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01|回复: 3

[博览] 大顺皇帝李自成最后归宿在张家界?

[复制链接]

1210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524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发表于 2013-9-27 11: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自成的死亡之谜

关于李自成的死事问题自清初以至现在,只就死地和终年来说,已知的至少有14种说法,300多年来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案
    阿济格是当时奉命前往征讨李自成的清军主帅,从顺治二年闰六月,一连向大清朝廷送去几次告捷报功报告。最早的报告主旨是“流贼巳灭,李自成巳死,贼兵尽皆剿除”(见《清世祖实录》卷十九。后在清廷追查之下,再次送去报告,仍一口咬定“李自成身死是真,战败贼兵凡十三次” (见《清世祖实录》卷十九正当清廷信其谎报,降旨宣告中外,赞其“劳苦功高”,“宜即班师”,并祭告太庙、天地,“敬告武成”(见《清世祖实录》卷十八之时,阿济格突然变了腔调:“贼兵尽力穷窜九宫山。随于山中遍索自成不得。又四处搜缉,有降卒及被擒贼兵俱言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因遣识李自成者往验其尸,尸朽莫辨。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访。”(见《清世祖实录》卷十八继之又报告说:“闻自成逃遁,现在江西。”(见《清世祖实录》卷十九这些被录入实录的奏报,就是后来《纪事》所记李自成生死两个传闻之所本。

清廷收到后来的这些奏报,巳在宣渝中外祭告天地太庙之后,因此极大震怒,不得不给阿济格以相当严厉的惩罚。在顺治二年七月阿济格班师回京时皇帝所颁之诏谕训示,《清世祖实录》卷十九记此诏谕之内容说:“此次遣人迎劳,原以兵丁远行劳苦故也。至于王及行间大臣,本应遣官特迎。但尔等先称流贼已灭,李自成已死,贼兵尽皆剿除,故告祭天地宗庙,宣谕中外。后又言自成身死是真,战败贼兵凡十二次,则先称贼兵尽歼者,竟属虚语。今又闻自成逃遁,现在江西。此等奏报情形前后互异,以此谕众,已骇听闻,况经祭告天地宗庙,岂有如此欺诳之理?……” 在清档中有一个《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此书卷三还附录有阿济格受惩处的一道上谕,云:“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往追流贼,诳报巳死,又擅自沿边索马,且向巡抚嘱托公事,过迹昭著,巳虽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实由自取,至其子孙前俱降为庶人,削其宗籍。”皇帝有此谕旨,阿济格等班师回京之后,不但未蒙奖叙,反因欺诳等罪遭削爵之惩处,那么阿济格前次奏报李自成已死于九宫山之说,显然亦是不可信之诳语了。主帅的报功疏如此诳言欺蔽,有关李自成的生死存亡问题,岂不成了难解之谜?

南明江楚应皖总督袁继咸在顺治二年所撰《浔阳纪事》中记云“(乙酉三月),闯东窜沔汉,宁南(侯,指左良玉)告急,余躬邓林奇等屯蕲春,与楚师联络。闯扼不敢东,乃从潜、沔之沙湖出上牌州。左旅不成,贼遂南渡,败马进忠、王允成等于荆河口,武、岳大震。余度闯避重兵,必不趋武,必由岳(州)犯(长)沙。”此外,《南疆逸史》卷九、《明史》卷二百七十七《袁继咸传》也有类同记载。《永历实录》卷十三“弘光元年(1645)春,自成再败于秦,由商洛走襄樊,追兵复至,自成仓皇渡(长)江,(李)过,(高)一功与田化龙、贺锦、党守紊、刘芳亮、刘希尧、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牛万才、陈光翠、塌天豹等皆从,自白螺山至城陵矶百余里间,截江求渡。”“自成东渡,南望大江沧茫,山川缪错,卒不知所向,唯见清骑西来,则益东走,遂由巴陵北境奔入江楚界,南渐浏阳,北迄通山,东抵宁州,鸟惊兽逸,掠食千里,武岳间居民惊贼猝至,亦不知所自来。”《水历实录》卷七;“李自成为吴三桂所追,数十万骑临江求渡。”“而李自成渡江,如入无人之境”,“其部贼数十万,大掠巴陵,南至湘阴、浏阳,何腾蛟不知其为自成部贼也。”以上关于李自成渡江入湘皆为当事人所记载。

