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桐城一带民间传统风俗。据祖辈老人传下来的说法“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
又快到一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如今桐城很多人对蒿子粑的的记忆已经不是是老祖辈的说法了。很多在外地上学工作的人们总是会在这样的季节里回忆起“蒿子情”,那是家乡特有的味道,更是妈妈温馨的味道。
蒿子
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俗名粑蒿,叶面呈绿色,叶底微白带绒毛。人春后,生长于低岗野地,采撷后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用平锅焊,热吃冷食均可。这种蒿子粑略带绿色草类清香,特别甜美可口,实乃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
蒿子粑在桐城中学门口的几家早点铺以及和平路菜市场都有售。但其制作过程复杂有点复杂,加上蒿叶这个植物本身也难寻,所以除了桐城本地卖的特别火以外,在合肥并不多见。合肥曾经有几家安庆包子铺有卖过,但随着其制作过程的复杂性,在合肥这边卖蒿子粑的店铺也越来越少。 随着将至的三月三,近期淘宝蒿子粑店铺的生意最近越来越火爆,平均价格在2.5元一个,购买的网友特别多。这让很多在外地生活的桐城人缓解了浓浓的蒿子粑情结。
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普及下蒿子粑做法:
1. 采一把香蒿叶,只要上面嫩嫩的部分,仔细洗净、剪碎。一定要认准是可以食用的香蒿哦!
2. 把剪碎的叶子加少量水,用榨汁机打成绿绿的野菜汁。
3. 用野菜汁来和糯米粉,就像和面一样把它们揉透揉均匀,盖上湿的纱布饧上。
4. 黄豆择去杂质洗净晾干(或用厨房纸拭干),炒锅放适量油,开小火慢慢炒黄豆,不要心急,慢慢炒香别炒糊了。等黄豆发出噼啪之声后,就可以边炒边尝,觉得有熟豆子的香味就关火让它再晾一会儿。
5. 把砂糖和晾凉的熟黄豆放进搅拌机,打成粗粗的粉末就是做粑粑的馅料了。闻起来很香哦。
6. 把饧好的糯米面稍微揉揉,拽出比乒乓球略小的面团,不用擀面杖,就用手揉出一个面窝窝,舀一点儿黄豆馅倒进窝窝里,然后就像做馅饼那样把馅儿封严实,再揉成饼胚。
7. 平底锅放油搁火上,就像做馅饼一样小火慢慢煎,不用着急翻面,晃动平锅饼能自行移动时,翻个面煎另一面。
8. 来回勤翻动,直至二面焦黄、微微鼓起像小蛋糕一样就熟了。
蒿子粑粑做法小贴士
馅料可以自己选择:用芝麻、花生、核桃、甚至咸味的肉馅、蔬菜馅都可以,就像饺子一样无所不包,只是所包不多罢了。
煎粑粑时一定不能心急,糯米面没那么容易熟,要小火慢煎,多煎一会儿。等它鼓起来就是熟了。
来源:万家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