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晴岚和尚 于 2013-10-10 07:57 编辑
上次在市佛教协会碰见金神镇广渡庵的妙云师父,师父说让我什么时间有空去庵里坐坐。虽然口头上答应,但真要过去自己也没有办法定下日程。今天终于偷得浮生半日闲,于是决定去趟广渡庵,其实这座庵子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非常熟悉,因为我有一个亲房外公就曾在广渡庵,是否剃度?是否任当家师父?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不得而知,影响最深的就是亲外公每次来我家,父亲都给他准备些青菜豆腐,他吃完后,总要用指头蘸些菜汤在桌上写字,那些字当然不是我所能懂的,可我永远记得他所说的那句青菜豆腐保平安,就是现在,这句话也还是受益的。每次这个时候母亲免不了要怪责几句,这恐怕是我最早接触的一位寺庙师父,后来自己走上信仰佛教的道路,是否受其影响,我也不是很清楚。 车子刚驶上崭新的开发区龙池路,一小股从夏天遗留下来的燥热,仿佛打家劫舍的土匪,就迅速拦截过来,把我从秋天高远的峰顶上掀翻,嗅着秋浓厚的气息继续返回到夏天短暂的行营。大把地阳光把金黄色的稻穗镀得愈发明亮,三三两两的闲雀吹着秋天的鸽哨叽叽喳喳地随我一起前行,很快抵达金神。从孙桥村部向右,一条狭窄的水泥路蜿蜒着,引领我们走向广渡庵。 广渡庵坐落在金神镇松桥村的大河边,始建于元末明初。与几年前来过的大相径庭,过去那种象征式地牌楼山门已经拆除,取而代之地是一座崭新地天王殿,门楣上镶嵌有广渡庵的石刻匾额,朱红色大门上写着龙盤佛地,虎护禅林八个大字,两旁书写有“广济众生天眼恢恢分善恶,渡过苦海银河滚滚育灵胎”的楹联,大门两边的墙壁上有四块功德碑,殿的正前方新修建有放生池。其实我还是很喜欢过去广渡庵的那种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历史一旦中断,就无法复原,毕竟每个人心中的广渡庵都不一样。 进入天王殿,弥勒佛依旧笑吟吟地迎接着我,两边供奉四大天王,可能是刚请过来,来自太湖的工匠正在描金。穿过天王殿,看到的不是佛祖,而是万年公,俗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此而来,左边供奉麻神、痘神、送子三尊娘娘,右边供奉药王菩萨。过去来这里,妙云师父的母亲就坐在这进殿里折着元宝,彼此曾经聊得非常地投缘,没有想到再来这进大殿,老人家已经安详舍报,往生西方。继续向里,是一座收拾得非常干净地院落,树木花草把大雄宝殿映衬得难得地庄严,金黄地琉璃瓦在秋阳地照射下发出金色地光芒,左右是对称地两座小楼,分别是观音殿与地藏殿。繁星点点的桂花与檀香的气息调合得恰到好处,让人瞬间安静下来,通体透明,此刻,面对佛祖,我只想做一个扫尘的沙弥。 就在我享受着宁静带来的片刻美好时候,妙云师父从寮房走出来,看到我非常地惊讶!我熟悉桐城很多的僧尼,和她们都保持着多年的方外朋友关系,妙云师父是其中的一位。合掌问候师父,来也没有事先通知,很不好意思。一盏清茶,拉开了我们的话题,师父,记得上次来你对我说,汪施主下次再来广渡庵的时候可能就是另一种景致了,确实,在师父的带领下我感觉到广渡庵正在发生的变化,道场更加庄严了。师父说那次来由于忙也没有对我说起广渡庵的来历,今天就给我简单地说说,她说玉咀到金神墩有一条河,日有千人划桨,夜有万盏明灯,那时候的广渡庵就坐落在这河边。佛门广大,常渡有缘之人,这大概就是广渡庵能留存下来真正的含义。 由此也谈到师父的母亲,还有我那早已故去的亲房外公,话题在茶的过滤中渐渐地淡去,唯独这庵在坚守着最后一捧虔诚,那是前世浸血的花朵,开在古老的金神墩河边。聆听远去的桨声,灯依旧照亮渔人回家的路程,其实不需要佛渡,人心自渡。接着,妙云师父说陪我在庵内转转,几个老居士也凑过来跟我们一起走在安详的菩提时光里。 微风吹过,树木交耳,无论何时,广渡庵始终都怀着初建时的心愿:广渡有缘之人,脱离苦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