曾于清乾隆时出任澧州知州,撰之《澧州志林》,此书卷二十二中有《书李自成传后》一文,由此已可知,早在何未到澧州之前,当地就已流传着各种有关李闯王的说法,何以为“李自成实窜澧州”,石门夹山寺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永定乡志》“兵唯”中记载:顺治二年,大旱饥,袁宗第、王进才破慈利;九月……李自成余部抗清,占据永定卫城。……顺治五年清军占永定,同年,南明师堵允锡率马进忠,退止永定,与清军守备周运熙对峙,各自分屋取粮,逐户抽丁;冬,李过、高一功等退永定山中,时出时没。顺治六年八月,清军永定营游虫洪里达部击杀李过高一功部数千人,李、高退归州。”《慈利县志》亦载:“顺治十五年,闯贼余党尚结营石慈九永山中。”《永定县乡土志》亦有记载:“明季野拂自夹山寺飞锡此山。野佛为李贼余党,事败,削发为僧,竟逃天诛。”《永定县壮志》卷三地理亦云:天门山寺,旧寺在山顶之束,号云梦山,复移之西峰,号赤松山。……相传有野佛自夹山寺飞此山,野佛为闯贼余党,事败削发为僧,竟逃天诛。所书“李自成实窜澧州”,地方志记载其余部顺治二年九月至顺治六年八月先后四年驻守永定,且在顺治十五年闯贼余党尚结营石慈九永山中,野佛又何以自夹山寺飞于此,莫不是李自成的最后隐秘地在永定?


穷乡僻壤的怪事

张家界市永定区双溪桥乡徐树坡村寒水溪旁的密林中有一座规模庞大的李氏祖上坟墓,即清代忠义大夫李必之墓。墓的外围有一米宽、两米多高的围墙,墓门两进。墓志铭曰:“公乃茂禄之子……四邑(辰州、澧州、常德、永顺)七县当梁,良田千顷、阡陌云连,举火万家,慈善养孤,独以惠困,施棺材以泽枯骨,四乡设馆以治愚,纳曲艺方人,以歌尧舜娱庶民……捐军饷十万两”云云。李必的豪宅就在他墓葬的山下溪谷,从现存的遗迹来看,其规模宏阔,修建奢华,墙垣高两丈有余,房屋均系砖木结构,园内是亭台楼阁、戏台剧院,园外有前、后花园及田坎整齐划一的良田。传说那时每天向他家送粮食的人络绎不绝,以致“灶内不熄火,路上不断人”,在周围七县均有田庄驿站,共修建了1700多栋庄房,仅在双溪桥为18位管家就修建了9处80多扇砖木结构的住宅,故而这一带流传着“双溪的屋,李家的谷”之民谣。据说,那时从徐树坡到桃源去的一百多公里的山路,李家每年派工斩草护路、请石匠补修成全程石板路。沅陵县七甲坪那时修建的的皇后桥、李家沟桥,慈利溪口、大庸鹭鸶湾及沅陵洞溪的渡船,均系李家捐资修建打造。还有,当年清朝时任台湾镇守总兵刘明灯还乡大庸正遇李必过世,刘明灯都前往吊唁,如今在这一带还流传着“刘明灯点主,一步三拜”的典故,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李必在当时是一个很有钱财也是很有威望的一个人物。奇怪的是,他既不为官,也不是经商的,而且智商不高(该地流传有“稝稝数猪一双一双”的典故),这么多的钱财是哪里来的?让人觉得这人肯定有着极其隐秘的身世。

