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
研究证明,人体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遗传因素之外的25%的外在因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
二、营养是孩子身高发育的物质基础。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必须不断由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素作为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素缺乏或过剩(如蛋白质摄入过剩)等不合理的膳食,不仅会影响发育,而且会导致营养不良及各种营养缺乏症。长期营养不良影响骨骼的成熟程度及其长度,使骨骼在愈合时达不到应有的长度而形成体格矮小。
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鱼肉、蛋、奶等富含赖氨酸的食物。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试验说明,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
三、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最有力因素。
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经常锻炼的小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全面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的功能发育,而且在合理的营养下可以促进体格的发育,尤其是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而且,体育锻炼有利于平衡骨骼及全身的钙磷代谢,加速矿物质在骨内沉积,使骨密度增加。长期锻炼者的骨骼直径增粗,骨髓腔增大,肌纤维增粗,从而使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发育更加迅速,速度、耐力、肌力等明显提高,动作反应更加准确和灵敏。
四、深度睡眠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得最多。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
五、身高与性成熟早晚也有关系。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六、心理、情绪、精神等也影响身高。
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
七、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长高的重要因素。
合理安排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习惯,可以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和适当的学习时间,定时进餐及充分睡眠可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例如,因为夜间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3倍以上,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在饮食上尽量让孩子远离零食,避免因为零食摄取的太多产生的饱腹感,而不吃正餐,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