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生一梦 于 2013-9-16 07:48 编辑
又是一年中秋时。
中秋回家,看到路边的板栗树上结满了果实,原来板栗到了成熟的季节了。
在我小的时候,政府扶贫发下来一些板栗树苗,按每家的人头分配,各家各户把板栗树栽在庄稼地里的空隙处,长大后经过嫁接而成。
“春刨树,夏刨花,秋刨栗子个子大。”后来板栗就成了家乡的特产。
那时候特别喜爱它,虽然它浑身像刺猬一样长满长长的刺,会扎进手脚。中秋节,板栗烧公鸡是每家每户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板栗,也是我小时候家里的一项收入。
今天,和我一起回家的哥哥姐姐,全副武装,准备去打板栗了,只见小哥头戴帽子,脚穿帆布胶鞋,手戴手套,大姐找来一根几米长的竹杆,拿着火钳,箩筐等,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哥哥拿着竹杆对着板栗树一顿猛打,板栗蒲一个个的落下来了,然后我们再一个个的用火钳夹着捡到箩筐里。 这些板栗蒲有些还没完全熟透,需堆放在墙角阴潮的地方,洒点水,过几天,里面的栗子就会全部变成红色,有的自己裂开了,没裂开的用剪刀一个个剥开,手上除了扎进刺,还会被剪刀磨出水泡。
看着这些被打下来的板栗蒲,思绪一下把我带到了那童年时候上山“打毛栗”的情景……
有一种野生栗子,常年生长在山上,里面的果实像珠子一样,叫毛栗,比板栗小很多,味道甜丝丝的,水滋滋的,香喷喷的。每年毛栗成熟的时候,周六周日就会约几个伙伴挎个箩筐,带把剪刀,去山上,钻进树林里找毛栗树采摘,机会好的时候,碰上几棵结得很多的树,就能摘得一箩筐,特别是碰到开了口子的毛栗,最是无比的惊喜。有时候,也需要跑到很远的山上,才能采摘回满满一筐箩。摘累了就和伙伴们找个空地坐下,各人剥各人筐箩里的毛栗,边吃边玩边闹。毛栗摘回去后,摆在堂屋的角落,四周用砖头挡起来,有空的时候或想吃的时候,就剥一些吃。那是儿时最好的零食。
放学路上,途经的一段山路,在路边经常会看到一些毛栗树枝伸出来,上面压着沉甸甸的熟了的毛栗,总是忍不往折断它的枝桠,把毛栗用脚踩在地上,来回搓开,剥出毛栗。渐渐的,上学路边的毛栗很快就被我们“赶尽杀绝”!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去山上打毛栗了。看着茂密的丛林,我也怯步了,没有了儿时的那份勇气。
童年时的欢乐如过眼云烟,那飘着清香的毛栗,那闪烁着紫色的诱人光芒的毛栗,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无论身在何地,无论家在何方,都改变不了我对栗子香的那份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