在与双溪桥乡相邻的沅古坪镇原文化站站长龚建业老人曾发现一块清初时期刻于一块青石上的“李氏方图”(即疆防联络图)。图中标有“悬鼓坪”即现在沅古坪;旁边标有“兵粮”即为囤积兵粮之所(具体位置待考);还标有“﹋﹋战墙”即军事城墙(城墙遗址尚存);以“兵粮”处为中心通往澧水、沅水的七条溪水要道上分别标注有“禄、汉、三、榛、、林、、松”等字样。在上图标注“禄、汉”的位置就是通往澧水的寒水溪。这里也就是双溪桥乡徐树坡村。在这个隐秘的山村,一条丫型溪流即寒水溪从天罗山(又叫天乐山)和古家山的中间向东北方向流入澧水,两面山高海拔900—1000米,溪谷海拔168米,溪长5公里。该村的半山坡上有一座清初时期修建的规模庞大的纯军事防御性质的城堡,城墙十分坚固,四周高近三丈、宽丈余,全是用石块垒成,占地20亩,城墙上均有枪眼射击口。城堡中有用于练兵的天塔,里面的房屋全是用小青砖和石条砌成,新中国解放初土改时这里安排了60户人家居住。现城墙相对完整,部分房屋残墙犹存,几壁烽火墙至今仍完好无损。在该城堡对面天罗山山顶修建有一座准军事性质的庙宇,占地近4亩,寺庙内有正殿、双耳房、厨膳房、天塔等,其正殿疑似宫殿,庙宇四角钟鼓楼实为哨所或碉堡,有枪眼射击口、弹药孔,其断垣残壁,遗址尚存。图中标注“三”的地方,在现双溪桥乡的高家溪,这里除建有李氏宗祠外,还建有军事防御设施的洞府,长五里,高十余丈,宽10-15丈不等,洞口外墙高4丈余,上有射击口分三排共120多个,内有石碾、水井、石桌、石凳、土灶等供上千人生活的设施若干,此洞是一夫当关,万夫难攻(现时该洞洞口被高家溪水库所淹没)。图中标注 “﹋﹋战墙”处,就在沅古坪的飞潭旁边,如今这里叫“飞擂坡”,在飞擂坡上方有一片开阔地,那里修建了一公里多长的石砌城墙,宽丈余,有射击孔,还有碉堡(地基尚存)。

在徐树坡村还有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修建徐树坡城堡、天罗山庙宇的石匠,每天有100多人同时开工,工程持续几十年,奇怪的是工匠们先后一批批的失踪,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知道到底是为谁建造的军事工程,并且几乎没有人从这里走出去。这是何故呢?而且,城堡内住的人也在某一天的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石匠和城堡内的人去了哪里呢?

据说,在天罗山庙宇修好之后的三十年左右,庙中一位长老,年逾八十,在庙塔担柴、浇油,然后双手相合,于火中坐化而终。如今,这里不仅不知这位长老的舍利子安放在何处,还有李必的祖辈的坟墓连李氏后人也不知在何处?而且在周边四县区范围内的李氏家谱或家乘中都没有关于这几人及其后裔的任何记载。

明皇宫太医院秘本《鼎锲幼幼集成》、《医方集解》、《本草精华》、《增补寿世保元》…等十七本,均盖有“明太医院藏”四方印章,其李氏后人李世龙在新中国解放初期靠这些医书行医还当上公社卫生院院长。这明朝皇宫御医用书为何流散在这武陵山中?

天罗山上的古寺庙碑刻记载:“戚六六和尚捐银2500两(第一次为1700两,第二次800两)”、……“督查监修李如炳(李自成侄儿辈)”、“四角钟鼓楼3200匹()”等字样。这古寺庙的和尚名字好蹊跷?当地一位退休教师认为,“戚”与“七”同音,“七六六”正是“李自成”三字的笔画数;李自成名“闯”,闯字十七划,每一划100两,那么第一次修建时出1700两;大顺皇朝年号“永昌”的“永”字八划,则第二次铸造瓦时再出800两。这难道仅仅只是巧合吗?

李自成魂归天罗山?

在双溪桥一带民间流传着两个传奇故事:一个是李闯王被清兵追赶到澧州安福县边界,被困山中,恰遇旱灾年,无粮为炊,急煞了闯王,夜梦一老翁出谜曰:“三人合抱一根棒,并立水井边边上,四四方方一块地,王家二面一堵墙,如若猜出字二个,千军万马吃不慌”。闯王醒后,召集部将猜谜,猜出来是“耕田”二字。闯王沉吟良久,想这翻身仗不是三两下就可以打好的了,看来要东山再起,必须从长计议,隐兵为农。于是,闯王命部属一脉潜入到澧水、沅水一带的僻乡野壤垦地置田。二个是清朝初期的某年某月一个晚上,溪口来了九只船……第二天清早只见九只空船无人要,沙滩上马屎马蹄印一路向金岩山方向(即双溪桥方向)去了。不几天,就听说金岩山一带有个李岩匠捡到一袋金砖,高兴过度仅得了神经病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今在这一带都在流传一句歇后语:“李岩匠捡到金子——寻不到岸垭地(李岩匠驻住地)”。

