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真情融化纠纷,用换位思考赢得理解,这是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处理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时一贯坚持的人性化举措,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率达到70%以上,有力地化解了纠纷,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也为当前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写下感人的注脚。
王小琴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被工厂赶出大门了,她捂着自己的一支手,茫然地看着工厂里进进出出的工友,一脸的无助。2014年2月,她在工厂里操作机械时,不慎将手卷入机器中,导致右手肘部以下缺失,伤残程度达到四级,在支付了八万元的医疗费后,企业表示尽到了责任,无力承担伤残待遇。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了解了王小琴的情况后,迅速进行了立案,并深入企业进了调查,现实情况让仲裁院的同志也感到棘手,这是一个只有二三个人的家庭小作坊,每年的收入最多四五万元左右,能够把王小琴及时救治,已经是倾尽全力了,确实没有多少钱可以拿出来进行伤残补偿了。即使裁决,执行起来也难以兑现。市仲裁院反复进行庭前调解,最终获得了双方都认可的结果。
用换位思考赢得理解,这也是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工作法宝。一家企业在安置职工时,由于大家对安置方案不满,引起了职工的群体波动,十多名员工到市仲裁院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仲裁院没有急于裁决,在仔细的审理案卷后,通过沟通,他们发现,企业只是暂时遇到经营困难,职工对企业也很有感情,企业也非常需要这部分老员工。于是他们多次找到职工和企业负责人,坐下来深入交流,认真沟通,终于让职工认识到企业暂时遇到的困难,让企业了解到职工的需求,通过角色换位,赢得了彼此的理解,使企业留住了人才,职工也认同了企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社会的推进,劳动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全市每年发生两百多起劳动争议纠纷,而且呈高发态势,仲裁院以自己执着的调解,让大部分劳动争议纠纷得到化解,得到企业和广大职工的普遍赞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