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梧桐书屋 于 2013-10-16 11:42 编辑
(二)游览乐山大佛 98年9月18日,星期五。连日来,绵绵阴雨,峨眉山的初秋,雨量依然丰沛。按会议的日程表,上午游览乐山大佛。 早餐后登上大巴,沿途需穿越峨眉山市。驶出市区,汽车奔驰在四川平原上,约摸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旅游目的地——乐山市。以好客闻名的乐山市教育主管领导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安排导游引领我们一行游览了乌龙山和凌云山景区。闻名中外的乐山大佛便坐落于凌云山上。大佛坐西朝东,面向岷江。如果您从远处看凌云山岚,亦如一尊硕大无朋的“卧佛”,真所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我们一行70来人,沿着凌云山的弯弯曲曲的被苍翠的灌木和高大乔木遮被的山道,先上山复又下山,登船。溯江而上,先从岷江中仰观大佛,再登岸近瞻佛的尊容。佛像高度和山相等,据测为90米。费90年功夫开凿而成。大佛是盛唐时代的代表作品,彰显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那恢宏的气势,那安详雍容的丰采,正是那个时代的神韵华彩。匍匐于大佛足下,我、黄伟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熊江平总编拍了一张合影照片。 此处游人如织,移步换形,步步有景。但因是集体行动,过久的逗留是不允许的。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沿佛像左则的山崖向山顶攀登。山顶有一处留给游人拍照的坪地。佛像的面部你是触摸不到的,但拍照时你可以作出用手触摸大佛眼、耳、鼻的姿势。当地摄影师的广告语是:“摸了佛的眼,我佛将赐给你以聪慧;摸了佛的鼻,我佛将保佑你财运亨通;摸了佛的耳,我佛赐福于你。”我想,我就祈佛赐予我幸福的生活吧,故此,在此处留有一张触模大佛耳朵的照片。 转过“乐山大佛”的园林,与之毗邻的是座规模恢宏的五百罗汉堂。导游说:如果你依自己的年龄为限,任选一尊佛像作为起点,最后数到的那尊佛像,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依着导游的引导,我选定一尊佛像挨个儿数去,当到了第41尊时,看到的是一个笑容可掬、姿态雍容的罗汉,难到他就是我的“本来面目”,我有些震撼,更有些不信。于是,我又再数了一次,可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这次我看到的却是位神情凝重,正陷于沉思中的智者。第二次的“本来面目”,使我陷于更大的疑惑不解之中,且久久不能抹去。 走出五百罗汉堂,稍一回首,眼帘映出“回头是岸”四字,不禁引起心灵的一丝震颤。 俯瞰东南方向,只见从北边流来的岷江与从西、西南方向流来的青衣江、大渡河在此处会合,从水流的来向看去,三股水有混浊、红黄、碧青三种不同的颜色。汇合混同后的水流,依然被称作岷江。它在更远的地方与另一条大河金沙江会合,从而汇合成更加波澜壮阔的巨流——奔腾万古、昼夜不息的长江。 导游介绍,就在江对岸,国家核能研究所的一个试验室,正在研究核能的和平安全利用的重大项目,人类人口的剧增和人类不节制的生活方式,使得人类的发展难以持续,人类如要延续,必须作出选择。大佛在向我们微笑呢! 有诗为记: 三江会聚佛光眼,混黄清色分明见。 静观滔滔流不尽,大佛巍峨矗心田。 回到临时寓所——四川省教师之家,余兴未尽,同一河南会友同游西南交大峨眉山分校。归途中,忆起《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不禁浮想联翩,千年之前的李白不也是在这个季节,来到峨眉,观赏此山的半轮秋月后,为青衣江的激流所感,便连夜从清溪驿出发,穿越三峡,离开渝州的故旧友朋,去中原寻找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吗?而我,有幸游览此地,后天,便也要沿着李白的线路离蜀回皖了,虑此,不禁又生出一丝惆怅来。何来的留恋与眷顾呢?是对峨眉的山水与月光?抑或是对这来自全国的会友们,对即将成为历史的中国式的中等师范教育的终结吗?都是,亦不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