天罗山寺庙大门上刻有一幅与寺庙大慈大悲风格极不相称的对联,即:“壮志未酬尔等焉卸鞍马,宏愿必续吾辈岂低龙头”。此联如此气势磅礴,也绝非一般人的语气和志向,俨然帝王口气。何人在那皇朝时代敢出此联自称“龙头”?考之史籍,唯有大顺皇帝李自成的余部曾活动于这一带,难道是出自李自成?慈利高峰茅庵野拂和尚墓碑文“老禅师武夫也,生于明,终于清…战吴王于桂州,追李闯与澧水…”无论这个“追”作何种解释,都说明李闯到了澧水

葬于今沅古坪镇小溪村的李茂模,其墓碑上的墓志铭曰:“公乃自成五代裔孙先桂次子也……先桂公生于明祯宗九年燕京清河,顺治十三年(1656年)随曾祖成公(李自成)四代弃燕京,公与寒水溪先仁公乃同父异母所生……”;寒水溪密林中李必之墓志铭曰:“公乃茂禄之子、先仁之孙……”;李先桂(葬于今王家坪镇两河口村)墓志:“公生明祯宗九年燕京清河,顺治十三成公(李自成)率眷属四代弃燕京,辗转至湘,翌年分两路入沅澧之武陵东北陲……”;李茂(葬于今王家坪镇两河口村)墓志:“自成(李自成)兵败,裔孙携金带银,隐匿武陵,……”。

1644年李自成兵败燕京,将朝廷国库席数卷走。大顺军在强大的清军追剿下,1645年败走西安入楚湘,几经努力终无力回天,转战桂、黔,一路由高一功、李来亨统领入川东,一路由李自成亲率李过于顺治十三年(1656)最终又折回来到湖南的沅水、澧水流域,建寺庙、修城堡、置庄园、立庄房等分散隐居。这样,其所带部分精兵分散隐驻在慈利高峰、沅陵七甲坪及大庸(今永定)悬鼓坪(今沅古坪)等地,基于东山再起的目的也好,还是保全身家性命也好,李自成携其心腹侍卫及家眷隐居在上述等地的中心地带并且是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抬头一线天,俯首一条溪,山高皇帝远,万事无人管(此地当时是澧州府、常德府、辰州府、永顺府四府结合部),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加上一夫当关、万夫难开的军事堡垒,这里正是子孙藏匿、避免追剿的好所在。也只有在天罗山一带僻处山陬建这具有防御功能的乡野小庙和深处密林的山间军事城堡,惟其如此,所以才能让一个语音难晓而面貌狰狞的野和尚(戚六六)及其家人和亲信一隐而不知晓。

所书“李自成实窜澧州”,也就有了石门夹山禅隐之说。然而,史料记载,当时的湖南石门县,正是明清两军征战频繁的军事前线,更何况所谓 “楚南名刹”石门夹山寺并非僻处荒陬的野寺破庙,李自成又如何能在夹山寺中藏匿而不被察觉呢?李自成禅隐夹山之说,也就不足为信了。

这样的话,那天罗山寺的“戚六六和尚”极有可能就是李自成,天乐山庙宇及徐树坡军事城堡为李自成的藏身之所及指挥中心;在天门山寺(天门山与天罗山可相互遥望)当过主持的野拂和尚该是李自成的心腹侍卫李二(作为李自成的心腹侍卫,武夫李二年龄小李自成20多岁,当时拜在夹山寺“奉天玉和尚”门下取法名野拂和尚,曾频繁活动于大庸、慈利、石门一带,实以和尚的身份出现则方便为李自成传达命令);寺庙督查李如炳就是大顺王朝的秦王李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10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524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1: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san 于 2013-9-27 11:55 编辑

CCTV 10   李自成宝藏之谜


天门寺寻宝之旅:

http://bbs.itongcheng.com/thread-2108079-11-1.html


关键字:
张家界市永定区双溪桥乡徐树坡村寒水溪旁

慈利县四十八寨李自成屯兵遗址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10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524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1: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san 于 2013-9-27 12:01 编辑

