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金神镇某村在办理上级下拨的10万元水毁工程报账时,因无法提供项目完工验收手续,被财政分局长审核时拦截下来,安排分局资金监管员到施工现场实地勘测、确认后,才据实结算报账。
“像这样的临星工程,资金到底用在哪里、用了多少只有村干部知道,没人去关注”。镇三资中心负责人说,“如今可不行了,有制度在,公家的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过去,不少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村只顾开出发票就能从上级机关下拨钱来。很多地方通过争取项目来解决资金紧缺矛盾,根本背离了项目的用途,存在很多的管理漏洞和资金安全隐患,为此产生的违规违纪的案件也很多,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
该镇财政部门结合基层实际,把贯彻财政部门就近、就地监督的精细化管理意图真正落实到位,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督,在具备日常的财务审批手续基础上,还必须做到“眼见为实”,现场“把关”,进一步减少项目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挤压权力寻租的空间,给项目资金再上“一把锁”。
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镇共否决或扣减了不合理支出共计65笔,累计节约资金200多万元。
|
|