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石碑上的四平历史
' h) a+ ~$ Y- M% G2 A一座城市自有一座城市的历史,一座城市必有一座城市的记忆。2011年4月24日,四平市铁东区一施工现场出土了一块题名为“梨树县四平街市纪念碑”的石碑。这是为纪念1921年5月13日铁东区开埠所立的一块纪念碑。屈指算来,今年恰是铁东区开埠90周年。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来揭开这段不可忘却的历史,封尘近百年的记忆,就这样被我们唤醒,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向今天的人们娓娓述说着铁东区的历史,演绎着四平城市成长、发展的进程。 一、破土而出的石碑 今年4月24日上午,铁东区八马路与南一纬路之间的一个建筑工地正在热火朝天地修筑街路,在施工过程中挖掘机操作人员突然发现距地面约二米的地下露出一块石碑,于是将其小心翼翼的钩了出来。该地为闹市区又适逢双休日,石碑一放到地面,立刻引来了市民的围观。经查看,发现碑的右上部有“梨树县四平街市纪念碑”字样,左上部有“中华民国十四年”字样。较强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施工人员不敢对这块石碑乱加处理。为防止石碑被破坏,他们打电话报了警。公安人员紧急赶到现场对石碑进行保护,并及时通知市文物管理部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同时将此情况报告给了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左今明接到报告后,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并对石碑的保护工作进行了妥善安排。当天下午,石碑被安全运到指定地点存放。 此碑为沉积岩质地,现由碑身和碑座二部分组成,从碑身顶端上有一榫来看,还应有碑额,不过已不知去向。碑座为束腰型须弥座,长94厘米,腰宽61厘米,高63厘米,正面浮雕仰浮莲座,其上半部中心区浮雕一组牡丹花和白头翁,寓意“富贵白头”,碑座左侧浮雕一组菊花和鹌鹑,寓意“安居乐业”,右侧浮雕一组梅花和喜鹊,寓意“喜上眉梢”,背面浮雕一组莲花和白鹭,寓意“一路连升”或“一路连科”。碑身呈长方形,高184厘米,宽68厘米,厚28厘米,碑身正面刻有浮雕,上面浮雕云龙纹饰,下面为海涛纹,左右边上各浮雕三龙三珠,碑座与碑身对榫衔接而成。碑身正面阴刻楷书,计14行,600字,仅有2字因遭枪弹所伤已完全不见,其余字迹清晰,笔道遒劲。碑文追忆了铁东区当年开埠的缘由及经过,颂扬了梨树县知事尹寿松任职期间开埠铁东区的政绩。碑身背面上面阳刻缠枝牡丹,下面阳刻缠枝莲花,左右两边从上往下对称阳刻缠枝莲花和缠枝牡丹纹饰,碑文亦为阴刻楷书,内容为立碑的发起人、助捐人及捐款金额,发起人部分是商会会员,或商号中的财东、经理,助捐人则只记载了商号的名字,共有26个商号参与了立碑,所筹款项共计洋1080元。 碑文实录如下: 梨树县四平街市纪念碑 《周易·系辞》有言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虞书·益稷》亦云:“懋迁有无化居。”说者,谓食货者,生民之本。以故圣王御世,首重农商,固未可以本末,稍分轩轾也。后世经学不明,或反以商贾为末务,而于古圣人运世之意熟视焉,而无所赌,以致东西洋商舶云来,市廛林立,胥以中国为销货之场,而获利且千百倍焉!《记》曰:“相观而善之谓摩。”吾国于古圣之所,重谁失于既往,而于外人之所长,又安可甘让于将来耶!吾奉梨树县四平街,奉、吉间之要冲也。自南满铁路既兴,外人多集于此,商业称盛。逮邑侯尹公秀峰莅任兹土,慨然于日中为市之利,多方提倡开放新市街区。由民国十年五月至十一年五月为一周年期,建筑市房千间有奇;由十一年五月至十二年五月为两周年期,建筑市房二千八百间有奇,建筑费约八十一万有奇;由十二年五月至十四年五月为三四周年期,又建筑市房共三千余间,建筑费约九十万有奇。计新市街基,每方十二号,每号地三亩□分,第一次计划共四十方,二三次展放共十五方,合计五十五方。人烟辐辏,瑰货云屯,阛阓之兴,蒸蒸日上。商民饮水思源,深感尹公往年谋划之精,乃思勒碑,以垂永久。该县今之邑侯藏公彭伯暨该埠商务会长李君芳园、高君作霖属余。同年友该县税捐局杨局长芷青介绍,丐余文以纪之,余不敢以不文辞,乃为志,其原委于右。并深佩尹公厮举,实有合于古圣人利用后生之旨,而使熙来攘往之俦,皆愿藏于其市,迥非寻常俗吏,区区补苴之为,而叹通经之果足以致用也,后之览者可以兴□。是为记。 前翰林院侍讲学士沈阳蒙古世荣拜撰 古乐 郊师文郑纯敬书 中华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仲秋 毂旦立 碑文中因遭枪弹所伤两字无法识别,其一为“每号地三亩□分”,笔者根据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五月十三日,梨树县公署(行字六十九号)公布开辟四平街市场的布告中同时提到“每号计地三亩六分”,故判定其为“六”字。