慈利县四十八寨李自成屯兵遗址

在慈利县广福桥镇大山里,大顺军为什么要修建近百座庙宇呢,庙中供奉的武将是谁呢,李自成的宝藏是否隐藏在此,至今无法说清。不久,在兰州榆中县青城镇,发现了李自成家族的家谱,家谱中透露,李自成兵败后,来到青城隐居,一直活到八十岁。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通往张家界核心景区的门户,湘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连接湘、鄂、川、黔、渝的枢纽。拟开发的四十八寨李自成遗址项目区位于慈利县广福桥镇境内,地处两市四县结合部位,距张家界核心景区武陵源95公里,距慈利县城41公里(规划中的隧道打通后仅15公里),距石门县城15公里,距临澧县城39公里,距桃源县城105公里,距常德市区79公里,距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81公里,距常德桃花源机场85公里。东贯蒙泉湖,南邻桃花源,西依五雷仙山,北连夹山寺古刹,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该项目区境内,山水相依,气候宜人,风光旖旎,举世堪绝,闯王足迹,处处可寻,金戈铁马,隐约再现,融惊、奇、壮、美于一体,纳天地灵气于一方,实乃宝地、福地,大有无限开发价值之胜地。这里自然风景迷人,文物胜迹众多,生态环境保护良好。120多座气势磅礴,拟人似物,神态各异的奇美山峰,五条蜿蜒曲折,支流纵横,堪称零污染的常流清溪和闯王李自成根据义军编制,依山就势所建48座苍芥雄奇的山寨,以及因军事防务和生活自给需要,在山寨及驻地周围,拦关设卡所造36宫72殿与劈山移土所开垦的近8000亩军粮田相映成辉,浑然天然。组成了方圆约37平方公里的聚山、水、石、寨、洞、桥、林、田、庙、花、鸟、兽样样俱奇的人间仙境。境内最高海拔976米,最低海拔101米,年平均温度12.57℃,年平均降水量约1290毫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
    这里既是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区,又是闯王李自成抗清兴国的根据地,同时还是久负盛誉的道教圣地和革命老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胜迹遍布,令人流连忘返,催人激发奋进,多少文人墨客无不为之惊叹倾倒。2006年底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旅游资源普查统计:境内旅游资源共有8大主类,24个亚类,63个基本类型,432个旅游资源单体。该项目区整体被评定为4级优良旅游资源。其中最具开发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和遗址遗迹有:城门寨、探子寨、皇冠寨、秦角寨、响水寨、梅兴寨、星德山、五指峰、老棚竹庄、三王峪、陈家峪、向家湾、珠宝湾、和尚湾、炉头湾、七湾溪、太坪塌(村)、大王庙、三元宫、万寿宫、秦王宫等50余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10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户外运动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524

