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生一梦 于 2013-11-27 19:13 编辑
父亲的钓鱼竿
那年,父亲退休了,不谙农活的他,迷上了钓鱼。八几年的农村,还没有如今这样现代化,经济也不宽舒。像那钓鱼竿和钓钩等都只得靠自己动手制作。 记得,父亲从他的学生家要了两根竹子,用母亲的缝衣针弯了几只鱼钩,把鹅毛的梗剪成一段段的穿在尼龙线上当浮子,就这样,亲自动手的他拥有了两根钓鱼竿。 这两根钓鱼竿,父亲当做了宝贝。除此,他还托人从城里买来了钓鱼的工具书。以后的日子,父亲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扛着他的钓鱼竿怀揣着钓鱼工具书,转战在各个池塘河畔。 天天在野外的日晒雨淋,时间不长,本来很白净的父亲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鱼没钓得,人却晒得像个非洲人,母亲很是心疼不已,更担心他在外面遇上不测。所以,经常阻止父亲出门,于是家庭里就有了争执,争执一多就成了吵架。每当我们子女回家,老两口抢着向我们诉说对方的不是。 作为子女,我们总是希望父亲退休后的生活过得充实,更希望父母亲和谐幸福。父亲平时对我们子女很是严肃,很少有交流,我们从小有话都是跟母亲说。这次,在钓鱼这件事情上,他放下了严肃的面孔,在我们小辈面前露出了低调,很想要求我们去说服母亲。 我们左右为难,父母都不是我们能够说服得了的。母亲说到动情处,就要动手折断父亲的钓鱼竿。父亲就像护卫国土那样挺身保护在钓鱼竿旁。矛盾越来越升级,我们也害怕父母亲因为这事而伤了感情。 为此,我们姐弟几人召集在一起,特地把父亲钓鱼之事摆上了桌面。首先,我们说服母亲,让她对父亲作出了退让。都认为父亲退休后不会打牌,没有点爱好是不行的,那样会烦闷会生病,大家都要求母亲应该尊重父亲的爱好。听说,烦闷,孤独,没有精神寄托也会生病,母亲马上不做声了,父亲脸上有了喜色。 接着,我们劝说父亲出去钓鱼要选择时间地点,晴天出去,阴天或太冷太热都不要出去。有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只为散散心,钓不钓到鱼是次要的,不能让母亲太担心。一致声明,母亲的干涉是有道理的,是出于对他的爱护,也是我们做子女的担忧和关心,说得父亲无言的接受了我们所提出的要求。 此后的日子,老两口再也没了大的争执,母亲还经常帮忙给父亲挖蚯蚓做鱼饵。然而,父亲的钓鱼技术始终无长进,无论他怎样的努力,小桶里从未装过像样的鱼,无非几条小仓条儿在里蹦跶。父亲觉得自己在母亲面前很没面子,母亲反而安慰他不要着急慢慢来。 有一日,父亲拎回了足有五斤大鲫鱼,母亲以为是买的。父亲喜滋滋的告诉说他今天碰上了自己以前的学生,那学生在城里工作,星期天几个人一道来乡下钓鱼。说那学生钓鱼就像捉鱼一样,一下子就钓一条,不一会功夫就钓好几斤,这鱼是那学生送的。 “为什么那学生钓鱼的本事那么大?”对于母亲的问话,父亲却感觉出,母亲的言下之意是在笑他笨。不服气的说:“那学生的钓鱼竿就像玉一样,赤亮,还能收缩自如,钩子,线,饵都是买的,先进得很,听说那竿子要好几十元钱一根呢!” 钓鱼还有先进的工具?这对于母亲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当时父亲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几十元,还有一个孩子在读大学,其他的子女也还是在艰难中奋斗。不可能有谁拿得出钱来,去买那几十元的钓鱼竿供父亲“奢侈”。 这先进的钓鱼竿对于父亲来说,如星星如月亮般,只能是可想可望而不可及。每日里,仍然扛着那自制的钓竿,立在河边塘边。 自从父亲见识了那如玉的钓鱼竿后,他那钓鱼的热情似有了变化,逐渐的不太愿意出去了。母亲感觉出父亲那钓鱼的兴趣已低了下去。然而,没办法,在贫困面前,兴趣是没有地位的,父亲母亲都知道。 没两年,父亲被查出了胃癌,且到了晚期。大家都瞒着他说是胃溃疡。住院治疗期间,全家人都忍着内心的悲痛,在他面前尽量表现出乐观的样儿。眼见父亲如那熬干了油的灯般即将熄灭,我们的内心如锥刺样疼痛。我们陪伴在父亲身旁,说些他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以此来转移他的痛苦。 点滴已经打不进去了,父亲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只是还有一口气在。几近昏迷中的父亲,突然清晰的说出话来,要我们扶他坐起。那天是中秋节,他说自己要是熬过了这中秋节,就会好起来,好了后还出去钓鱼,再钓鱼一定要买一根好钓鱼竿,就像玉一样光滑的能收能缩的钓鱼竿。所有围在旁边的人都知道,父亲这是在回光返照。都强言装笑说,等他老人家出院后,要买最好的钓鱼竿送给他。 多日没进一滴水的父亲,喝下了几勺水后,安然睡去,再也没醒来。这个中秋节对于我们全家来说,天上的月亮是暗淡无光。 三十年已过去,每当我路过卖鱼具的商店时,心中都有一种隐痛,一种无法治愈的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