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魔鬼小辣椒 于 2014-5-4 09:03 编辑
在四季的轮回中,那些味道才下舌尖,就上心头;在一家人的围坐里,那些眷恋深深根植,久久不忘。请珍惜每一次的团聚,每一口的粮食,除了收获美味,更能收获幸福
中国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不时,不食”是中国人饮食最重要的特征。在四季分明的国度,不同的时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国2》第三集《时节》,将通过捕捉节令美食,展现传统中国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表达我们对气候变幻的敏锐感知。 
春季 春笋 春分时节,冷暖空气激烈对峙,春雷唤醒土壤中的生命。春雷过后的第一拨笋子,就称为雷笋。竹笋10天之内可以食用,10天之后就会长成竹子。雷笋保险时间极短,一早一晚,滋味便大打折扣,过夜再吃,已有隔世之感。雷笋村嫩爽口,无论炒、炖、焖、煨,皆成美味。

笋,用香料熬煮入味,撕成一指宽的笋丝,炭火的热力将水分蒸发,这是江南一带最流行的佐茶小食,被称为多味笋干。 夏季 螺蛳 
天气转暖,螺蛳从深水区向浅水区迁徙,这种腹足纲软体动物自古以来就是水乡居民的美食,江南人都是吃螺蛳的高手,唇齿之间,轻轻一嘬,螺肉应声入口。实在无从下手,还可以借用牙签。

螺肉本无大味,吃螺蛳,除了螺肉的紧致口感,享受的更是吸食本身的乐趣。
秋季 雁来蕈 
褐色小伞状的蕈子,其貌不扬,却被历代美食家奉为珍馐,尽管名气已大不如前,但是每年只要时节一到,当地的农民就会相继赶赴上山,赴一场与这些宝藏的约会。

板栗壳烧旺,干辣椒炸香,再加入嫩姜片,激出雁来蕈的奇香,类似松针的清香。蕈子汁水透出时,少量生抽提味,老抽着色,文火熬上十几分钟,汁水浓稠,雁来蕈酱就可以出锅了。看上去乌沉沉的东西,却有着柔韧的质地。
冬季 铁锅炖鱼贴饼子 
炖鱼的同时可以在四周贴上玉米饼,鱼肉飘香之际,正值饼子焦酥之时。蜂窝状的冻豆腐充分吸收汤汁,饱胀丰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