文理论,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散文作品。这真是“文坛一派数百载”!
    桐城市府广场北端,座落着一座雄伟的古建筑,那就是桐城文庙。文庙是桐城的骄傲!她是一首歌,唱起这支歌,不能不叫人荡气回肠;她是一幅画,展示这幅画,不能不叫人流连忘返;她是一部书,翻开这部书,更不能不叫人叹为观止。文庙,亦称孔庙。它是供奉孔子,让人们瞻仰祭祀的地方。在遍布全国的孔庙中,能如桐城文庙这样规模宏伟,而且保存到今的,在全国也不多见。文庙由南至北,依次建有门楼.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和大成殿。我单说泮池.泮桥。越过文庙门楼,便是棂星门,穿过棂星门,便是泮池.泮桥了。泮池为半月形,旧说帝王宫前设池为圆形,而诸侯只能用其一半,故称泮池。泮桥也称“状元桥”,建在泮池的上面。昔日考上秀才,便由桥上渡过泮水,叫做“入泮”!文庙作为桐城学宫,更有它不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无数县学生员曾在这里寒窗苦读,修身养性,并从这里踏上科举之路,过关夺隘,名题金榜!“泮池桥上人如云”!难怪“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呀!
    唱到这里,我想唱唱“紫来桥”了!龙眠河是桐城的母亲河,龙眠河穿城而过,旧时紫来桥是联系东西城的唯一通道。元朝末年,邑人方德益捐建石桥。明朝嘉靖末年,石桥损毁,易建木桥。天启年间,知县陈赞化倡捐集资修复石桥,并袭“紫气东来”之意始名紫来桥。乾隆初年,紫来桥再度被洪水冲塌,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捐建石桥,并在两端增建桥亭。乡人感其德,因他字为“良弼”,又将紫来桥命名为“良弼桥”!这也是对张廷玉最好的褒扬和纪念了。站在紫来桥上,极目西北而来的隐隐青山,放眼东南而去的悠悠碧水,神游在千百年的时空中,怎能不叫人感慨万千,击节放歌:“良弼紫来风光景”!站在紫来桥上,望着周围的高楼大厦,是紫来桥也好,是良弼桥也罢,都曾风光过,然而都不如如今大桥两岸的景色风光!
   “啖椒忠毅总关情”!在桐城的历史名人中,我很敬佩左光斗。啖椒堂为左光斗故居,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坐落在桐城中学校园内。将故居命名为“啖椒堂”,是他愿与人民同甘共苦,心中充满了对人民的感激之情。左光斗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天启年间,因于杨涟等疏劾魏忠贤而遭害下狱,并被折磨致死。崇祯初年,魏党伏法,左光斗得以平反昭雪,封为“忠毅”!并在“啖椒堂”西侧建“左忠毅公祠”!以褒扬他不畏权贵,置生死荣辱于度外的高尚情操,以及与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不屈精神,这也是情,是一种对朝廷的精忠报国之情,是爱国之情!
    说桐城,唱桐城,不能不提桐城的教育。我也是一名教师。谈教育,必想到吴汝纶,他是桐城中学的创办者。如今桐城中学教学大楼,气势雄伟。门厅上矗立的“勉成国器”四个大字亦为吴汝纶所题。桐城中学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革命家黄镇,美学家朱光潜,文学家舒芜,科学家方正知,还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已成为国家栋梁之才,都出自该校。桐城中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摇篮!我们都是吴汝纶的接班人,我们要继承他的遗志,为桐城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要以敢于和吴汝纶比育才之心的勇气和毅力,为桐城的教育作出新的贡献!这就是“无与伦比育才心”!暗含与吴汝纶比育才之心,这是对桐城教育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桐城教育的一种希望!
     “啊,龙眠,龙潭,这里是龙的故乡,藏龙卧虎的地方。”我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为了你的未来更加灿烂,我们愿再起文风,桐城天下名扬!”再起文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多难呀!这当然是每一个桐城人的责任了。
    词写好了,就要谱曲。每一段歌曲可以分成三个乐段。写第一个乐段时,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好象正驾驶着飞机,从江淮大地上飞来,飞翔在桐城的上空,正向世人介绍着桐城。到第二个乐段时,一共七句,就象一位老向导正在津津乐道的诉说着,诉说着......我反复修改着曲谱,用不高的调子,以优美的旋律,多用切分音开头,有意拉长地名,展露着桐城的靓点!第三乐段从“啊”开始,又可分为三个乐句:第一乐句是呼唤带“龙”的地名,实质上就是在呼唤桐城,呼唤家乡!用强音发出,一气呵成,把对家乡的赞美之情,融化在这声声呐喊之中!第二乐句是歌颂家乡,“这里是龙的故乡,藏龙卧虎的地方”我用到了最高音,这是这首歌的高潮所在。第三乐句,是表达新桐城人的美好愿望和决心,收尾在较高音区。
     整首歌词和曲谱都充满了对桐城的热爱之情,但我在词中没出现一个“爱”字,为的是要把对家乡的思念感激之情,记在每一个桐城人的心中,落实在行动中,不能仅仅挂在嘴上!
    这首歌,描写的都是老桐城,新桐城没有涉足,这并不是我的疏忽。我这首歌是对家乡的怀念 ,老桐城的风景名胜都已经成为历史了。新桐城正在建设中,而且一天一个样。我写的速度没有她的变化快,所以我干脆就不写了。留给后人来写吧!  
   让我们再来整体回味一下吧!
                                       桐城颂
       皖中大地有条龙,她的名字叫桐城。春秋时诞生,岁月里成长。抵天柱,枕龙眠,牵大江,引枞川。 三湖明丽秀美,三脉清新神奇。投子晓钟响天下,桐梓晴岚境似仙,孔城暮雪多壮观,练潭秋月多迷人,哪比荻蒲归帆情。啊,龙河,龙山,这里是龙的故乡,龙飞凤舞的地方,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我们用点睛之笔,把你描画梳妆,描画梳妆!
     皖中大地有条龙,她的名字叫桐城。春秋时诞生,岁月里成长。抵天柱,枕龙眠,牵大江,引枞川。六尺巷窄风高,一曲黄梅出名。文坛一派数百载,泮池桥上人如云,良弼紫来风光景,啖椒忠毅总关情,无与伦比育才心。啊,龙眠,龙潭,这里是龙的故乡,藏龙卧虎的地方,为了你的未来更加灿烂,我们愿再起文风,桐城天下名扬!天下名扬!天下名扬!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6 收起 理由
后乐翁 + 6 辛苦了,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

银灵子  在2013-12-3 12:27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1

主题

1072

回帖

2719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2719
QQ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3-9-1 11: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真好呀!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72

回帖

131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31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3-9-5 21: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开发区的空气污染吧,再来唱这首歌!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

主题

634

回帖

1158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158
鲜花(2) 鸡蛋(1)
发表于 2013-9-6 08: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顶一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1

主题

1313

回帖

454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4549
鲜花(11) 鸡蛋(0)
发表于 2013-9-6 08: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怕大小宰相在地底下流泪,这群不屑子孙,啃老啃前辈,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2

主题

1019

回帖

179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795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3-9-12 18: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桐城颂》不错,支持一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