而“后之览者可以兴□”中,根据句意笔者推测此字为“怀”,为引起感触之意。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此碑碑文作者世荣,辽宁抚顺人,蒙古族。32岁经地方举荐,进京受业于国子监博士,此后在县试、府试、院试中一路高中,轻取秀才资格。在光绪皇帝主持的殿试名列二甲第73名。1906年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是张学良主持编修《奉天通志》的总纂之一,世荣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一生著述汇编为《静观斋遗著》21册。 二、打开尘封的历史 石碑的发现让文物部门欣喜异常,其实他们早已在《四平市志》及《梨树县志》上知道这块碑的存在,十几年来一直苦苦寻找,没想到在铁东区开埠90周年纪念日的今天竟被发现了。这块碑是为纪念梨树县四平街市所立的“纪念碑”,也被称为“尹公德政碑”,立于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是铁东区的开埠纪念碑,它见证了铁东区一段特殊的发展历程。 近代四平是应铁路而生的城市,四平城的大部分地区都曾是日本满铁附属地,它的崛起是典型的殖民地产物。1917年至1931年的四平,其土地权属处于三足鼎立状态,即日本的满铁附属地、北站的四洮路局、梨树县二区管内的四平街。民国十年前,梨树县管辖的二区——道东,还是一片荒凉的农村,而附属地里,商业则已是一片繁荣,经济命脉操纵在日本人手里。附属地内的中国工商业者,饱受殖民主义者的欺凌、搜刮、压榨,农民入市卖粮、买货经常受到日本警察的打骂。为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扶持发展民族工商业,梨树县知事尹寿松,呈请洮昌道尹马龙潭、奉天省长张作霖批准,在道东放地号,建商埠,招客商,开辟市场,当时称“四平街新市场”。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五月十三日,梨树县公署(行字六十九号)公布开辟四平街市场的布告,并颁布了开辟市场的章程。一系列优惠的开发政策,使商民争先恐后领地号、建房屋。数月,商民来此报领者多达三百余户,兴建起中国人自己的市场。首建的是大粮商张君作开设的同丝和粮栈,何西泉开设的公泰昌粮栈,冯海峰的东和庆粮栈,及李秀卿开设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均在道东一、二马路开业。此外,兴业公司在北市场修建了大批的出租房屋给各行各业,如饭馆、旅店、小杂货铺等。到1923年,仅两年共建铺房和民房达四千三百一十八间;建筑费约花八十一万八千三百元。大小商号二百一十四家;在当时远远超过满铁附属地内工商业户的数量,使昔日荒村变成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街镇。到民国十四年,新市场街已发展成为周边地区的粮食集散地。铁东区的开埠,激发了中国民族商业经济的发展,抵制了日本满铁租借地对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压制。可以说铁东区的开埠是四平人民同日本殖民主义者斗争的结果。 三、尹寿松其人其事 碑文中所述尹秀峰其人,即四平铁东区开埠的领导者尹寿松,秀峰为其字,安徽桐城人,生卒年无考。1915年至1919年任怀德县知事,1920年至1924年任梨树县知事,1925年尹寿松调任热河省政务厅厅长,余事不详。尹寿松在梨树县任职期间,以不凡的政治见识和战略眼光,挥就了他从政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尹寿松在梨树县任职期间属民国初期,中国正处在军阀各自为政,战争不止,百姓苦不堪言的混乱状态。为抗衡日本在四平“满铁附属地”的经济独霸,尹寿松首先主张创建四平街新市场,扶持发展民族工商业,充分体现了其远大的目光和干练的才能。 在四平街新市场建设中,他积极策划,精心筹谋,划街基、拟章程、发布告、放地号、招客商、建商埠,可以说尹寿松是四平“招商引资第一人”。到1925年,四平街市已发展成为一个“人烟辐辏,瑰货云屯,阛阓之兴,蒸蒸日上”的远近闻名的繁荣市场。其号召力度之大、民众响应之强、建设速度之快,及其令人叹服,充分反映了四平民众为抵制日本经济侵略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当然,从尹寿松筹建新市场之时起,日本人的阻拦和干涉,以及地方豪门势力种种的诋毁和责难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尹寿松不畏强暴,同日本人无理阻挠中国施工的非法行为据理力争。