2011年度优秀会员激情之星钻石会员自我鼓励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2: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谜团:李自成有唯一直系后裔?
    关于李自成起义兵败后的子嗣沿袭,历史上并无过多的文字记载。按民间记载,李自成是没有儿子的,于是,这种说法让史学家对李自成后裔的研究多了几分犹豫。然而,几年前在富县太平村发现的一本《李锦家谱》却有改写历史之意。
    据史料记载,李锦就是李过,李自成侄。李过,又名李补之,出生两个月父亲就去世,其祖父李守忠(李自成之父)嫌孙子一出世就克死儿子,便给他起名为过。1645年李自成牺牲后,李过与高一功等联明抗清,改名“赤心”,率部转战两湖、广西等地。
    李过长到3岁,其母改嫁,由李自成父母带大。虽然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但李自成比李锦只年长4个月,他们从小一起生活、习武、上私塾,一起南征北战,是李自成的得力大将。
    2004年,祖籍太平村的李志强,从深圳退养离职返乡续修家谱时,意外发现了一本《李锦家谱》。
    “村里人起先不知李锦为何人,后无意从家谱的序言中发现‘李锦’的后裔是米脂李自成的亲族。随后我前往米脂县李自成纪念馆查对,确定了李锦就是大顺将军李过。我们家族中向来有‘顶门’一说,就是没有儿子的可以找亲族中别家男孩来做孩子,经常出现 ‘一子顶两门’的现象。李自成没有儿女,李自成哥哥的儿子李过就来顶门,应该算是和李自成有直系关系的。”李志强讲述道。
    李志强自称是李自成的第十五代孙,在发现了《李锦家谱》之后,在此基础上他将其修订成为《李自成家谱》。
    李志强曾查阅过很多书籍中的 “巧合”,也让他本人不得不相信自己就是李自成的后裔:《明季北略》记载的李自成生日,与太平村李自成家人为其过的生日——农历四月十五相近;太平村李自成家人传说李自成的乳名叫 “闯儿”,竟然和《明季北略》记载完全一致;而与太平村李自成家人同住一村的惟一外姓石姓人家,也是李自成舅父家的后裔……
    据李志强介绍,太平村里至今还存有两幅清朝光绪十四年制的 ‘神轴’,又叫‘阴轴’。神轴是在没有祠堂的情况下,太平村人用布绘制灵位名字和阴轴内三世先人的画像供后世子孙祭拜,每年春节、清明祭祀完毕后用阴轴顶端的木轴卷起收藏于家中。现存的两幅神轴是五世李成果和三世李飞的,保存较为完整,制作年份估计是在清光绪年间。五世李成果的神轴与家谱上记载的李成果支系人名是一致的,而且两幅神轴的制作工艺精细,画面场面大气豪华,有皇家气派。尤为重要的是,两幅神轴的中心供桌帘面上均绘有龙腾图案,这在等级森严的清代社会中,尤其是清朝,一般平民百姓是不敢绘制龙的图案,只有皇帝、王侯才有这个专利,而且龙的图案也很有讲究,五爪龙代表皇帝,四爪龙是王侯。而太平李姓的先祖之所以敢在神轴上绘制龙,可见其身份之特殊。
    “现在村子里95%的人都姓李,现有李姓子孙1200多人,几百年来辈次不乱。我自小就听祖辈们说太平李姓是李自成后人。”李志强清楚地记得,1964年,在他10岁那年的清明节,他与在外地工作的父亲一同回乡祭祖时看到他们参拜的先祖像头戴风雪帽,穿风雪衣,脑后还吊着个缨子。他曾好奇地问过年长的大妈,大妈说,这就是先祖李自成。后来他也听族人们说,太平村的李姓子孙,都是李自成的后代,是他的侄子辈传下来的,从陕北逃荒过来的。
    李志强还算了一下:“如果按照每代人20年来计算,现在太平村的第19世是16岁,所以至今太平村李姓从一世李锦算起,已有396年了。历史记载,李过与李自成同岁,李自成只比李过大4个月,而明年是李自成400年诞辰。这与家谱是完全吻合的。”
    相传,“文革”之前太平村中曾有一座显身庙。在它被毁之前,显身庙非常壮观,酷似宫廷建筑。显身庙里曾供奉着两尊清代光绪年间铸的神像,是显身爷爷和娘娘像。这个显身爷是太平李姓专门供奉的神,周围方圆百里再没有一个村子的人在敬奉它。对于显身爷的来历,村里有人说是李自成,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也说他叫“吴言”,是战国时的伍子胥的化身。
    李志强在1972年回老家时曾亲眼目睹过这两尊神像。他认为,显身爷怀抱一符锏,伍子胥是文官,不大可能会怀抱符锏,神像背后还铸有‘忍’、‘隐’两字,是不是说明显身爷对当时满清政府的态度?而且太平村每年还要在农历四月十五给显身爷过生日,这是从上辈传承下来的。每年的这一天,村子里都要杀猪宰羊,正午12时准时燃放鞭炮,家家户户携带酒菜、供馍到显身庙里祭拜。几百年来,太平李姓每年还要给显身爷‘穿衣’一次,新衣由村里妇女们手工制作,帽子是风雪帽,衣服是风雪衣。这身行头都与李自成相似。可惜的是,这两尊像原件都被人盗走,现在太平村里的显身爷像是一尊膺品。
