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年龄最重要的不是一天赚多少钱,而是出门做点事,快乐快乐自己,顺便补贴生计。”在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中,健谈的项顺枝向笔者说出了上面的话。
我知道的是,她在公园路边摆了一个手工缝补的摊子。羊毛衫、羽绒服、运动服之类,划了口子的,漏了线头的,她都可以替人修补起来,转眼变成“新衣服”。我不知道的是,她每天还有另外两份“事业”——早上在清风市菜市场卖春卷皮,晚上在市公安局门口卖炒栗子。难怪她的缝补摊子边总是摆着炒熟的栗子。
项顺枝年过五十,范岗镇合心村人,有两个儿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和丈夫出门奔活儿,2000年前后在红星路开了一家龙虾馆,闻香识味者云集,项顺枝凭此很是赚了一把,不几年就在文华苑购了房子,算是创业有成了。但天有不测风云,她丈夫竟患了不治之症。龙虾馆没法再开了。夫妻俩商量,男主内女主外,一定要供两个孩子上学。
为做春卷皮,项顺枝特意去拜了师。进入腊月,项顺枝每天四点多起床,生炉子,和面粉,然后踩着三轮车出门忙活一上午,直到来年清明前后歇摊子。下午干什么呢,项顺枝很是费了脑筋。她突然想起小儿子的补衣经历:他的名牌运动服蹭破了,找人织补,两个小口子收了他25元,他觉得太贵了。回家后,他跟妈妈说:“妈妈,你以后也可以做这个,一天只要赚25元就够了。”儿子曾经的一句戏言让她眼前一亮。她的针线活一直不错,干这个行当还真行。这回她没有再拜师,只是去瞟学了两回,就到公园路口固定的位置摆起了缝补摊子:几卷七彩线,几根长短针,一个小板凳,一个水杯。她在这里一直要忙到傍晚。
因为丈夫只能负责一部分家务活,挣钱养家的重任完全落在项顺枝的肩上,药费还有两人的养老保险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她说:“我以前脾气也躁啊,现在好了。人生哪能没有一点困难呢?夏天时做夏天的事,冬天时做冬天的事呗,关键自己要快乐,才能给家人带来快乐!”让项顺枝欣慰的是: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了,大儿子在武汉交通职业大学当老师。为照顾父母,小儿子辞去成都的工作回桐自主创业。
秋天,项顺枝的缝补摊边会多一样东西——甘蔗。项顺枝说:“顺便卖甘蔗,家人还能赚点甘蔗吃。生活中有困难有不顺,也有苦尽甜来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