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桐城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6.7亿元,同比增长16.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投资2.8亿元,下降44.3%,亿元投资总额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6%,同比减少8.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2.03亿元,同比下降9.6%,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5%,同比减少1.6个百分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投资仍占主导地位。 一季度,桐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8亿元,同比增长32.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5亿元,同比下降18.5%。其中工业投资27.8亿元,增长32.8%,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5.8%,同比提高27.6个百分点,比安庆市平均增幅减少5.9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投资27.6亿元,同比增长35.4%,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为10.04亿元、2.05亿元,各占工业投资的36.1%、7.4%。 2、自筹资金依然是主渠道。 一季度,桐城到位资金36.7亿元,同比增长19.2%。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33.5元,同比增长5.2%;国内贷款、国家预算内资金、其他资金分别为1.86亿元、0.27亿元、1.02亿元。自筹资金占本年资金来源91.3%,是投资建设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 3、房地产开发投资处于负增长。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2.03亿元,同比下降9.6%,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5%,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资7436万元,同比下降62.0%。新开工面积134991平方米,同比下降35.6个百分点。待售面积143721平方米,占桐城房屋施工面积的17.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88116平方米,占桐城住宅施工面积的12.2%。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投资增速同比下降,投资总量进度缓慢。 一季度,桐城完成投资36.7亿元,增长16.8%。虽然总量在安庆市仍为首位,但增幅比安庆市平均增幅低4.4个百分点、比怀宁县投资增幅低10.5个百分点、比枞阳县投资增幅低1.3个百分点。 2、施工项目增多,但投资规模偏小。 桐城申报入库项目虽多,但大项目过少,特别是亿元以上项目仍然不足。一季度,桐城固定资产施工项目278个,增加119个;5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54个,增加23个,亿元施工项目11个,减少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0个,增加59个,增长53.2%; 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8个,占总新开工个数的28.2%;亿元新开工项目为0个,桐城续建亿元以上项目也仅仅12个。 3、部门投资完成进度不理想。 今年初,市发改委下发的《桐城市2014年重点项目》的文件中列出了一些桐城今年的亿元项目,涉及到多个市直部门。但一季度,市直部门没有投资进度。 4、亿元项目申报入库难。 新开工项目入库管理制度实行后,上级对新开工亿元项目申报入库审查越来越严格,申报入库证明材料内容要求更全面、规范。一季度,桐城申报2家亿元项目,由于资料不全面、不充分,都没准入库。 5、房地产企业(项目)申报入库少。 桐城联网直报平台中房地产企业24家,项目36个。一季度,只有 2家企业(安徽双新置业有限公司、安徽金苹果置业有限公司)申报入名录库;3个项目(时代家园、相府花园、相府家园)申报入联网直报平台。而市场上一些在建或新开工的房地产企业(项目)没有及时申报入库。主要有三种原因:①符合联网直报的房地产企业没有及时申报入库,导致项目无法申报入库;②房地产企业已入库,但项目没有及时申报入库;③房地产企业、项目都没有申报入库。 三、建议 1、加强部门协调,确保企业(项目)及时入库。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靠统计部门一家,难度很大,有些项目无法及时入库统计,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协作。对于投资达到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相关审批立项部门要求该企业及时办理项目批文、土地购置费、施工合同等材料,积极提供相关资料给统计人员申报入库。对于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住建、规划、房产部门要求该企业先到统计部门办理企业(项目)申报入库手续,未到统计部门办理申报入库手续的,一律不予办理立项和施工许可手续,确保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及时进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上报报表,真实反映桐城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2、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和亿元项目投资月度点评制度。 要加强对部门、镇、街道、开发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亿元项目投资的调度和点评,促使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开发区共同做好投资统计,真实反映桐城的投资情况。为确保房地产开发投资漏报、丢报、误报,将房地产开发投资按属地原则纳入镇、街道、开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 3、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信息工作。 在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统计制度的同时,相关部门和镇、街道、开发区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规范投资项目统计,做好统计台帐,确保投资项目“不重、不漏、不假”,真实可信,为政府分析、研究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