1921年6月,尹寿松发现新市场中一日本人违约私购民地,阻碍丈量街基,使工程陷于中断。尹寿松亲赴满铁四平街地方事务所据理抗争,宁愿高价退款也不愿将土地卖于日本人,从而保证了四平街新市场的整体性,体现了其将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也不惧怕地方豪门势力,顶住了借开辟市场进行种种垄断的图谋,使市场建设朝着有利于繁荣民族经济的方向发展。尹寿松的做法得到了奉天省长张作霖、实业厅长谈国桓、洮昌道尹马龙潭的支持和肯定。马龙潭鼓励他“凡事但期有益於公,即当坚决进行,勿辞劳怨。” 尹寿松在任期间不但开埠了四平街市,还筹措资金,修建了一条由梨树县城直达四平街市的公路,这条公路也是梨树县历史上第一条公路。他还发动地方士绅创立四平街官商合办电灯股份有限公司,重建电话线路,完善城市公共设施。这些措施的结果使中国民族经济从中受益,使四平在竞争中发展、繁荣,带动了四平市各业,把四平市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四平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尹寿松还是一个心系国家,关注民族利益的政治家。在开埠四平街新市场时,为了据理驳斥日方的种种刁难,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组织人力,多方查找资料,将中国历届政府与日本国签订的各种《条约》汇辑成册,定名《中日条约》,除将此书分发有关办事人员和警察机关外,并专程送奉天省100部。1925年奉天省长公署令奉天交涉署转发各地,受到全省外事人员的称赞。 尹寿松是民国时期梨树县任期最长、最受欢迎的知事,也是政绩最卓越的知事。因此,尹寿松调任后,他的事迹在四平民间不断被放大、加码、渲染。尹寿松之于四平,留下的不仅是名声、荣耀、历史,还有不朽的爱国主义精神财富,他是今日英雄城的一张名片,更是新时期四平振兴的重要力量。 四、永远的城市记忆 温故而知新,鉴往而知来。梨树县四平街市纪念碑是历史的记忆,是四平城市的昨天,留住石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留住了四平城市发展的历史。公元1921年5月13日,四平市铁东区开埠纪念日。今天,铁东区已走过90个春夏秋冬,在90年的城市发展进程中,铁东区与整个四平市一起经历了中国近代的沧桑巨变,不同历史时期的积淀,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城市精神,不但造就了这座年轻的城市,更造就了她万难不屈的性格。纪念碑的发现不仅是铁东区开埠建设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四平人民抵制侵略、勇于开拓、发展民族经济的有力见证。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从碑文中可知,尹寿松组织开辟的四平新街市,成为当年四平满铁附属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垄断的对手和障碍。在反限制、反压迫斗争中,四平新街市在困境中谋生存,在压迫中求发展,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正是这块石碑,唤醒了一座城市的记忆,成为照耀我们英雄城的又一个文化亮点;正是这块石碑,昭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与精魂,增强了全市人民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英雄城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所以,纪念碑的重新问世不仅有利于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更有利于凝聚人心,促进全市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求四平的重新振兴。 历史前进的洪流撼人心扉,社会发展的脚步催人奋进。这是一个继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的伟大时代,铁东区开埠纪念碑的破土而出,使我们城市的文化遗产更显底蕴深厚,让我们一起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
& ~+ B. \. [3 L# @1 D
5 V' @; T2 O' s0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