    李志强介绍,李自成是西夏王李元昊之后,是党项民族拓拔氏。至今,闯王后裔仍保持原有民族特性、相貌和 “秃发”习俗,尤其一些老人。村里的人大多体格强壮,力气大,男丁习武之风较为普遍。村里有这样一个传说,过去太平李氏有一人去卖粮,走在路上,看见来了四五个强盗,此人挽起裤子,露出大腿,将吃红的烟锅子放在大腿的皮肤上磕烟灰。火红的烟灰在大腿上直冒烟,抹去烟灰,大腿面毫无烫伤,吓得强盗扭头就跑。另有说太平李氏一人用驴驮一麻口袋粮食,遇到险要狭窄路面时,驴不敢走,他一人用肩扛着粮袋,一手抱起驴走过去。
    祖辈们一直口传,太平李姓最早是山西洪桐李迁移来的,这与李自成的祖先不符。因为李自成出生在陕西米脂,米脂李姓分甘肃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李自成家族属太安里二甲李氏。李志强估计,这很可能是当年李自成兵败后,太平李姓为避清兵杀难,不敢说是太安里二甲李,而故意说成是山西洪桐李。据陕西米脂李自成纪念馆原馆长申长明考证,历史上就有李自成老家在清军杀难中偶然逃生的‘李剥皮’,不敢承认自己是太安里二甲,而改隶为万丰里三甲的情况。
    探访:走进神秘的太平村
    太平村因扑朔迷离而显得格外闭塞保守,村东头桃树园沟咀处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土城堡,村中有两棵千年古槐,北头的名曰“凤槐”,直径有2米之长,约15米高,树枝盘绕交错,枝茂叶繁,挺拨耸立,远远望去真像一只凤凰站立在村头;另一棵古槐毅立在村东北进村口处,似一条飞龙腾空而起,像卫士一样昂首挺胸地守卫着太平村民。整个村庄一街两巷的布局,依稀保留着类似北京四合院式的建筑风格,神秘而古朴。
    据《富县地名志》记载:“太平村,宋高宗建贞元年(公元1128年)金康王南下时此村因战争废弃百余年。明末,李自成起义后,家人为避杀难逃到这里,起名曰太平村。”
    83岁的李黑保老人是太平村李自成家族的族长,自称李自成的第十四世孙。他对我们说:“多少年来,关于我们家族的事情,一直是口口相传,对外保密的。”他指着街边的房子,介绍道:“这里的房子许多都是很气派的四合院,路北全是两进院,路南全是三进院。和周围地区的黄土高原上的民居明显不同,先人们对此的解释是,闯王曾经在京城做过帝王,来这里的闯王的随从将京城的四合院建筑风格带来了。”
    据老人讲,太平村从李自成的侄子李锦家人入住,从一世李锦到此时共19世,辈次不乱。从人口和传世来看,太平村李锦家人约有300余年历史,而方圆村庄均是千年以上的历史。据说最初只有石姓、卢姓几家住户,李锦家人从峁城进村后,石、卢几姓逐渐退出村子。
    在采访中看到,现在村里虽然修了宽阔的公路,交通相对便利,但除了上学与外出打工的以外,经常外出的人寥寥无几,人们总喜欢呆在村子里,几乎与世无争。村民解释,太平村人行事一直十分谨慎,一般不轻易外出,即使走亲戚也不愿暴露自己的行踪。总是踏着晨曦出门,披着暮色回村。说不清为什么,数百年来的一种习惯。
    有村民说,每年拜年前,村里人都要先到“显身庙”给爷爷拜完后才能给自己家人和族人拜,而且他们的神一般不在庙里供奉,而是被藏在村民家里,庙里只留下一个神位和一顶精巧的空轿子。到了年初的祭拜大礼和给显身爷过生日或是穿衣时才被请回庙里,完了之后还要被村民抱回家里藏起。祭拜的方式也很奇怪,在场的中老年人口里不停地念叨着“爷爷,我来给你敬香,我来给你送纸钱,你老人家收下”、“我们来看你了”,还不时地发出叹息“唉、唉!爷爷是个落难的人啊”。气氛凝重悲凉,就像是参加一个至亲族人的丧事葬礼。每年大年初一,要先到“显身庙”给爷爷送年饭,才能自家吃年饭。他们还有祖传的礼仪,类似宫廷,很特别。
    太平村民的长相有些西北少数民族人的特征,高鼻子、深眼睛,前额微突,面部轮廊明显。村民说,就连他们也纳闷,为什么自己和其他村的人长像不太一样?
    据一村民透露,太平村还有人藏有永昌钱币,仅村民李录全一人就藏有6枚,都是上辈遗传的。还有村民说他曾在一村底下挖出的铜钱中有十几枚都是永昌钱币。永昌钱币是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农民政权称王后,铸造发行的一种货币。李自成兵败后,一般平民百姓迫于清政府的压力,不敢收藏永昌钱币,只有李自成的家人和崇拜者会冒天下之险收藏,以做纪念之意。
    存疑:“显身爷”是李自成?
    仅凭一本《李锦家谱》和当地的一些风俗、传说,就能断定陕西富县太平村的李姓子孙就是李自成后裔吗?
