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盦先生逝世,未能往祭,甚哀。錄賴貴三兄所撰事略,以見吾師之一斑。師無俗世聲名,亦不屑此,然其造詣,當世何可多得?曾在南京一美術館參觀,見啟元白先生一圖軸,汪先生題署。館方云遍查大陸書家人名辭典一類書,不知此雨盦為誰。我暗哂之。而此即可以見我師之風格。貴三兄這篇事略,為供一般人理解,不得不藉一些世俗評價和名家名人關係,來說明先生的地位,其實先生之灑脫自在處、超然高遠處,正在不與俗諧處。其詩書之長,亦即在此。 龍眠雨盦先生汪中教授事略 賴貴三 " y! |* l5 z) p' `& q4 v: N
先師汪中教授(1926-2010),字履安,號雨盦,或自署雨公、愚公。民國十五年(1926)六月十日(農曆丙寅五月一日,肖虎),生於安徽安慶,祖籍安徽桐城(古稱龍眠),故亦自署「龍眠」、「雨壇鄉人」。雨盦師尊翁遊宦,晚年寄寓安徽省懷寧縣,遂為籍貫,讀書啟蒙於鄉。民國四十八年(1959)一月,與師母王安寧女士結縭,共育有三女一子,因酷愛《昭明文選》,遂以書名命名,分別為長女昭、次女明、三女文、長子選,傳為杏壇士林嘉話。 民國二十六年(1937),雨盦師十二歲,抗日戰爭爆發,舉家避居桐城北鄉,遂就外傅。居楊樹灣,從尊翁舊雨楊亮甫先生讀書為文;學詩於皐田先生,亮甫之猶子也。民國三十三年(1944),十九歲,始入中學,讀書於桐城縣城縣立中學。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又移家懷寧。民國三十五年(1946),二十一歲,高中畢業。民國三十六年(1947),二十二歲;八月,考入國立安徽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就讀,從潘師重規(石禪,1908-2003)遊,校長楊亮功(1895-1992)。 民國三十八年(1949),二十四歲,赤烽大作,尊翁已七十高齡,遂託雨盦師於叔祖劍飛公,乘火車由浙贛轉湘桂;九月,自桂林搭飛機經廣州來臺,任職編輯於民本通訊社民本廣播電臺。民國三十九年(1950),二十五歲,七月,離職;八月二十五日,轉學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身)國文學系四十一級,復從潘師石禪先生遊,校長劉真(白如,1913-)。民國四十一年(1952)畢業,服預備軍官役一年。四十二年(1953),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即今「師大附中」)。四十四年(1955)六月五日,師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白如先生獲省府聘任為校長;是年,雨盦師聘返國文系任助教,復應劉校長之聘,擔任秘書。此後,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並兼任臺灣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文化大學等校中文系所教授。期間,曾三度應聘赴大韓民國任忠南大學、外國語大學、高麗大學客座教授;一度赴香港,任新亞研究所客座教授。 民國六十八年(1979),與羅尚(1923-2007)、張夢機(1941-)教授等,倡議設立「停雲詩社」,臺灣國文、中文系所教授或古典詩詞之學者共十餘位加入,雨盦師為社中諸友推舉擔任社長,羅尚為副社長,陳師新雄(伯元,1935-)為監察人,高棣文幸福(1949-)教授為總幹事,每月固定集會創作,作品涵蓋古體詩、近體詩,至今蔚為詩壇盛事。七十九年(1990)自師大退休,旋應聘為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八十四年(1995)復自東海大學退休,仍獲聘為臺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兼任教授。曾任中國書法學會顧問,參與孔孟學會、文字學會,被列入《中國當代藝術名人錄》。 退休後數年,悠遊書林,快意詩海;而心疾時發,開刀療癒,乃潛居頤養。無奈歲月侵磨,終不敵衰羸摧折,慟於民國九十九年(2010)四月十三日(星期二)凌晨四時頃,驟然仙逝,天喪斯文,享壽八十有五歲。家屬決議,謹遵雨盦師遺願,不設治喪委員會,不發訃聞,不辦公祭。四月二十五日(星期日),上午十時在臺北市文山區「富德公墓詠愛園」樹葬區舉行告別式。 雨盦師為臺灣學界知名古典詩人、書法大家,在古典詩文與書法藝道上,不論教學或創作,均有很高的造詣與成就,故在當年臺灣師大師生心目中有「詩伯」、「書宗」之譽。在臺灣師大國文系,以及臺大、輔大、東海等中文系所,講授《詩經》、樂府詩、漢魏以下諸家詩集與杜甫(712-770)、李商隱(812-858)等專家詩,兼及唐宋詞,裁成甚眾,指導博士、碩士論文數十篇。