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 灶 那日见到一小女孩,四五岁左右,圆苹果似的脸上明眸皓齿,一头好发,如乌缎般黑得发亮,可爱至极。 小女孩剪成的童花头,被我的同伴叫成“缸灶头”,我为之一笑一激灵,缸灶!蓦然想起,形象!太形象了。几乎忘却了的这一老东西忽的涌上了心头。 缸灶也是一灶具,就是泥巴糊的钵子或者缸,旁边挖成一孔当作灶门,钵口上方架锅就是。这也许算得上人世间最简易的灶具了,现在恐怕已难寻其踪迹。在厨房还没有现在这么现代化之前,缸灶在家庭里也算得上一重要灶具的,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人家。 我的老祖母就单独的拥有一只很小的缸灶,只有钵子大,她是用来开小灶的。这小缸灶就放在她的房间里,我曾经对那只小缸灶忿忿不平过,认为那是特权的象征。 那时代很穷,吃!是每个家庭最大的问题。大家庭的伙食肯定很差,能填饱肚子就很满足了。记得,老祖母是在大家庭的锅台上吃正餐的,有时,她老人家有了点私房粮时,就会颠着小脚在她的缸灶前忙碌。 作为小学生的我有太多时间陪在老祖母身边,每次见她在缸灶上架起小铁锅,锅里放了水,我就知道她要下挂面了。这些东西是姑妈孝敬她的,我有时也会分享到一点那美味。不过,令我讨厌的是那小缸灶里飘出的烟。 缸灶没有烟囱,它在哪儿生火,哪儿就烟雾腾腾很呛人。一般人家都把它放房外的屋檐下,大慨那个年代吃的东西不充足,烧小灶算隐私吧!我的祖母把缸灶放在房间里,还关上门,可见那烟是何等的呛人了。 我的母亲除了锅台外,也另有一只缸灶,不过不怎么用。除非家里来客人,锅台上的两只锅不够用了,就利用缸灶炒个菜帮个忙,这时的缸灶算作锅台的副手吧! 缸灶因为小,可随意移动,简便,省柴。我的一位堂祖父儿女都在外地,他一人生活没有锅台,就是靠缸灶温暖生活的。 每日早晨,我的堂祖父就把缸灶搬出门外,放在一张凳上开始生火,他勾着腰,往缸灶膛里塞进干草,柴棍子,点上火,用把破蒲扇对着缸灶门不停的扇,烟和着火苗就从缸灶门里往出蹿。过来过往的人都会仄着身子离远点,但又都回头瞅一眼。每日如此,这老头子烧缸灶,似乎成了村子里的一道风景,一道老古董的风景。 缸灶的使命不全是为这些老人服务的,有些人家的宝贝孩子,在半上午或半下午需要加个餐,我们那儿叫“打个间”,为了省柴火是不会“动锅台”的。那么也只得在缸灶上“弄”一下。这“弄”字念平音,其中含有一点简单糊弄的意思。落后贫穷时代的缸灶,在人们的生活中,虽简陋也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日月如梭,曾几何时不经意间,无从对它刻意的抛弃,缸灶就从我们的生活里悄无声息了,消失得连记忆里都难以觅回。今天无意间想起,写几个字,聊为对缸灶这一灶具,做一个纪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