    疑点一:据历史记载,李自成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十一日,即阳历1606年的9月22日这一天。但是太平村却是在每年的4月15日祭拜“显身爷”,也就是村民说的“给爷爷过生日”。因此,在日期上是有出入的。
    对此,李志强的解释为李自成的生日应在4月15日,因为历史记载李过(即李锦)与李自成同年,李自成年长李过4个月,而且二人长得很像,这样推算来,若李自成在8月过生日,那李过的生日往后推4个月,与李自成同年的几率就不大。但是如果按太平村民世代祭拜的日期为准,李过与李锦就完全可能是同年的。而且民间还有李自成生在5月的说法,这与4月很相近,所以4月的可能性比较大。
    疑点二:顾诚的《南明史》第32章则说,李来亨是李过的养子。而在姚雪垠的《李自成》等历史小说中,则称李来亨为李过的儿子。李过于1649年在广西南宁病死,义子李来亨代领其众,继续斗争。李来亨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物,在1962年续修的《李锦家谱》中,竟然找不到这个人的名字。但是,而《李锦家谱》中记载的李锦的两个儿子李仲学、李仲爵,历史上并无记载。
    李志强解释,他在湖北考察时,见到一个石碑,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有清涧李来亨,清涧是榆林的一个县,而李自成的家乡在米脂,所以说明李来亨是李过的养子。李仲学、李仲爵二人是李锦的儿子,但这二人并不是武官,所以历史并无记载,只是在家谱中写入了他们的名字。
    这些疑点还有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考证。毕竟,历史是严肃的。
    未来:永不言弃的寻根路
    “太平村有很多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近些年,李志强一直在做李自成的学术研究,想把李自成文化发扬光大,确实为研究李自成做出了很大贡献。《李锦家谱》的原件在富县档案馆里,家谱中的内容确实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我看过复印件。但是这个家谱并没有经过史学家的严格考证,也就不能因为这本家谱而断定这个李锦就是李自成的侄子。”陕西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李登第说:“要想确认这一点,要请历史学家进行考证,在纸张、墨迹、言语等方面进行判定。”
    李登第介绍,李锦的后人兵败以后在云南落脚,这个家谱仅仅是李锦的后代在回到陕西后写的,而李锦本人并没有回陕西。他并不认同李志强把《李锦家谱》编成《李自成家谱》。如若这本李锦家谱被证实是真的,也应该是李锦的家谱,这样一来,太平村的人就不应算是直系后裔,确切地说应是李锦的侄孙。就算把李自成编入李锦家谱中,也应该在家谱中强调李锦和李自成的关系。
    他还补充道,李志强在编家谱中把李自成说成是李继迁的后代,这样一来李自成就成羌族人了,这是现在史学界还没有确切认定的。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记载:“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记载:“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
    这些都只能说明李自成在西安建都时,只是自封李继迁为世祖,长得像有些西北少数民族人。李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这是历代专家学者不争的观点,从地域上来讲,那里也曾是李继迁屯兵之地。但是没别的旁证,我们不能妄下结论。
    历史总是扑朔迷离的,其实,人们回顾历史,往往最想弄清楚的,就是自己从哪里来,通过前人遗留给世人的可供追忆和缅怀的载体,探寻自身的来龙去脉,表达对历史的眷顾和尊重,在潜移默化中唤起一种归属感。
    李志强说,虽然太平村的有些历史还有待考证,但是他会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为自己的先祖尽一份微薄的力,也为族人的心寻找一个归宿。(陕西日报 2009-04-13 杨静 张馨月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