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9091
- 积分
- 28
- 威望
- 0
- 桐币
- 0
- 激情
- 65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8-25
禁止发言
- 积分
- 28
鲜花( 0) 鸡蛋( 0)
|
中华禅宗第一山――二祖慧可道场司空山,位于安徽省岳西县西南冶溪店前两镇,方圆约6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227米,拔地而起,如擎天一柱。是皖西重镇,安庆形胜,称之为"司空扼蕲黄,天柱蔽英霍"。上有平坦之地数里,世称周朝"淳于司空居此而得名",据明代《广舆图》所载“其间产长春藤,崖深谷邃,别有洞天,称东吴第一峰”。
司空山是禅宗圣地,二祖慧可在这里避过北周武帝法难,传衣钵于三祖僧璨,使禅宗法嗣得以延续。是禅宗南传的第一个发祥地。它与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三祖僧璨道场)、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县,双峰山,四祖道信道场)、东山寺(五祖弘忍道场)并称长江两岸"禅宗金三角"。 慧可(487-593),俗姓姬,名神光,又名僧可。洛阳武牢人,依龙门香山寺宝静禅师出家,"博涉诗书,遍学大小乘义,并能默观时尚,独蕴大照,解悟绝群"。对当时流行的义学造诣颇深。正光元年(520)至嵩山少林寺访菩提达摩,立雪断臂,求道至诚,达摩许之,付衣钵,赐号慧可,为禅宗二祖。
东魏天平年间(535-537),慧可承达摩衣钵后,北至新邺,盛开秘苑,传授禅学。从学如流,来者不舍。时有道恒禅师亦在邺都说法,弟子千余人。因所传禅学与慧可不同恐夺其门徒,极为忌恨,遂"货赇俗府,非理屠害"。天平二年(535)慧可得僧璨为徒,相依为命。时慧可考虑当时的形势,嘱咐僧璨"宜处深山,未可行化"。这样,僧璨与慧可分手,南下舒州隐居皖公山(即天柱山)。僧璨遂往来于天柱、司空之间10余年。其时司空山属南朝陈辖晋熙郡。慧可师徒避开了北周武帝迫害,在司空居住多年,为传徒说法创造了条件。慧可先经过距离司空山60里处的九龙山(又名狮子山,今属安徽省太湖县牛镇镇)。在九龙山葫芦石洞居留。此石很奇特,仅底部与石壁相连,突出于峭壁之上,上抹微云,下临无地,呈摇摇欲坠状,险象环生,且只能容得一人跌坐。这就是二祖初来南方的说法之处,时称"二祖佛龛"。后在洞旁建刹称"二祖禅堂"。
二祖禅堂曾有佛堂三重。楹联为:三重佛殿,千秋永镇。继达摩以传僧璨,佛界神光。文物有"二祖佛像"、"石香炉"等。山上因二祖而得名的名胜有二祖打坐处、二祖禅床、濯锡潭、不涸泉等遗迹。千百年来,二祖禅堂香火不断,直至"十年文革"时,禅堂才被毁。所幸堂内二祖佛像和部分文物,经当地村民冒险抢救,才得以完好保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二祖禅堂进行了新建。1988年赵朴老亲笔题写"二祖禅堂"匾额。
二祖慧可到司空山卓锡,以石室为缘地,开阐正宗,弘扬达摩学说,使禅法日盛,宇内流布。留下了许多遗迹。有:二祖禅刹:位于司空山主峰仰天窝,背倚峰顶悬崖,面对讲经台,左有翠岗拱抱,右有香泉潺流,天造道场,超尘绝世。二祖禅刹有二祖寺和祖师洞、祖师殿三部分组成。祖师洞称"二祖石窟" 是慧可初来司空山卓锡之处。后在石洞前建寺,俗称"二祖寺"。昔时殿宇辉煌,巍然仑奂,为禅宗名刹。三祖洞:在二祖寺后,亦称"三祖石庙"。三祖僧璨住天柱山时,尝往来于天柱、司空之间。此洞即为三祖来司空时所住。清代无相寺即二祖寺 住持萝庵曾作《礼三祖洞》诗云:
真言一道众花凋,口款供通不打招。
解脱固求谁缚汝,赚他道信小儿曹。
讲经台:在二祖寺前,为二祖讲经说法之处。清康熙贡生祝大忠撰联云:
跌坐谈经,鹦鹉传音通梵语。
居尊说法,松筠流翠滴高台。
传衣石:在三祖洞后,又称"传衣台"。由二片大石合成,仅可容纳两人打坐。有联形容其奇观:寒谷春回,居虽肘逼心无碍。慧灯光晕,坐到禅空石不灰。肘逼,是手肘逼迫得不可伸展,喻空间极小。
公元552年,慧可在此石上将衣法传授给僧璨,僧璨成为继承禅宗的三祖。后慧可独自离开司空山,北返邺都成安县(在今河北省临漳北、磁县东北)继续弘法。隋开皇十三年(593)三月十六日,不幸遇难,时年107岁。由于慧可及时传衣传法,使禅宗扎根于南方,相继传至道信、弘忍、慧能,"一花五叶",发展日盛。慧能之后,几经分化,使禅宗弘扬八荒,流传四海。慧可受隋文帝赐谥"正宗善觉大师",唐德宗赐谥"大祖大师"。这两朝君主对慧可继承佛教、创立中国禅宗的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慧可在禅宗史上的作用,正如赵朴老所说的那样:"没有慧可,就没有中国的禅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