課餘以創作古典詩為嗜好,其詩以五古為大宗,有《雨盦和陶詩‧附儒城雜詩》行世,學者門棣俱以為雨盦師詩風直承陶淵明(365-427),以意真語淡為本色;七絕有〈燕遊雜詩〉、〈揚州雜詩〉諸作,唐神而宋貌,趨近杜工部。學術著作有:《詩經朱注斠補》、《清詞金荃》、《樂府詩紀》、《詩品注》、《杜甫》、《樂府古辭鈔》等。已付梓出版的書法作品有:《雨盦書翰集》、《雨盦書翰集》第二集、《汪中書法集──詩書翰墨香》、《汪中書法選》、《雨盦和陶詩‧附儒城雜詩》、《雨盦書札》、《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等八本。 除寫詩之外,雨盦師自幼好臨池,鑽研顏真卿(708-784)、柳公權(778-865)、〈華山碑〉、〈禮器碑〉;來臺後,習鄧石如(1743-1805)、何紹基(1799-1873)、〈張遷碑〉、〈石門頌〉,行書學王羲之(303-361)、王獻之(344-386)、黃庭堅(1045-1105)、米芾(1051-1107)、趙孟頫(1254-1322)、文徵明(1470-1559)、董其昌(1555-1637)等。其中又以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詩〉、〈集字聖教序〉等帖,用功最深。故於《雨盦書翰集‧序》中,嘗自述其學習書法的經過: 余幼嗜操觚,值倭蘆溝橋事起,兵燹及大江南北,遭逢喪亂,失學播遷。猶記年十二三,鄉里窮乏,罕見碑帖,讀包世臣《藝舟雙楫》,所列猥多,中心竊慕。稍後習鍾王小楷,〈蘭亭〉禊帖、趙子昂、董其昌、文徵明之行書。好八分,摹〈禮器〉、〈華山〉。讀書龍眠山城,見鄧石如、何子貞、姚元之、吳廷康、張祖翼諸公屏聯,廣心博騖,而益鍥之。 3 K7 P4 c* {* `% N1 u2 t+ C d
渡海來臺,獲覩唐宋諸賢之筆迹,素師之大草千文,嶽峙龍驤;米顛之〈蜀素〉、〈苕溪〉,條森穎發,則尤為之寢饋不能已。 0 x3 l8 K$ s+ j% s( q, [
雖讀書之餘,涉獵翰墨,涵茹不廢,搦管恆疏。較近科技日勝,前人所難得而終身不能見者,今且旦暮遇之。如神龍〈蘭亭〉,褚虞真迹,甚且兩晉陸機,江左諸王,下逮懷寧之敖陶孫評詩屏,道州十種漢碑、《東洲草堂文集》手稿本,犖犖大者,光昭寰宇,吾益如窶人之暴富矣。
; G) n4 U* i* p$ w. Z
3 [, Q$ D! q' `9 E而雨盦師於師院就學期間,受教於太老師溥儒(心畬,1896-1963),對心畬先生的人品、學問均十分心折,跟隨他學習詩文經典,並請教書藝;心畬先生也因雨盦師年紀輕輕就能詩善書,對他十分欣賞,就其所知傾囊相授,師徒之間情誼非常深厚。雨盦師長女汪昭(1960-)周歲時,心畬先生還親筆為之寫生,可見師生交情深厚。雨盦師身為心畬先生的得意弟子,除了詩詞書法上有所傳承,也發展出自身的特色,享譽詩壇書林。再者,雨盦師就讀安徽大學中文系時,曾受教於潘師石禪先生;石禪先生後來應聘臺灣師大任教時,又繼續指導雨盦師,這個難得的師生緣分,故石禪先生對雨盦師照顧有加,師生情誼如同父子。兩位太老師石禪先生與心畬先生,在雨盦師自師院畢業之後,除了關心愛徒的工作之外,還很注意他的終身大事,留心物色足堪匹配的對象;師母王安寧女士品德能力均佳,在因緣際會之下,遂促成了這一段美好圓滿的天成婚姻。 民國六十年代起,雨盦師遷住在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與溫州街交口,與臺靜農(伯簡,1902-1990)先生住處相近,以地利之便,故時相往返,彼此唱和;復因彼此詩文書酒興趣相同,感情更篤。除了談經論文、飲酒賦詩之外,雨盦師於隸書方面,得臺先生啟發甚多。此後,復與丁治磐(1894-1988)、劉太希(1899-1989)、王壯為(1909-1998)、啟功(1912-2005)、王靜芝(1916-2002)、孔德成(1920-2008)、江兆申(1925-1996)、王北岳(1926-)、姜一涵(1930-)、于大成(1934-2001)等書畫篆刻界耆老更是舊識,在情意與創作理念相互激盪之下,品味愈高。由於心畬先生在師院任教時,指導雨盦師詩文書法,故與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江兆申(茮原,1925-1996)先生有同門之誼。雖然雨盦師不善繪事,但因書畫同源,也可從畫中汲取靈感,而且與茮原先生在詩文書法上的興趣相同,經常切磋琢磨,彼此惺惺相惜。1991年9月,茮原先生退休,定居南投鯉魚潭;雨盦師很鼓勵門棣後輩,如羅德星(1957-)、林國山(1959-)、蕭世瓊(1959-)等,因任教於臺中,得地利之便,應主動多向茮原先生請益,諸生之書藝詩道,因此功力大進。
1 ^ @3 M9 w0 `$ G-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