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84|回复: 2

[影音分享] CCTV3 《印象中国》 电视诗歌散文 存档分享

[复制链接]

1210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690
鲜花(80) 鸡蛋(0)
发表于 2013-10-6 19: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nsan 于 2013-10-7 10:49 编辑

                                     CCTV3 《印象中国》  电视诗歌散文 存档分享
zx1.jpg

       非常喜欢CCTV3 《印象中国》这个栏目。里面的诗歌散文融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情操于一体,其优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和大师级的磁性朗读,使我们的血脉跟随诗歌散文一起流动,久久不能平静。

      在改革的经济大潮之下,CCTV亦不能免俗,改版成了内容大杂烩以歌乐产地介绍为主的《乐游天下》,在音乐频道播出,人气下降不少。

CCTV3 《印象中国》

CCTV3  电视诗歌散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10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690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9: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san 于 2013-10-6 20:29 编辑

2010年前的节目很难搜到,俺费尽心机将几个经典的搜集如下:

1. 电视诗歌散文《春之歌》 (去括号打开链接)(上)==
                                                                 (中)=http://player.56.com/v_Mjg3NzE5MDQ.swf=
                                                                 (下)=http://player.56.com/v_MjExOTU3MDM.swf=

优秀影视片的解说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解说词的表现力具有思考的深度.
(字幕)“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解说词)纸鸢就是风筝,飘飞的风筝仿佛是第一个报春的精灵,辽阔的原野任它驰骋,蔚蓝的苍穹任它飞翔。它用舒展的翅膀、轻盈的舞姿在召唤,召唤大地深处泛起的新绿,召唤桃李枝头爆开的嫣红,召唤蜂飞蝶舞,召唤杨柳青青。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文字延伸了画面,扩大了信息含量,补充了画面不足,挖掘了画面内涵,渲染了春的气氛,提炼深化了纪录片的主题——放飞风筝的孩子们的手中牵引着的是缕缕的情丝,而这缕缕的情丝正是人们对春天和生命的无限憧憬和眷恋。他们不仅仅是在放飞风筝,也是在放飞生命的春天。
电视语言文字要根据纪录片的题材及所表达内容的不同,撰写与之相适应的解说词来提炼画面表现的内容,引导观众的思路,调整观众的心理,从而使观众从电视纪录片解说词与画面的自然、和谐、统一的完美结合中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

                                                               
2. 电视诗歌散文《岁寒三友》(去括号打开链接)=http://player.56.com/v_MjExOTQ2MzM.swf=

3.电视诗歌散文《江南雨巷》(去括号打开链接)=http://player.56.com/v_MTgwNjM5MDI.swf=

4.电视诗歌散文《魂兮归来话端午》(去括号打开链接)=http://player.56.com/v_NTE3NTUzNDU.swf=
                        http://www.56.com/w94/album-aid-8096769.html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10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690
鲜花(8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9: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san 于 2013-11-3 19:22 编辑

电视散文—— 阅读与欣赏 [唐]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文学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这里却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中心主旨为诗人寄情于山水,追求心灵宁静和高洁人格的志向[5-6]。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他这类题材的诗,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山居秋暝”,听来多么地宁静安逸,细读之后即可浮现出一幅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等几个悠然意向;冠以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基调,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副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并由此点明了时间、地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副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静雅的山间月野图。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一些无邪的姑娘们洗罢一副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以动衬静。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表达心志的诗句: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秋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这一方面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思。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写景生动而富有情趣,意境空灵清幽,韵味无穷。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