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冲王屋寺回城的路上,突然想去挂车河的万缘庵,知道万缘庵是通过王屋山普同塔上镶嵌的白石捐造碑,上面刻有清康熙三十六年岁次丁丑中秋月吉旦,万缘庵僧碧浪捐资造。字迹清晰可见,毋庸置疑,这座普同塔就是这位叫碧浪的僧人捐资建造的,那万缘庵在哪里呢?后来住在陶冲的一个叫胡子的网友告诉我,万缘庵在原挂车河镇的万元村,离这相隔不远。所以后来我专门去了一次万缘庵,从庵里的护法居士那得到证实,碧浪禅师原先确实在万缘庵当主持,后因在陶冲江岭修行的师兄邀请去了王屋寺。今天是2014年的第一天,油然升起念头去万缘庵,大概是去寻找心灵的寂静,为爱我的人也为我爱的人求一份新年的福愿吧。去年十月份在佛教协会所在地净土莲社碰到过万缘庵的当家师父,他一再地让我有空就去万缘庵走走。那个时候答应直到现在终于成行,惭愧得很! 冬日的西乡浸泽在暖阳温润的怀里,呈现出少有的安详。从江岭到桐城这一路对于我来说是熟稔的,为了王屋寺的缘起,我在这条路上至少跑了有八年的光阴,随着王屋寺复建工程主体之一的观音殿上梁法会结束,我才真正地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山裸露出真如本性,腊月的村庄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就是在等待外面的人回家过年。说实在的,一年十二个月,我最喜欢的就是腊月。因为刚进腊月的村庄有了年的气氛,家家全在忙着清理门内的卫生,细作的人家连猪圈鸡舍也不会放过,把平时能铺到三里外的碎屑草,也清理得一干二净,再把成捆成捆的稻草码排得整整齐齐,像要被检阅般的精神抖擞着。晒场的竹篙上挂着成排的咸鱼、腊肉,惹得那些馋猫整天在下面转悠着不肯离去。到了腊月中旬,年味就更浓了,几乎是家家热气腾腾,忙着蒸年糕、做豆腐。 不知不觉中过了古时候称十里一铺的牛栏铺,然后折向南边的机耕路继续前行,不大会儿就看见万缘庵的大雄宝殿,据当地人讲这个黄土岗是块老虎地,万缘庵就坐落在老虎的腹部,始建于明末清初,曾有良田四十亩,旱地柴山近百亩,护土围墙为界。庵内有善常、王遥加碧浪共三位师父,后来僧人老死,庵堂殿宇成了新四军的联络驻点,解放后这里又成了老桐城县的政府所在地。如果不是两边书有“山门棋盘龙山风光地,众享国策英明富贵福”的楹联,还有门楣上悬挂的万缘庵匾额,我还真把这里当作农家的一个院落。过去来这里墙上还有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现在已经不见,院内的大雄宝殿前有一座清乾隆年间的石制香炉,这是唯一的古迹,见证着万缘庵悠久的历史。有个师父在寮房里挂着吊瓶,院子里开垦有很多菜地,两块残缺的石碑散落在一角,这碑上字迹已经全部风化,大概属于文物。进得殿内发现这里前供弥勒后奉韦陀,四大金刚护法,穿过这进前殿,见到的才是真正的大雄宝殿,匾额上的字体落款是赵朴老,当然这字是拼凑的,并不是原迹。大殿外彩绘有些斑驳,柱子上书有佛眼观天下为善则昌为非必报,慈心劝世人能勤必富能信则灵的佛教楹联。走廊的一角有很多块功德碑,墙体上有斗大的佛光普照,佛法无边八个大字。大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立于佛祖左右,两边的橱窗内供有十八罗汉、普贤与观世音菩萨。 出大殿,在右手边上新建一进殿堂,这是两层建筑,下边是寮房和斋堂。殿内供奉有地藏菩萨和西方三圣。环顾整个寺院,显得有些凌乱,甚至杂。这个时候,果富师父从寮房出来,彼此认识已久,师父是舒城人,年龄偏大。问师父,象这样一座古庵应该有僧人墓塔的。师父没有回答,而是将我带至后门的山岗上,指着一座上有莲花塔刹的墓塔,让我去看看。这里应该很少有人来,塔前的草跟我差不多高,还有许多长着尖刺的灌木,新年的阳光穿过云层,斜斜的普照过来,格外地柔软。把草跟灌木踩在脚下,终于见到了塔下的墓碑,上刻有二十五世上善下常金德老和尚,弟子顕净,顕澄敬立,碑的右边上有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岁孟冬,曹洞、乾山。曹洞,指的就是曹洞宗,也称洞家。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洞山良价为宗祖,宗名之由来有二:一说洞指洞山,曹指曹山,乃合师良价所住之江西宜丰县之洞山与徒本寂所住之吉水县之曹山之名,本应称洞曹宗,习惯于称曹洞宗;“另一说取曹溪惠能之曹与其法孙洞山良价之洞,合称为曹洞宗。取六祖曹溪惠能,系以此表明本宗乃六祖正风之嫡传,惠能门下以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二者最杰出,本不分嫡庶,后一宗之法分而为二”, 这说明塔内的善常老和尚生前所接的就是第二十五代曹洞法脉,象投子山的义青禅师也属于曹洞宗。 站在塔旁,俯看万缘庵,真的觉得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万缘放下,做一个捡拾阳光的僧人,这恐怕就是来万缘庵的主要目的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